靖远古八景中流砥柱

“靖远古八景中流砥柱”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靖远古八景中流砥柱”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靖远古八景中流砥柱”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靖远古八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靖远古八景

康熙《重纂靖远卫志》中描述靖远形胜时,作了这样的概括:“靖远面山背河,绵亘蟠结几

数百里。西襟甘凉,南引陇岷,北控朔漠,东接宁固,密迩荒服,颇号严邑。”《大清一统志》喻其:“面山背水,地势险隘,足当关中西北屏藩。”明代靖虏卫人薛尚志在志书中叙述为:“靖之形势,南山屏其南,河流绕其北,红山叠寺翼其左,虎豹坪原树其右,近有黄河为之天险,远有雪岭为之玉关,又有松山拱翠,层峦屏列,足称胜览。”可见,靖远自古地势险要,为兵家所看重,而且形胜壮观,独具地域风情,吸引着历代名人涉足靖远,访古探幽。今天的靖远,更是一副神奇的景象。

靖远县处于陇西黄土高原向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过渡地带,境内大部仍为黄土覆盖地貌,土层厚积,间有基岩露出地表,形成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两种类型。长期以来,由于植被退化导致水土流失,以及地震造成的地表塌陷,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陵塬交错,川谷相连。北部为石质丘陵区,岩体裸露,黄土覆盖层较薄,属于基岩丘陵地带。哈思山绵延百余里,上有大片原始森林遗存。南部为黄土山塬区,土层堆积深厚,岩体深埋地下,属黄土丘陵沟壑地带。屈吴山孤峰耸峙,灌木丛生,荒漠化草原特征明显。总体上讲,靖远属于荒漠化半荒漠化的草原过渡地带。

黄河自乌金峡入境,流经县

靖远古八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靖远古八景

康熙《重纂靖远卫志》中描述靖远形胜时,作了这样的概括:“靖远面山背河,绵亘蟠结几

数百里。西襟甘凉,南引陇岷,北控朔漠,东接宁固,密迩荒服,颇号严邑。”《大清一统志》喻其:“面山背水,地势险隘,足当关中西北屏藩。”明代靖虏卫人薛尚志在志书中叙述为:“靖之形势,南山屏其南,河流绕其北,红山叠寺翼其左,虎豹坪原树其右,近有黄河为之天险,远有雪岭为之玉关,又有松山拱翠,层峦屏列,足称胜览。”可见,靖远自古地势险要,为兵家所看重,而且形胜壮观,独具地域风情,吸引着历代名人涉足靖远,访古探幽。今天的靖远,更是一副神奇的景象。

靖远县处于陇西黄土高原向腾格里沙漠边缘的过渡地带,境内大部仍为黄土覆盖地貌,土层厚积,间有基岩露出地表,形成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两种类型。长期以来,由于植被退化导致水土流失,以及地震造成的地表塌陷,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陵塬交错,川谷相连。北部为石质丘陵区,岩体裸露,黄土覆盖层较薄,属于基岩丘陵地带。哈思山绵延百余里,上有大片原始森林遗存。南部为黄土山塬区,土层堆积深厚,岩体深埋地下,属黄土丘陵沟壑地带。屈吴山孤峰耸峙,灌木丛生,荒漠化草原特征明显。总体上讲,靖远属于荒漠化半荒漠化的草原过渡地带。

黄河自乌金峡入境,流经县

宁夏八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宁 夏 八 景

宁夏素有八景之说,据史书记载,有旧八景和明代八景之分,内容也略有殊异。 旧八景是:

一、黑水故城。公元413年,大夏王赫连勃勃筑统万城,\城高十仞,基厚二十步,上广十步,宫墙高五仞,其坚可以砺刀斧,台榭壮大,皆雕镂图画,被以锦绣,尤好矜大,名其四门,东曰'招魂',南曰'朝宋',西曰'服凉',北曰'平朔'\《嘉靖宁夏新志》(赫连夏考证二七五页)。统万城用蒸土堆砌而成,刀锥不得入。绕城有一湾黑水蜿蜒东流,到了后来,统万城只剩下颓垣残壁,蔓草丛生,正如古诗中所描写的:\日落荒郊蔓草寒,遗城犹在对残阳。秋风白雉鲜苔碧,夜月重关玉露凉\。

二、夏台秋草。夏台,是西夏留下的的一座高台,也是历史见证物。李元昊建西夏国,长期和北宋对峙。当年宋夏交兵,金戈铁马,就在此一带。而今早已被野草掩没,渺无踪迹了。

三、黄沙古渡。黄河,自中卫县向北流去,到内蒙磴口折向东流,形成河套。黄河古渡址在王澄堡东。当年这里沙鸥翔集,苇花飞白,轻舟短棹,漂浮水面,是过往旅客过黄河必经之渡口,由于常有游子在此长吟,故给这座古渡口格外增添了情趣。

