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评课稿”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评课稿”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评课稿”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
“自主合作‘五环渐进’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教学课题 教 学 目 标 千克的认识p44---46 教学课时 1课时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难点:建立千米实际长度的概念。 课件ppt 类 型 (新课或复习) 新课 4/16 教学过程: 自主合作 “五环渐进” 教 师 教 学 1.复习导入:课件1. 2.揭示课题:课件2. 3.明确学习目标:课件3. 学生学习 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读出课题、目标。 备 注 引出课题。 一明确任务 1
二学习学法 1.学习例题——课件4-----6. ①引导学生看图片了解千米的信息。 ②教学1千米与1000米。 10个100米是1000米 ,也是1千米: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③感知、体会1千米。 学校的田径跑道是200米,跑几圈是1千米? 学生说说在哪里看到或听到过“千米”以及谈谈自己对“千米”的认识。 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千米可以用“k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 例5例6教案
第四课时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教材27页例5例6及相关练习 【课程标准描述】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内容与学期分析】
例5和例6中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及估测活动。前者在内容上呈现两类换算,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和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了长度单位换算的经验。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而后交流方法。后者内容是修订后的教材新增加的。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计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学习目标】
1、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并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2、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 3、尝试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换算练习题中学生对于换算思路的表述来评价对于目标1的达成情况,练习六第4题与第11题评价目标1的掌握情况。 2、练习六第8题评价目标2 3、练习六第6题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活动1
一、复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千米3教案 苏教版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 能力目标: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情感目标: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
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 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 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 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哪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曹老师在从无锡到宜兴的高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案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
数学课《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担心,因为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学生也可以用眼睛去看。那千米怎么办呢?学生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有上。最后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我决定在上这节课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
我们的教学楼到校门口一个来回刚好1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学生从教学楼走到校门口再走回来,体验1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个100米那么远。学生听说要走路,高兴地都举起了小手,生怕老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有学生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学生们笑容灿烂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安排是正确的。学生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兴趣了,才会用心的去学习它。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成功,学生把自己走的步数记下,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用“抢做小老师”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这节课在学生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千克》教案设计
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教学目的:
1.通过难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秤,知道秤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的单位千克,活动体验1千克大约有多重,使学生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与数学联系着。 教学重点: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质量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2.了解用秤(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交流、实验等能力;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千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质量概念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大米、台秤、弹簧秤、书、1千克铅块、两个同样大小的盒子(一个是空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如何判断物体的轻重。 1.同时出示一本厚的书和一本薄的书。 老师问:这两件谁重呀?为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用眼看一看(观察)
2.出示两个差不多大的盒子,一个里面装有物品,一个里面是空的。 老师问:这下又是谁重了?为什么? 学生说。
这时大家出现了两种答案,并有争论。关键是在于这两样东西差不多大,关靠眼睛看不出谁重谁轻。谁能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快速的判断出到底谁重
三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千克说课稿教案苏教版
千克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千克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上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千克的认识” 是本单元第一课,是在学生一年级认识轻重、初步感知物体轻重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重从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深化对千克的认识,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认识千克”是继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吨”的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1千克的感知,使学生能够自行获取知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都是: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台秤、一袋1000克的红枣、一袋薯片、四袋1千克装的大米、1袋1千克装味精、4块肥皂、鸡蛋、果冻、
千米和吨 - 三下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千米和吨
课题:认识千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难点、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通过推算感知1千米有多长;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 (米、分米、厘米、毫米) 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还记得吗? 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这些长度单位。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 认识千米 1、 介绍千米 出示图。 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1)这是铁路中的里程碑,说明到这里是180千米 (2)这是公路上的里程碑,离南京还有98千米。 千米和吨
(3)这是限速标志,限速每小时60千米 (4)这是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就是用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16千米 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都用千米作单位) 是的,在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时,由于都是比较长的长度,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千米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谁来说说在哪些地
2017-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习题1
《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习题
一、基础过关
1千米=( )米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0毫米=( )分米 2米=( )厘米
400毫米=( )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70毫米=( )厘米 8分米=()厘米 3千米=( )米 8千米=( )米+( )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二、综合训练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都表示( )的单位。 计量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 )作单位。 1千米=( )米。
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 )。 一个区别针的长度大约是34( )。 一张桌子的高大约是90( )。 一列火车每小时大约行驶120( )。
2千米○2000米 1千米○900米 2米○30分米 49厘米○5分米 95毫米○10厘米 三、拓展应用 1.在一条长1千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不架,共需电线杆多少根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拍手游戏]: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
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3个2下吗?
生拍(连续)
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3个2下呢?谁有好办法?
生:中间停顿一会儿
师:试一下
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
生拍。
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 创设情境
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
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课件说: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