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和解释 知识点
“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和解释 知识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和解释 知识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和解释 知识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
波的吸收: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地滤波作用,即吸收作用,并发生能量衰减 频散现象: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这种现象叫频散
球面扩散:地震球面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大成反比衰减现象称为球面扩
散
波阻抗:地层密度与波在该层传播速度的乘积 规则干扰: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
视速度:不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而是沿着别的方向来确定的波速为视速度
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得到的相当于X/2
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做正常时差校正或动校正。
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视距曲线近似地看成双曲线,求出的速度就是这
一水平层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
振动图:记录介质中某点不同时刻振动情况的图件 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转换波: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也会产生与其
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
低速带: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的范围内,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往往要比其下面地层的波速低得多,
该深度范围的地层称为低速带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直达波:在均匀地层中,由震源直接传播到观测点的地震波称为直达波。
倾角时差
地震勘探原理名词解释
波的吸收: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大地滤波作用,即吸收作用,并发生能量衰减 频散现象: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这种现象叫频散
球面扩散:地震球面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振幅随传播距离的增大成反比衰减现象称为球面扩
散
波阻抗:地层密度与波在该层传播速度的乘积 规则干扰: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
视速度:不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而是沿着别的方向来确定的波速为视速度
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得到的相当于X/2
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做正常时差校正或动校正。
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视距曲线近似地看成双曲线,求出的速度就是这
一水平层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
振动图:记录介质中某点不同时刻振动情况的图件 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转换波: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也会产生与其
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
低速带:在地表附近一定深度的范围内,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往往要比其下面地层的波速低得多,
该深度范围的地层称为低速带
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直达波:在均匀地层中,由震源直接传播到观测点的地震波称为直达波。
倾角时差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一、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1. 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2. 均匀、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 3.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4. 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5. 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6. 几何地震学原理
7. 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 1.1 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1. 地震地质模型
2. 固体成为弹性介质的条件 3. 人工激发震源与岩层的弹性 4. 常用的弹性介质模型
1.3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1.3.1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1.3.2 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 1.3.3 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 1.3.4 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 小结:
1、 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参数) 2、 运动学特征(运动学参数)
3、 动力学特征的体现:远近震源处的位移波形变化 球面扩散、振动图和波剖面 谱分析 4、 运动学的原理和定理:Huygens、Fermat、Snell 5、 时间场和射线的关系
6、 基本概念:射线、视速度、频波关系、波数、波长
动力学信息(反映动力学特征的信息)
振幅、频率、波形、吸收衰减、 极化特点、连续性 等特征。
地震勘探原理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地震勘探原理》
本《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勘探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解决油气勘探问题最有成效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波的运动学、地震波的动力学、地震资料采集和地震资料处理等内容。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 地震波的运动学
1、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2、时间场与视速度定理 3、反射与折射地震波的运动学 4、垂直时距曲线方程 (二) 地震波的动力学
1、地震波的波动方程 2、介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
3、弹性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4、薄层效应与地震面波
5、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三) 地震资料采集
1、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波与干扰 2、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3、地震观测系统 (四) 地震资料处理
1、地震资料校正与叠加 2、地震信号数字滤波 3、地震资料反褶积 4、地震偏移成像 5、地震波的速度 6、地震多次波压制
考试要求
(一) 地震波的运动学
1、理解波前面、波射线、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绕射波、多次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习题库
《应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习 题 库
杨有发 韩立国 王德利 编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3年10月
应用地球物理――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波阻抗 (2)地震界面 (3)速度界面 (4)地震子波 (5)振动图 (6)波剖面 (7)视速度 (8)正常时差 (9)倾角时差 (10)地震排列 (11)动校正 (12)均方根速度
(13)调谐振幅 (14)调谐厚度 (15)地震组合法 (16)水平多次叠加法
二、说明下列公式的物理意义
1.K(?)??V??n?1Vn?1i (1?cos?) 2.Rn?nn?nVn??n?1Vn?12?n?r1?A?3.2???A1?r2??n?0,n?1,n?1 4.??A0e??zei(wt?kz) 25.V*?VV2h? 6.t0? sin?coseVsin?x27.cos?? 8.?t? 2sin?2t0V9.t2?x22VNMO?12x? 10.??t0??tg?0?2???1??1????z
地震勘探原理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地震勘探原理》
本《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勘探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解决油气勘探问题最有成效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波的运动学、地震波的动力学、地震资料采集和地震资料处理等内容。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 地震波的运动学
1、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2、时间场与视速度定理 3、反射与折射地震波的运动学 4、垂直时距曲线方程 (二) 地震波的动力学
1、地震波的波动方程 2、介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
3、弹性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4、薄层效应与地震面波
5、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三) 地震资料采集
1、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波与干扰 2、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3、地震观测系统 (四) 地震资料处理
1、地震资料校正与叠加 2、地震信号数字滤波 3、地震资料反褶积 4、地震偏移成像 5、地震波的速度 6、地震多次波压制
考试要求
(一) 地震波的运动学
1、理解波前面、波射线、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绕射波、多次
地震勘探原理作业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
1.什么是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介质?什么是的均匀介质和非均匀介质?什么是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
2.什么是应力?简述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物理含义。 3.什么是应变?简述正应变和剪切应变的物理含义。
4.试叙述杨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的物理含义。 5.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6.设流体中的压强为P=Kθ,试证明流体中的纵波满足以下方程 ?P?21?PVp?t22?0, Vp?K?