四、长塔钟声。长塔,即承天寺塔。承天寺塔,是西夏王仁孝建,高十二层,层层叠上,矗立云际,壮观异常,或晨

通江八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通江八景:

1. 龙滩马迹

滩以龙名,迹偏马著,是真是假,疑无疑有,纵横云爪,蹴雪浪以生风,变化奇踪踵河图而陷瑞,真属神乎其神,漫言幻之又幻。(18页)

龙滩在治东二十里,昔龙变为马,跃石上有迹,相传孙真人炼药处。36页

清 陆士柄 《邑八景·龙滩马迹》: ()湫含碧自年年,苦藓周县翠色鲜。()处定通青橘社,窥视应见驰马船。仙源只隔溪边渡,幽境仍开水底天。昨夜春雷群蜇起,抱珠休更爱高眠。249页

2.嘉佑寒泉

一泓清沼,半亩芳塘。访宰相之遗踪,芳型宛在;问廉泉于故老,碧水长流。暑日浮瓜,香生齿颊。禅房烹茗沁心脾,每见山僧汲来供花献佛,多少名流吟罢代酒浇愁。17页 嘉佑寒泉,在县南寺,寺为郑畋旧宅,泉为香泉之一,清冽异常。52

宋 皮弼 《嘉佑寺留别丕上人》

两年无惠及编氓,蜀道天难六月行。深羡高僧捐世累,竹风清处听泉声。246

明 建文帝 《题嘉佑寺壁》

阅()()严懒敲,笑看黄幄寄昙瓢。南来瘴嶺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款叚从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恐传误)247

明 向翀(冲)《游嘉佑寺》

丞相高()从就无,清风留得半浮屠。半山耸翠倚楼阁,一水当轩敲鉴湖。暂驻玉骢陪杖锡,献奇()凤看菖蒲。与东归去斜

蒙洲八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濛洲八景昔与今

清嘉庆年间,庆元知县关学优主修《庆元县志》,邀集本县文士协修,受八景影响,便在本县选择了八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命名为“濛洲八景”(庆元别名濛洲)。之后“濛洲八景”便成为庆元文化中的一个热门题材,历代文人墨客多集中予以题咏描绘。八景,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八景之名始于宋,画家宋迪以潇湘远山近水的景象创作了八幅画,称之为“潇湘八景”。此后文人逸士争相效之,“八景风”一时大盛,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作为代表性的八处景物常常是某一名胜地、或者扩大到某一城市或地区的著名景物的集合,并多为当地历史和人文的重要反映和象征。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追随历史的足迹,去寻访“濛洲八景”的前世今生。

巾子祥云。巾子峰,一称锦山,位于县城西北,海拔1561米,顶峰近可俯视整个森林公园以及庆元县城,远可观浙、闽两省三县,有一览众山小之势。巾子峰为姐妹峰,两峰如两支利剑直刺苍穹。山中林木郁郁,景物四季变幻,春看百花争艳,夏观云雾茫茫,秋望晴空明月,冬眺林海雪原,忧烦荡尽、心旷神怡。峰上云雾更是四季不同,四时各异,登临峰顶,只见茫茫雾海,似雾似烟,时聚时散,时而龙腾虎跃,又似水银泻地,时而波涛汹涌,又似百兽闹春,变幻无

虔州八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虔州八景

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故取名八境台。此台建成时,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8首。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曾亲临八境台,在遍览赣州的旖旎风光之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遂补作后续一篇。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

先是北宋嘉祐间,虔州太守孔宗瀚因“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之”,建城楼于其上,并绘图请苏东坡题诗,苏东坡在《虔州八境图》八首的引言(3)中记述说: “《南康八境图》者,太守孔君之所作也,君既作石城,即其城上楼观台榭之所见而作是图也。” 苏东坡根据八境图所描绘的楼观台榭题诗八首,从此这座城楼也被称为八境台。苏东坡当时所题的“八境”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崆峒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八景”。 其一 坐看奔湍绕石楼

溱湖八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溱潼八景

家乡区县: 泰州市姜堰区

溱潼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原名秦潼,古称秦泓。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大约在5000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因其地面海向阳,属海阳地域范围。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泰州路,此间溱潼始称为镇。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这里是中共民主政权兴东行署辖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民主政权兴东县溱潼镇设在这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民主政权兴东县兴南办事处设在溱潼,1945年10月民主政权溱潼县成立。

