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的遍历课程设计报告
“二叉树的遍历课程设计报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二叉树的遍历课程设计报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二叉树的遍历课程设计报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二叉树的遍历
摘要
针对现实世界中许多关系复杂的数据,如人类社会的家谱,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博弈交通等复杂事物或过程以及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分支关系或层次特性的对象.如操作系统的文件构成、人工智能和算法分析的模型表示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信息组织形式等,用线性结构难以把其中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必须借助于数和图这样的非线性结构,因此在以模拟客观世界问题,解决客观世界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领域中树型结构是信息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树有着广泛应用。在树型结构的应用中又以二叉树最为常用。
二叉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所描述的数据有明显的层次关系,其中的每个元素只有一个前驱,二叉树是最为常用的数据结构,它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有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先序遍历的顺序为:NLR先根结点,然后左子树,右子树;中序遍历顺序为;LNR先左子树,然后根结点,右子树;后序遍历顺序为:LRN先左子树,然后右子树,根结点。由前序和中序遍历,有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可以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对于给几个数据的排序或在已知的几个数据中进行查找,二叉树均能提供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查找问题上,任何借助于比较法查找长度为Ⅳ的一个序表的算法,都可以表示成一株二叉树。反之
二叉树和二叉树的遍历教案打印
遍历二叉树课程教案
授课方式 (请打√) 教学目的: (1)掌握树的各种术语,例如根、叶子、度、深度; (2)掌握二叉树的定义; (3)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方法;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授课题目:遍历二叉树 要求:(1)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二叉树的定义; (2)二叉树的遍历方法。 难点:二叉树的遍历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遍历二叉树 一、二叉树的定义: 树基本定义: 树:包含N个结点的有穷集合;(N>0) 根:没有父母的结点; 叶子:没有孩子的结点或者度为0的结点; 度:某个结点孩子的个数; 深度:二叉树的层数 1.二叉树是每个结点的度都为2的有序树,它的特点是每个结点至多有两棵子树。 二叉树与树有区别:树至少应有一个结点,而二叉树可以为空;树的子树没有顺序,但如果二叉树的根结点只有一棵子树,必须明确区分它是左子树还是右子树,因为两者将构成不同形态的二叉树。因此,二叉树不是树的特例。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 二叉树有5种基本形态: (a) (b) (c)
按层次遍历二叉树
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按层次遍历二叉树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 按层次遍历二叉树 初始条件:
编写按层次顺序(同一层自左至右)遍历二叉树的算法。 (1)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
(2)按严蔚敏《数据结构习题集(C语言版)》p44面题6.69所指定的格式输出建立的二叉树。 (3)输出层次遍历结果。 (4)自行设计测试用例。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按学校规定格式用A4纸打印(书写),并应包含如下内容: 1. 问题描述
简述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设计
存储结构设计、主要算法设计(用类C/C++语言或用框图描述)、测试用例设计; 3. 调试报告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设计和编码的讨论和分析。 4. 经验和体会
按层次遍历二叉树
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按层次遍历二叉树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题 目: 按层次遍历二叉树 初始条件:
编写按层次顺序(同一层自左至右)遍历二叉树的算法。 (1)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
(2)按严蔚敏《数据结构习题集(C语言版)》p44面题6.69所指定的格式输出建立的二叉树。 (3)输出层次遍历结果。 (4)自行设计测试用例。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按学校规定格式用A4纸打印(书写),并应包含如下内容: 1. 问题描述
简述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设计
存储结构设计、主要算法设计(用类C/C++语言或用框图描述)、测试用例设计; 3. 调试报告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设计和编码的讨论和分析。 4. 经验和体会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武汉纺织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二叉树的编码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报告日期:年月日
1 题目与要求
1.1 问题提出
其中,x,y是两个整数坐标,采用由上至下和从左到右的方法对这些坐标进行赋值;size表示结点所有子孙结点的个数;depth表示结点的层次。如下图所示:
A(1,22,10,1)括号内数值含义(x,y,size,depth)B(2,11,4,2)C(12,21,4,2)D(3,10,3,3)E(13,14,0,3)F(15,20,2,3)G(4,5,0,4)H(6,9,1,4)I(16,19,1,4)J(7,8,0,5)
K(17,18,0,5)要求利用所学的知识编写代码创建二叉树,求x,y,size,depth的值,并完成相应的操作,掌握二叉树的基本知识!