7.解释名词:
(1)波前和波尾; (2)振动图和波剖面;(3)波的球面扩散; (4)同相轴和等相位面;(5)时间场和等时面;(6)频谱分析 8.什么叫视速度定理?
9.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0.试述面波传播的特点及频散现象?
11.一个三层模型如下图所示, 如果波从第一层顶界面出发振幅为A0,法线入
射波到第二层,试写出波在第三曾底界面上反射波返回至第一层顶界面时的振幅值。模型中R表示反射系数;h表示地层厚度;?表示吸收系数。
h1 ?1 R1
地震勘探原理模拟试卷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1级专用
考试内容包括《地震勘探原理-第三版》教材前6章
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3分/题)
1、地震子波——具有2-3个或多个相位、60-100ms延续时间的稳定的地震波形。(3分) 2、虚震源——从将见见面就看见 地面震源O点向界面R所作的镜像点即为虚震源O*。(3分) 3、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是利用波前概念来研究波的传播规律的,可表述为:在已知波前面(等时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视为独立的、新的子波源,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发出新的波,称其为子波,子波以所在处的波速传播,最近的下一时刻的这些子波的包面或线便是该时刻的波前面。这样从前一个波前面位置移到下一个波前面位置,如法炮制,便可得到介质中的等时面系,因而得到波在该介质中传播的全部特点。(3分)
4、多次覆盖——是指对地下界面连续观测的次数。(3分)
5、SST解释方法——对地震剖面进行构造、地层和圈闭解释的工作方法。(3分) 6、同相轴——在地震剖面上相同相位(波峰或波谷)的连线。(3分) 7、剖面闭合——相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层位的t0时间应该相等。(3分) 8、垂向分辨率——是指在地震剖面上能区分相邻地层的最小间距。(3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论文提要
根据近三年对地震勘探的学习和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总结出对地震勘探野外工作的方法。
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是地震勘探技术中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的基础任务是采集各种地震资料的原始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果,所以对地震法的野外工作必须要十分重视。
野外工作方法,因各探区具体条件的不同会有较大的差别。本论文就是介绍不同的野外环境所使用得不同勘探方法。
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其中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包括:勘探前期的测量工作、勘探中的钻井工作、各种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地震波的接收。二维勘探设计及测线部署包括:勘探阶段的划分、地震测线部署、地震勘探设计。三维勘探的运用和与二维的区别包括:三维勘探与二维的区别、高精度三维勘探的运用、地震数据野外采集、地震数据室内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
正文
一、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
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如利用炸药爆炸产生人工地震,再用精密仪器记录下爆炸后地面上各点的震动情况。利用记录下来的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那么人工地震为什么能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呢?我们知道,当投一块石头到平静的水池里,平静的水面就会出现一圈圈的波纹,向四面
地震勘探中的常见地震干扰波及压制方法
地震勘探中的常见地震干扰波及压制方法
论文提要
在地震勘探中激发地震波时,由于激发、接收条件,自然环境和地表条件的影响,我们所采集到的地震数据中,既有有效波也有干扰波。根据干扰波的物理特征、形成机理和形态,常把地震数据上的噪声分为规则噪声和随机噪声两大类 。规则噪声具有明显的运动学特征 ,如:面波、线性干扰、平行折射、声波、多次波干扰等,可以根据其运动学特征选择针对性的衰减方法 ;随机噪声是一种无规律的噪音,如:自然界风吹草动所产生的猝发脉冲、野值等 。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完成在各种复杂地区的勘探任务 ,使地震资料能更真实地反映地下的地质情况,如何突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通过暑假的实践,本论文中针对地震勘探中的常见地震干扰波进行总结、分类、衰减,并在国产软件GRISYS平台上,针对不同的干扰波进行分析,总结针对不同噪音的衰减方法。
正文
一、 规则干扰波
规则干扰波是指有一定的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例如面波、声波、线性干扰波、多次波等。下面就规则干扰波中的面波、声波、多次波和50Hz交流电干扰进行介绍。 (一)面波
图1 面波的形成机理及实际地震记录上的面波
从震源发出的波动分为两种: 一种是质点振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