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基础知识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研究方法? 第二节 教育研究及其特点
第三节 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 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例1:某位小学老师教小学二年级,新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并配备了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录像、教科书、教案等。 【研究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合适;如何组合使用这些教材
【做法】用教科书上第一单元,用教学片讲第二单元,看哪一种方式能取得教学和辅导的良好效果。 【分析】如果第一单元比第二单元成绩好,能说明什么? 可能性一:第一单元容易
可能性二:第一单元考试题更能反映所学的内容 可能性三:教科书写得好 可能性四:教学片乏味 例2
【研究问题】某研究生想研究教师与学生在某问题价值观上的异同【做法】从参加暑期训练班的老师和学生中各选150名,面谈,自由提问,观察得出结论。 【分析】
1. 这两组人员的代表性不可靠,不能代表广大师生,因为参加暑期班的和不参加的可能在价值观上就有差异,结论不具推广性。
2. 单凭观察法,可能存在想从资料中寻找心目中答案的倾向。因为没有统一的测量工具,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读书 ,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会出现偏差。 意义
一、对教师而言,可以提高专业水平
二、对学校而言,可以形成学校特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预测题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⑤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二、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独特性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涉及到的主要课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方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
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三、教育研究方法四种研究水平 1·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 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 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
4·理论研究水平(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四、教育研
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 1.方法的内涵
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遵循某种道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按照一定程序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以及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
2.科学方法的内涵
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的系统。它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科学方法的任务是使科学研究过程规范化、最优化,帮助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密、合理、有目的、有条理地思维和活动。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分析、解决问题,理解信息,了解社会,推进创新,实现目标。科学方法一般分为专门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全科学方法三个层次。
3.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性 (1)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
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它同样是一个认识过程,其结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考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以下不属于研究变量的是()
A. 因变量 B.分析变量 C.自变量 D.控制变量
2.当已知研究总体由不同性质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适合采用()取样方法。 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3.取样过程中,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一般不少于() A.200 B.150 C.50 D.100 4、以下不属于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的是()
A.明确规定总体 B.合理的样本容量 C.取样的代表性 D.取样的随便性 5、以下不属于形成科学假设的条件的是()
A.经验基础 B.客观条件 C.思想方法论 D.背景知识
6、()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推论出某特定假设。
A.归纳假设 B.演绎假设 C.研究假设 D.描述性假设 7、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应有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性 B.表述的明确性 C.主观性 D.可检验性 8、“
考研资料教育学统考 裴娣娜编着:《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 1.方法的内涵
方法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遵循某种道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按照一定程序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以及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
2.科学方法的内涵
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的系统。它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科学方法的任务是使科学研究过程规范化、最优化,帮助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密、合理、有目的、有条理地思维和活动。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分析、解决问题,理解信息,了解社会,推进创新,实现目标。科学方法一般分为专门科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全科学方法三个层次。
3.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性 (1)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
裴娣娜编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它同样是一个认识过程,其结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参与性观察?举例说明。P103 2、描述研究报告的写作框架。P264 3、描述教育实验的基本特点。P207
(三)教育实验的特点
实验研究包含三个要素:
一是对实验自变量(实验处理)的操纵; 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三是对实验因变量(实验结果)的观察与测量。
实验研究的运用和实施主要应从以上三个要素加以考虑和规划。尽可能增大实验处理的强度,使接受实验处理产生的效果明显;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减少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的误差,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实验效果。
实验研究的特点有:
1、 假设为前提 整个实验过程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 2、需要控制条件 没有控制就没有实验;
3、能揭示因果关系 实验的理论框架和操作程序就是按照验证因果关系而设计的;
4、可重复验证 这是实验研究成果推广运用的必备条件,是评判实验优劣的标准之一。 4、写出一个准实验的设计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评论。P215
准实验设计: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1、单组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的模式】: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参与性观察?举例说明。P103 2、描述研究报告的写作框架。P264 3、描述教育实验的基本特点。P207
(三)教育实验的特点
实验研究包含三个要素:
一是对实验自变量(实验处理)的操纵; 二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三是对实验因变量(实验结果)的观察与测量。
实验研究的运用和实施主要应从以上三个要素加以考虑和规划。尽可能增大实验处理的强度,使接受实验处理产生的效果明显;尽可能控制无关变量的干扰,减少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的误差,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实验效果。
实验研究的特点有:
1、 假设为前提 整个实验过程就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 2、需要控制条件 没有控制就没有实验;
3、能揭示因果关系 实验的理论框架和操作程序就是按照验证因果关系而设计的;
4、可重复验证 这是实验研究成果推广运用的必备条件,是评判实验优劣的标准之一。 4、写出一个准实验的设计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评论。P215
准实验设计: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1、单组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 【设计的模式】: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号
一、填空(1’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 )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 )、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 )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 )、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 )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 )、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 )、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 )、观察类型、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号
一、填空(1’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 )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 )、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 )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 )、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 )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 )、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 )、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 )、观察类型、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小学教育专业10年级 120分钟 2013年6月4日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教育研究 选题 教育文献 教育研究观察法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研究目的分为基础研究、_________、发展性研究、比较与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五种。
2.教育科学研究存在经验和理论二个层次,表现为四种水平,即_________,探究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 、理论研究水平。
3.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是历史性、_______和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4.摘要是研究的_________和结构的简介,略加评论.............。
5.教育实验按控制程度可分为前实验 、准实验和___________三种。
6.个案研究的方法包括:追踪发、追因法、临床法、_________、教育会诊法。 7.教育性、可行性、实用性、恰当性 和 _________ 是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8.由来自同一总体的无数组样本数据而获得的该总体的某种特征,称为 _________ 。
9.测量的基本类型按照测量的参照体系,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