1949年5月19日中共苏北区党委决定撤销溱潼县,溱潼行政区从原国民党时期的东台县划入泰县,为泰县溱潼区。建国以后,此地行政区辖几次更变,1999年9月,溱潼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再度合并为溱潼镇。

溱潼八景:

溱潼旧有八景之说,说法有二:一说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府教授溱潼孙家庄进士孙乔年,分别以八处自然景物为题材,题了七绝八首,景以诗传。其八景是:东观归渔、南楼读书,西湖返照、北村莲社、花影清皋、禅房修竹、石桥明

月,绿院垂槐。辛亥革命前后,溱潼八景又出现了另一种说法。即:东观观渔、西院庭槐、北村禅院,板桥秋月、堤柳

通州八景之古塔凌云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古塔凌云

简介:

云光水色潞河秋, 满径槐花感旧游。 无恙蒲帆新雨后,

一支塔影认通州。

清人王维珍诗中的“一支塔影认通州”指的就是位于通州区西海子公园内、

大运河畔的燃灯佛舍利塔。

燃灯佛舍利塔——我们亲切的称它为通州塔,是通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民谣有“先有通州塔,后有通州城”的说法,可见此塔的古老。通州塔为砖木

结构,八角形,一共十三层,是北京地区最高的密檐式塔。塔顶层西北面,原

来长有一棵榆树,不知何年所生,随风摇曳,令人赞叹。现此树已经移植在通

州塔附近,长势良好。

古诗欣赏:

冰虬峭立倚云霄,云际层峦势并高。 一柱界空分晓色,八窗飞雨响秋涛。 铎声清引天国鹤,灯影潜通海上鳌。 笑拍危阑独翘首,满襟清兴入吟毫。 (明 王宣) 崚嶒秀耸矗天涯,习习铃声冷御风。 倒影白河翻浪涌,碧波高映佛灯红。

通州燃灯塔

绘画:吴航劲 指导教师:李玉荣

传说故事:

(清 尹澍)

早年间,运河刚挖成不久,河水时常泛滥,通州城时常被水淹,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一天夜里,通州

全城的老百姓,包括官府的人都做了同一个梦:一个头顶放着灵光的神仙,手里拿着一盏佛灯

农村砥柱的血泪史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农村砥柱的血泪史

王宏任:地主——一个百年难尽的话题

一、1978年以前关于地主的书写

其实,从鲁迅、茅盾开始的新文学就自觉不自觉地肩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地主则 作为封建社会的丑恶形象被当作社会阻力来书写。鲁迅塑造的赵太爷、假洋鬼子、鲁四老 爷都是地主,他们或者腐朽或者残忍或者反动;后来巴金的《家》也是以地主腐朽封闭的 社会形象来控诉地主的。但是,这些批判与控诉都是发自感性的认知,都是源于生活的感 受,属于道德谴责的意义,没有上升到阶级与阶级斗争的自觉的政治层面。而上世纪三十 年代左翼文学兴起的对地主与资本家的描写,就有了充分的阶级意识,他们对地主与资本 家的描写就与开展阶级斗争夺取政权的政治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左翼作家叶紫的作品 就有了阶级斗争的诉求,他是有着极大的政治使命感的。这样的文学应当属于无产阶级斗 争文学。

到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学当作“团结人民、教 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于是写地主的作品就有了极强的阶级斗争的政治 性质,它对推动与掀起无产阶级革命,尤其是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起到政策所难以达到 的效果,之后,几乎所有革命作家都参与了对地主的鞭挞与

丽江市远古掠影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远古掠影

丽江虽处边僻之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丽江县境内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同时出土了-大批反映人类各个历史阶段、证明丽江悠久历史的器物。

丽江古城南13公里处的漾西木家桥,先后发现三件人类股骨化石和一具少女头盖骨化石,考古学上定名为“丽江人”,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距今10至5万年。“丽江人”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说明早在十万年前,已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丽江繁衍生息。漾弓江畔同时出土28件旧石器,是原始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和武器。与“丽江人”共同出土的还有一件鹿角器,两边穿孔,但均未穿通,它是云南迄今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唯一的角器。这些发现,对于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古代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始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为提高工作效率,逐渐用磨光石器代替了原始的打制石器,人类社会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采集点在丽江星罗棋布,多数分布在江河湖泊地带。石器工具除发现磨光长条形石斧、石纺轮、柳叶形无铤石镞等外,在永胜还发现了新月形弧刃穿孔石刀。1991年,丽江文化工作者在大具虎跳峡至鸣音乡洪门口的金沙江沿岸,发现了12个古崖画点,大多在洞穴之中,总面积达456平方米,主要反映了古人类的狞猎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