1.2 本系统涉及的知识点
涉及的相关知识点: 1.二叉树的先序建立 2.递归算法 3.队列
4.逆中序输出结点 5.二叉树的遍历 6.凹入法
1.3 功能要求
实现的主要功能:
⑴根据课本“算法6.4”建立上图所示的二叉树,并且对每个结点的(x,y,size,depth)都赋零值,即(0,0,0,0)。 ⑵编写算法求每个结点的
二叉树结点的左右子树交换 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 需求分析.................................................................................................................. 1 二 概要设计.................................................................................................................. 1 三 详细设计.................................................................................................................. 2 四 调试分析和测试结果.............................................................................................. 4 五 总结.............................................
线索二叉树生成及其遍历 - 图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 目: 线索二叉树的生成及其遍历 学 院: 理学院 班 级: 数学13-2班 学 生 学 号: 8、12、13、22 指 导 教 师: 张太发
学 生 姓 名:孙晴、张炳赫、张美娜、董自鹏
2014 年 12月 24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 设计题目 X y z s 班级 线索二叉树的生成及其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本质上是将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结构转换为线性结构,使每个结点都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驱结点和直接后继结点(第一个结点无前驱,最后一个结点无后继)。但是二叉树中每个结点在这个序列中的直接前驱结点和直接后继结点是什么?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中并没有反映出来,只能在对二叉树遍历的动态过程中得到这些信息。为了保留结点在某种遍历序列中直接前驱喝直接后继的位置信息,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结点结构中增加向前和向后的指针fwd和bkd,这种方法增加了存储开销,不可取;二是利用二叉树的二叉链表的那些空指针域来指示。 建立线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的实现
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的实现
【摘要】
本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分别用二叉链表和顺序表作为存储结构实现二叉排序树,并实现树的生成,中序遍历,计算平均查找长度,对结点进行查找、删除等操作。第二部分为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实现平衡二叉树,并实现树的生成,计算平均查找长度,元素的插入、删除及之后的重新平衡等操作。
【关键词】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中序遍历,平均查找长度 1.介绍
该设计分别采用二叉链表和顺序表作存储结构,实现对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的以下操作:
(1)用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实现二叉排序树。
1)以0作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 树T;
2)对二叉排序树T作中序遍历,输出结果;
3)计算二叉排序树T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 4)输入元素x,查找二叉排序树T,若存在含x的结点,则删除该结点,并作中序遍历(执行操作2);否则,输出信息“无x”; (2)用顺序表(一维数组)作存储结构实现二叉排序树。
1)以回车符(‘\\n’)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T;
34
2)对二叉排序树T作中序遍历,输出结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之-树与二叉树的转换
衡阳师范学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 目: 树与二叉树的转换 系 别:专 业:班 级: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 计算机科学与设计 戴志豪 赵磊
目 录
一.需求分析.…………………………………………………………………3 二.概要设析………………………………………………………………….3 三.详细设计………………………………………………………………….5 1.树的建立………………………………………………………………..5 2.一般树转化成二叉树…………………………………………………..6 3.先序遍历树的递归算法………………………………………………..7 4.后序遍历树的递归算法………………………………………………..7 5.先序遍历树的非递归算法……………………………………………..7
6.后序遍历树的非递归算法……………………………………………..8 7.层次序非递归的算法…………………………………………………..9 四.设计与调试分析………………………………………………
树和二叉树
数据结构题集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1. 请写出利用栈对二叉树进行先根次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
void PreOrder_Nonrecursive(Bitree T)//先序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
{
InitStack(S);
Push(S,T); //根指针进栈
while(!StackEmpty(S))
{
while(Gettop(S,p)&&p)
{
visit(p->data);
push(S,p->lchild);
} //向左走到尽头
pop(S,p);
if(!StackEmpty(S))
{
pop(S,p);
push(S,p->rchild); //向右一步
}
}//while
}//PreOrder_Nonrecursive
2.编写递归算法,在二叉树中求位于先序序列中第K个位置的结点的值。
int c,k; //这里把k和计数器c作为全局变量处理
void Get_PreSeq(Bitree T)//求先序序列为k的结点的值
{
if(T)
{
c++; //每访问一个子树的根都会使前序序号计数器加1
if(c==k)
{
printf("Value is %d\n",T->data);
exit (1);
}
e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