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甲申300年祭原文

“郭沫若的甲申300年祭原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郭沫若的甲申300年祭原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郭沫若的甲申300年祭原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甲申三百年祭全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甲申三百年祭

《甲申三百年祭》开放分类:中国历史著作中文书籍书籍出版出版业? ? ?图片 讨论 知识魔块《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在 1944 年完成的著名论文。1944 年 1 月 15 日,重庆文化界的 一些朋友在郭沫若家集会,商量如何纪念明亡 300 周年。3 月 10 日,郭沫若完成初稿,3 月 19 日在《新华日报》上开始连载。300 年前的 3 月 19 日正是闯王进京、崇祯上吊、标 志明朝灭亡的那一天。 文章的主题, 是纪念明朝灭亡的 300 周年。 无论是 《甲申三百年祭》 , 或是与《甲申三百年祭》配发的短文,都以明末的政治腐败,揭露国民党的统治。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中文名:《甲申三百年祭》 类别:图书 > 历史 > 史学理论 语种:中文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开本:32 开 装帧:平装目录作者:郭沫若 价格:3.00 ISBN:9787010042961 页数:35 出版时间:2004 年 4 月 1 日[隐藏 ]1 时代背景 2 内容介绍 3 反对与支持 1. 3.1 简介 2. 3.2 国民党方 3. 3.3 共产党方 4 政治影响《甲申三百年祭》 - 时代背景

《甲申三百年祭》1944 年是中国农历的甲申

《甲申三百年祭》全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文:郭沫若

  • 1944年3月10日脱稿

    甲申轮到它的第五个周期,今年是明朝灭亡的第三百周年纪念了。

    明朝的灭亡认真说并不好就规定在三百年前的甲申。甲申三月十九日崇祯死难之后,还有南京的弘光,福州的隆武,肇庆的永历,直至前清康熙元年(1662)永历帝为清吏所杀,还经历了18年。台湾的抗清,三藩的反正,姑且不算在里面。

    但在一般史家的习惯上,是把甲申年认为是明亡之年的,这倒也是无可无不可的事情。因为要限于明室来说吧,事实上它久已失掉民心,不等到甲申年,早就是仅存形式的了。

    要就中国来说吧,就在清朝统治的260年间一直都没有亡,抗清的民族解放斗争一直都是没有停止过的。

    然而甲申年总不失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年。规模宏大而经历长久的农民革命,在这一年使明朝最专制的王权统治崩溃了,而由于种种的错误却不幸换来了清廷的入主,人民的血泪更潸流了260余年。这无论怎样说也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事。

    在历代改朝换姓的时候,亡国的君主每每是被人责骂的。崇祯帝可要算是一个例外,他很博得后人的同情。就是李自成《登极诏》里面也说:"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不用说也就是" 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的雅化了。

    其实崇祯这位皇帝倒是很有问题的。他仿佛是很想有为,

  • 《贝多芬百年祭》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贝多芬百年祭教案

    贝多芬百年祭

    一、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感受一代音乐大师惊人的音乐激情及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的人格魅力。

    2.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叙议结合,揭示内涵的写法,把握文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3. 品味文章形象、生动酣畅淋漓的语言。

    二、学习要点

    1. 通过研读,把握人物的个性及音乐的特质。

    2. 抓住关键的词句,领悟作者寄寓的情感。

    4. 学习文章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三、作者生平

    乔治·萧伯纳爱尔兰戏剧家。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父亲做过法院公务员,后经商失败,酿酒成癖,母亲为此离家去伦敦教授音乐。受母亲熏陶,萧伯纳从小就爱好音乐和绘画。在都柏林美以美教会中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未能继续深造, 15岁便当了缮写员,后又任会计。1876年多居伦敦母亲处,为《明星报》写音乐评论,给《星期六评论》周报写剧评,并从事新闻工作。

    萧伯纳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他参加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在艺术上,他接受易卜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 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观后感

      《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是苏联解体20年后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该片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倾听并记录了那场剧变的亲历者、见证者以及普通民众的切身感受,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并从民主政治、经济改革、意识形态、内政外交等多方位、多角度对这个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世界性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台前幕后进行了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揭示了苏共建党93年执政74年,却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亡党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该片结尾总结了6点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理论正确,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人民便有无比光辉的明天。理论错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蔑视,就如恩格斯所说:“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第二,必然始终坚持党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只有始终为了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党才能永不变质,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才可能长期执政。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加强监督。这正如毛泽东所说:&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观后感

      《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是苏联解体20年后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该片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倾听并记录了那场剧变的亲历者、见证者以及普通民众的切身感受,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并从民主政治、经济改革、意识形态、内政外交等多方位、多角度对这个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世界性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台前幕后进行了深入的理性分析和理论思考,揭示了苏共建党93年执政74年,却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亡党亡国的深刻历史教训。该片结尾总结了6点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理论正确,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人民便有无比光辉的明天。理论错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蔑视,就如恩格斯所说:“是不能不受惩罚的。”

      第二,必然始终坚持党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只有始终为了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党才能永不变质,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才可能长期执政。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加强监督。这正如毛泽东所说:&

    南海中美撞机十周年祭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南海中美撞机十周年祭 ---试探撞机内幕

