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大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大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现代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 1. 理论指导
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胡适和陈独秀。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1917.1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1917.2
人的文学:用人道主义为主,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便谓人的文学。 ⑴ 个人的文学,“生物本能”、“内面生活”
⑵ 人生的文学,主张“以普通的文学,写普通的思想和事实。” 二、五四文学思潮的论争
1. 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 1919年《新潮》 《新青年》VS《荆生》、《国故》 2. 与《甲寅》派的论争 1925年 《甲寅》派代表人物:章士钊
3. 与《学衡》派的论争 1922年1月 《学衡》派代表人物:胡先啸、梅光迪、吴宓 三、新文学社团流派 1. 文学研究会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 时间:1921年1月 地点:北京 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许地山、郑振铎等12人。
共同态度: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反对封建文学、鸳鸯蝴蝶文学和游戏文学,被称为“为人生派”。
创作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特色,它是五四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学社团。 2. 创造社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 时间:1921.7 代表人物:郭沫若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
考点串讲目录 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 2.《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3.胡适、陈独秀、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在文学革命讨论中的代表性文章和重要观点 4.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际和代表性作家作品 5.“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 6.文学革命论争中的守旧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7.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8.“五四”文学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9.“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的冲突和斗争 10.“学衡派”、“甲寅派” 11.“语丝社”和“语丝文体” 12.“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13.“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14.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15.鲁迅的文学创作概况 16.《狂人日记》的发表时间和刊物 17.《呐喊》和《彷徨》的成书情况和题意
18.作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的《故事新编》 19.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 20.鲁迅的思想特点 21.《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22.阿Q的性格特征 23.《阿Q正传》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风格 24.《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 25.《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 26.《野草》的写作背景
27.鲁迅后期杂文的主
现代文学史下册笔记
大学本科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现代文学史(下册)
第二十三章 1949~1976 文学思潮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1、 中国当代文学大体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后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和新时期
(1976~?)三个历史时期。
2、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
(1)意义:这次大会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只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确定了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3、 建国初的三次大的文艺批判运动:
(1) 关于电影《武训传》(编导:孙瑜)的讨论。 影响: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批判的文艺运动斗争的先河。
(2) 对《红楼梦研究》(俞平伯)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影响: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意识
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3)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
现代文学史下册笔记
大学本科现代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现代文学史(下册)
第二十三章 1949~1976 文学思潮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1、 中国当代文学大体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后前期十七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和新时期
(1976~?)三个历史时期。
2、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
(1)意义:这次大会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只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确定了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3、 建国初的三次大的文艺批判运动:
(1) 关于电影《武训传》(编导:孙瑜)的讨论。 影响: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批判的文艺运动斗争的先河。
(2) 对《红楼梦研究》(俞平伯)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影响: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意识
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3)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201804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 (课程代码00537)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创作《荆生》、《妖梦》攻击新文学的旧派人物是 A.章士钊 B.林纾 C.吴宓 D.梅光迪 2.20年代新诗集《星空》的作者是
A.李金发 B. 朱湘 C.郭沫若 D.宗自华 3.田汉以京剧艺人刘振声为主人公的剧本是 A.《获虎之夜》 B.《名优之死》 C.《咖啡店之一夜》 D.《南归》
4.左翼文学运动在兴起之初,与梁实秋等人展开论争,论争的焦点是 A.文学要不要注重形式 B
中国现代文学史
考核办法
考试大纲 现代部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总学时数:100课时 学分:6学分
一、考试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识记内容: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新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 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的批判 林(纾)蔡(元培)之争 《学衡》派 《甲寅》派 易卜生主义 “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语丝社 浅草—沉钟社 新月社 湖畔诗社 进化论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思考题: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案
现当代文学史教 案
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当文学史 一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卢晓 本科生基础课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人文学部 第一周(第一次课) 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绪论:理解五四并理解现代文学史 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从“五四”开讲。这已经是一个不被质疑的现实。它表征着现代的起点,表征着进步,表征着光明对黑暗的胜利,表征着传统被现代战败。这种价值的给定背后一个潜在的支配者,便是意识形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全权力话语。我们的文学史在很久以来几乎都是党史的一种配套叙事。 一、 关于重写文学史 1988夏天,在中国大陆十几家报刊大字标题的簇拥下迅速展开了一场“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重写文学史至少是突破了一种固守的思维方式,于是以此为开端,文学史开始有了新的构思方式并出现了很多重写的范例。人们对现代文学的分期也有了不同的理解,上限从1917年开始,下限到1977年“文革”结束为止。这种思路实际是打破了1949年以新中国的成立做为新的历史起点而划分文学的惯例。 1
实际在8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重写文学史”的论争中,以北京为主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教案
现当代文学史教 案
课程名称: 中国现代当文学史 一 授课教师 课程类型 卢晓 本科生基础课 所在单位 授课时间 人文学部 第一周(第一次课) 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本科生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备注 绪论:理解五四并理解现代文学史 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从“五四”开讲。这已经是一个不被质疑的现实。它表征着现代的起点,表征着进步,表征着光明对黑暗的胜利,表征着传统被现代战败。这种价值的给定背后一个潜在的支配者,便是意识形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全权力话语。我们的文学史在很久以来几乎都是党史的一种配套叙事。 一、 关于重写文学史 1988夏天,在中国大陆十几家报刊大字标题的簇拥下迅速展开了一场“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重写文学史至少是突破了一种固守的思维方式,于是以此为开端,文学史开始有了新的构思方式并出现了很多重写的范例。人们对现代文学的分期也有了不同的理解,上限从1917年开始,下限到1977年“文革”结束为止。这种思路实际是打破了1949年以新中国的成立做为新的历史起点而划分文学的惯例。 1
实际在8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重写文学史”的论争中,以北京为主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 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 选择题
1、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兴起
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2、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 文学创作的开端。
3、鲁迅创作于五四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分别收入《呐喊》和《彷徨》。 4、鲁迅的《故事新编》一共有八篇分别是《补天》《奔月》《铸剑》《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5、《野草》中的散文陆续发表在《语丝》上加上出版前写的《题辞》共24篇。 6、《朝花夕拾》共计l0篇写于l926年都是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 l927年成书时改为现名。
7、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有王敬熙《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杨振声的《渔家》《贞女》叶绍钧的《春游》《这也是 一个人》俞平伯的《花匠》。
8、台湾新文学小说早期代表有追风的《她要往何处》无知的《神秘的自制岛》柳裳君的《犬羊祸》云萍生的《月下》。
9、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小说是追风的《她要往何处》。 10、叶绍钧是中国现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于 b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18年 D. 1921年 2.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最早发表于b
A. 《京报副刊》 B. 《晨报副刊》 C. 《学灯》 D. 《新青年》 3. 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的是下列哪一话剧团体?a A. 春柳社 B. 民众戏剧社 C. 戏剧协社 D. 春阳社 4.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c
A. 1919年 B. 1920年 C. 19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