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孔子老子
“墨子孔子老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墨子孔子老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墨子孔子老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孔子老子简单介绍
篇一:老子和孔子的关系
老子与孔子
老子和孔子分别是道家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把老子比作龙一样的高深和难以琢磨,认为自己不如他。孔子的学问渊源于老子。确切地说,孔子所研究的只是老子提出的理论里的分支,孔子引而申之,自成一家。孔子终身致力于研究和探索的是“仁义礼”,而老子提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的“仁义礼”在老子的理论里排在道与德的后面,是老子理论总纲中所涵盖的内容。老子5000多字的《道德经》是纲领性文献(道教),孔子从中选些内容加以研究并发展成为儒教。孔子的弟子问他:“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说道:“见之!”弟子问道:“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妙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篇二:老子和孔子
熠熠生辉的中西文化
教学内容:老子和孔子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通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畅谈体会和感
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篇一:有关孔子、老子的名言名句
有关孔子的名言名句: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得思义。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
老子的名言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
第1课孔子与老子
东平明湖中学高二历史学案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 排 号 科目: 历史 课题:孔子与老子 编号: 1 课型:新授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2013年9月 教师寄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其人:孔子小档案 年代: 国籍: 地位: 著作: 2、政治背景: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表现:①经济上: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
尤其是 和 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私田开垦增多, 日益瓦解。②政治
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制遭到破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就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3、 思想主张:
(1) 核心:“礼”和“仁”。主要内容是“ ”和“ ”。
(2) 政治思想:①提出“ ”学,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 ,用“ ”教化
百姓。
孔子墨子论难文言范式流变考论(下)
2009年11月第25卷第6期
唐都学刊TangduJournal
Nov.2009Vol.25 No.6
【哲学研究】
孔子墨子论难文言范式流变考论(下)
———墨子“语经”之源与体系
周兴生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63)
摘 要:华夏哲学有否论难能力是一个不曾讨论,但关乎其文化体系价值的问题。考释揭示,孔子、墨子皆重视文言哲学。孔子倡导“法语”以规范论难文言,还概括六典为“经”,其文言范式正确性来自演绎性。“经”之质在“事辞称”,其哲学基础在于六典文言构造的“系”式连缀。墨子继承发展了孔子“法语”及“经”思想,创造了“语经”体系。它有“定义”“说求”“渔大”三物。其必然性保障论难文言的正确性。他还从孔子“经”名推演出“辞论”。其三要素“故”、“理”、“类”皆有程式。“故”恃“说”,“理”有“还原本意之程”,“类”有“十三格”。全面揭示了墨辞之理的科学性。
关键词:事辞称;法语;语经三物;辞论三要素中图分类号:B81
文章编号:1001-0300(2009)06-0042-06
生”句的习惯是明代以来不论句式串并文言习惯,他将“然”与“后”搭配在一起,将“具”与“然”拆分,于是出现了“三物必具,然后足以生”的句读。②续之,他以为“此下疑当接
辨析孔子与老子思想观念的差异
辨析孔子与老子思想观念的差异
孔子和老子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论语》和《老子》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重视“仁”、强调“礼”,主张“中庸之道”;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主张“道法自然”,提倡自然之道,尊重自然,回到自然的状态,老子的思想中处处渗透着“自然主义”。
孔子和老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正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期,垂死的奴隶主阶级日益腐朽,荒淫无耻,穷奢极欲,醉生梦死,政治日益腐败。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经济实力强大,开始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孔子和老子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社会的黑暗、战火的弥漫、失势奴隶主贵族的哀叹、广大人民痛苦的呻吟,都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引发他们的深思,这一切,都成为他们政治思想产生的深厚土壤。在对社会黑暗现实冷静分析的基础上,他们都阐发了深邃、丰富的政治思想.虽然他们都是伟大的思想家与哲学家,而且生活的时代背景相似,但是由于思想核心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很多的差异,下面将会更加详细地进行阐述。 一 人生态度
老子和孔子都是生于乱世,因而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都十分不满。孔子和老子都是入世的,但在为人立身处世的态度上却有所不同。
孔子立足于现实社
第1课孔子和老子学案岳麓版必修3
学案1 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
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主要内容
(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①“仁”,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为了实现“礼”,就必须“正名”。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4)教育思想
①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②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
③学习方法上:主张把学与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深度点拨]
孔子“正名”的主张,实质上是要求恢复奴隶制社会的正常等级秩序。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春秋时期,这种主张有悖于历史发展潮流。
[重点精讲]
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关系密切。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件4
孔子在国内
2005年5月29日,中国人 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宣布 组建国学院。
2005年11月15日沈阳皇 姑区宁山路小学同学在 上“国学”课的情景
2006年9月23日广西南宁 市国际会展中心,孩子们 诵读国学经典《大学》
近年来,随着“儒学热”的掀起,各大学纷纷开设国学院, 部分中小学将国学引进课堂,民间创办的国学私塾也日益增多。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孔子画像
老子雕像
一、孔子的学说1.孔子其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 为政》
反映了孔子志 向专一,执著 探索,不断完 善自己的一生。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仁”:仁者爱人
《论语》之
“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仁”的主要内容: 爱人(2)实现“仁”的途径: 遵循“忠恕”之道,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 子 仁 的 学 说 [ ]
“仁”: 就是指个人的 人格和人际关系。
它强调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 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 人们
公输(墨子)
哪句话说明楚国侵略宋国的企图完全破产?
——“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文章开头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这说明墨子为了阻止这一行径,不辞辛劳。这充分表现了墨子热爱和平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1.墨子从人臣应具有的那四种品德,历数公输盘的不是,运用什么与什么相结合的句式,产生雄辨的力量,造成强大的声势? ——智、仁、忠、强;排比、反复
2.墨子用激将法让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此句与下文中哪句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公输盘陷入怎样的境地之中,最终折服,放弃怎样的错误行为? ——义不杀少而杀众 。 自相矛盾 帮楚攻宋
3.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见”。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
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4、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
墨子的著作
篇一:墨子概述
墨子概述
摘要:
墨子所處的戰國時代,一方面,使他目睹了一個崩裂、紛爭、動亂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同時看到孔子的禮教救世思想在這種紛亂的時世已漸失其芒,而儒門弟子不承孔子之教的大端,在婚喪禮樂中陷於瑣屑和繁縟,讓他痛感救世的墮落。於是墨子提出了他著名的“十論”,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尊天"、"事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期冀將紊亂的社會,帶上互愛、和平、進取、富足而且活潑向上的路途。本文主要概述墨子的生平以及貢獻,希望給現今的生活帶來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字:生平事蹟、學派、思想著作、學識、影響評價
正文
墨子(西元前468 —西元前376),名翟,我國戰國初期宋國國都(今河南商丘)或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後來其弟子收集其語錄,完成《墨子》一書傳世。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
【老子语录】老子语录大全
篇一:老子语录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
第二章)
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7、“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