    如今几乎没人还记得今天这个日子了。如果你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位行者,今天是什么日子,十个人中至少有九个会说“愚人节”。剩下一个也会茫然地说“不知道”。

    光阴如梭,转眼就是十年。那件撞机事件都可以进历史了。十年前的今天,由于两架各自执行任务的中美飞机在南海上空相撞,使得两国关系一度几乎倒退到冷战时期。

    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热血青年大多已经成熟,坐下来,泡一杯茶,静静回首往事,细说当年的秘密,揭开事件蒙着的神秘帷幕,应该是不无裨益。

    一. 事件概况

    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国时间3月31日晚间),美国一架海军EP-3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进行侦查活动,中方出动两架歼II军用飞机对其进行跟踪监视。北京时间上午9时07分,EP-3与一架中方飞机发生碰撞,其机头和左翼受损,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王伟失踪。美机随即发出紧急呼号,但未获得中方允许即进入中国领空,并于9时33分迫降在海南岛陵水机场。

    美方首先向外界公布了撞机事件,要求中方立即向美方归还飞机机组和飞机,并称飞机是美国领土,外人不得进入。中方称撞机事件责任完全在美方,美方应该停止这种间谍飞行,并就事件向中方道歉

    观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心得体会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观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心得体会

    XX年3月10日 、11日晚上,我镇组织观看了《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纪录片,全片共分“苏联最后的日子 —— 世纪大悲剧引起的反思”、“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政党 —— 多党制引发的恶果”、“被‘休克’的国家 —— 经济私有化带来的衰败”、“阿尔巴特街的迷墙 —— 指导思想多元化造成的混乱”4集 。影片通过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思考,事实的论证,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深刻历史教训。

    苏共是列宁缔造的伟大的党,苏联是列宁缔造和斯大林建成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经过70多年的发展变化,苏共在1991年亡党亡国了。这一深刻影响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有些什么教训呢?我有那么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关于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但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因。分析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斯大林的理论缺陷和历史的局限性 斯大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列宁逝世的早,而斯大林虽然

    在实践上

    郭沫若的简介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郭沫若在当代文学上的地位

    论郭沫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小康

    (大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秘书学班,201414040131)

    大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卓有成就的作家。本文通过不同的历史时期,整个中国的国情变化对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解读,所要解决的的问题是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如何影响郭沫若的思想和文学创作,同时我们得出这样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郭沫若对中国当代文学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造就了怎么样的审美资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怎么样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郭沫若 文学 地位 贡献 历史时期

    作者简介:李小康(1995-),男,安徽六安人,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

    引言

    随着清末废除科举,兴学堂,新式教育得以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的新型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郭沫若少年时代也正是处在维新变法向辛亥革命过渡的历史转换时期,也是新旧思潮首次交锋的时代,郭沫若正是近代中国过渡时期孕育出来的一株幼苗-也是最后一批接受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严格训练的学童,也是较早接触资本主义文明的少年。郭沫若也正是在这种社会变动中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对中国

    郭沫若的作品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郭沫若.

    郭沫若

    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其小说还是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现代文学都起到承先启后的标志性和开创性作用。同时,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涉及领域最宽、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人物,他具有敏感、热情、崇尚自由、追求自我解放的个性和气质,是对中华民族整整一个时代情绪的表达与象征。

    一、引言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巨星,是继鲁迅之后新文学的又一面旗帜,同时,他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新诗、小说、散文、历史剧、翻译、历史、书法等众多领域具有开拓性成就。郭沫若生长在峨眉山下大渡河畔,崇高、厚重的自然风貌赋予了郭沫若与大自然一样博大的胸怀。郭沫若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作为左翼作家的代表人物,其创作思想与中国20世纪走向现代化的脚步相应和,他的小说和诗歌表现了强烈而鲜明的现代意识和新世纪文化特征,并将广大民众塑造为正义力量的坚强后盾,而且,他不仅直接投入到革命和建设事业,还有意识地将文艺创作与现实革命斗争结合起来,他是中国古史学界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全面系统地研究古代社会的第一人。邓小平曾对郭沫若有过这样的评价:“他

    郭沫若的代表作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郭沫若

    郭沫若先生是文学史上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尤其是他的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力也是举足轻重的,然而学界对其作品和人格的讨论却呈现出两极现象。“两极阅读”是不是绝对的两极,“文学史读法”是否应该对“非专业读法”进行“强制性”引导,本文将试图对此进行讨论。

    一、“两极阅读”现象产生及产生原因探析

    “两极阅读”现象是对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评价出现的两种对立观点的现象,年轻读者对郭沫若的作品没有很大兴趣,评价也不一定高,而文学史的评价却很高。[2]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诸多因素限制的,只有正确了解这些因素,才能客观看待“两极阅读“现象。

    1两极阅读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具有时代的隔膜。

    (1)、郭沫若的诗具有思想的前瞻性,把握其诗歌需从思想内涵去领会。郭沫若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家,真正走向文学的舞台是由于其在诗歌上的突破和影响力。以收入《女神》的《天狗》为例,初读其作品,就有一种让人狂躁的感觉。“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一样地飞跑”。诗人在反复渲染心中的狂热,预示着一种强烈的爆发力量。而以今天的眼光去看此诗,则无法领会郭沫若在所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