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压和电阻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压和电阻知识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三物理电压和电阻知识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三物理电压和电阻知识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知识点 练习题 单元测验(
初三物理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2、电压用字母U表示。电压的单位 ① 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伏特( V )
② 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 mV )、微伏(μV) ③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④ 记住一些电压值:
①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符号: 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约值时,先用大量程试触。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符 号 连 接 直接连接电源 异 量 程 每大格 每小格 内 阻 同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q 单位:库伦 简称:库 符号: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 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 ①电路闭合
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检测题及解析
不错
《第六章 电压、电阻》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 25分)
1.将学校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接入电路时,应先用 量程试触,若电压表示数小于 时,再改用电压表的 量程。测量电压时,如果发现表的指针左偏,原因是 。
2.在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时,必须选取 、 相同, 不同的电阻丝来做实验。
3.我国家庭电路的供电电压是_______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________V
2
4.下表列出了一些材料制成的长1m、横截面积为1mm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假如让你架设一条输电线路,在铝线和铁线之间,你应选用 ______;假如要选用一根金属丝来做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在铁丝和锰铜丝之间,你应选用____ _______。
5.如图6-10所示是一种双量程的电压表的刻度盘,当使用较小量程时,图中指针位置的示数为 V,当使用较大量程时,图中指针位置的示数为 V。
6.
初三物理人教版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
123
人教版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
弹力 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弹性。(如轻压直尺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原状;压缩弹簧,松手后,弹簧也能恢复原状等等)
2、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如橡皮泥用力捏后松手它不能恢复原状;面团用力握后松手它也不能恢复原状)
3、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如书放于桌面,书和桌子都发生了弹性形变,只不过这种形变量很小,我们不易观察,那么书和桌子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弹力,我们平常称它们为压力和支持力。)我们平时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弹力、张力等等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这些力实质上都是弹力。
4、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以物体产生弹性形变为先决条件,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性形变范围内,它的伸长量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果超出弹性形变范围,它就要损坏。
2、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指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注意
①不要超过它的
人教版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 (壮壮)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e =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
人教版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 (壮壮)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e =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
人教版初三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知识点 练习题 单元测验(有解答)
初三物理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2、电压用字母U表示。电压的单位 ① 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伏特( V )
② 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 mV )、微伏(μV) ③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④ 记住一些电压值:
①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符号: 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约值时,先用大量程试触。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符 号 连 接 直接连接电源 异 量 程 每大格 每小格 内 阻 同
电阻知识点 - 图文
电阻知识点
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大 )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 欧姆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 103千欧; 1千欧= 103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 材料 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 材料 和 横截面积 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大 (3)导体的 材料 和 长度 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小 (4)导体的电阻还和 温度 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 温度 越高,电阻越 大 。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长度 、 材料 、 横截面积和 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无关 ) 5. 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 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
电阻知识点 - 图文
电阻知识点
电阻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大 )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 欧姆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 103千欧; 1千欧= 103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 材料 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 材料 和 横截面积 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大 (3)导体的 材料 和 长度 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小 (4)导体的电阻还和 温度 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 温度 越高,电阻越 大 。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长度 、 材料 、 横截面积和 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无关 ) 5. 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 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
初中物理第15讲 电压与电阻(知识点+例题+基础训练+能力提升)
中、小学精品个性化课辅中考总复习专题十五电压电阻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电压
1、概念
电源在工作中不断地使正极聚积正电荷,负极聚积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使闭合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用“V”表示。
其它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mV”;微伏,“V”。
换算:
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不同。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
3、电压表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2)连接电压表时,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要点诠释:
(1)能估测被测电压大小的,根据估测值选择合适的量程;
(2)不能估测电压大小的,要用最大量程,用试触法来选择合适的量程;
4、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数学表达式:U=U1+U2+...U n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都相等,数学表达式:U=U1=U2=...U n
考点二、电阻和变阻器
1、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善于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