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差异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区域经济差异名词解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区域经济差异名词解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五、名词解释

1. “庇古税”: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这种税便被称为“庇古税”。 2. “开”字型网状布局:即在原来沿江、沿海基础上加上南北沿京广、京九线和东西沿陇海—兰新线。以这四条线为主轴,还将形成五纵五横、10条二级开发轴线,形成网络开发。

3. 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4. 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与人均收入增加率之间的比值。

5. 产权: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6. 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 7. 产业布局政策:指调节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配置政策。 8. 产业布局指向:是指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

9.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10. 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关键词

杜能圈:杜能认为,城市周围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圆圈层结构(后称杜能圈)。

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种蔬菜、生产牛奶

第二圈——林业圈。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 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农业和畜牧业合理轮作 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 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谷物--牧草--休耕 第六圈——畜牧业圈。放牧或种植牧草。 第六圈以外是荒地。

工业区位论:它是关于工业企业空间位置选择的理论。韦伯得出三条区位法则--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区位法则和集聚或分散法则。他认为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业区位是运距和运量最低的地点。除运费以外,韦伯又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化。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托勒将区位理论扩展到聚落分布和市场研究,认为组织物质财富生产和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间结构是一个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组成的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克氏提出了正六边形的中心地网络体系。

廖什景观:将市场网络按照经济法则排列,所形成的具有等级序列的空间分布称为经济景观。在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密度均质的情况下,经济景观有规律地扩展,形成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区域经济学教程》

(第二版)

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

孙久文 叶裕民 编著

资料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 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

1、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

2、区位理论

(一)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3、运输区位论

(二)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2.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

区域经济差异之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低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全国的轻重工业约有70%在东部沿海地区,内地仅占30%。面对当时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我国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先后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三线建设,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使我国各地呈现均衡发展的势头。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一五”时期,我国将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东北和内地的一些省份。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为了改变原来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必须在全国各地区适当的分布工业生产力,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和种工业布局基本上都投向内地省份。“二五”时期,我国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6.0%,沿海为38.4%,内地和沿海的比例为1:0.69。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投向内地的重点项目占了五分之四,投向沿海地区的重点项目仅占五分之一。在限额以上的694个工业建设项目中,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总额的68%,有222个分布在沿海地区,仅占22%。而且这些项目中多数是重工业项目,包括能源、原材料、机械等。同时,我国也优先在内地和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煤炭、电力、

区域经济差异之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低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全国的轻重工业约有70%在东部沿海地区,内地仅占30%。面对当时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我国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先后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三线建设,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使我国各地呈现均衡发展的势头。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一五”时期,我国将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东北和内地的一些省份。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为了改变原来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必须在全国各地区适当的分布工业生产力,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和种工业布局基本上都投向内地省份。“二五”时期,我国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6.0%,沿海为38.4%,内地和沿海的比例为1:0.69。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投向内地的重点项目占了五分之四,投向沿海地区的重点项目仅占五分之一。在限额以上的694个工业建设项目中,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总额的68%,有222个分布在沿海地区,仅占22%。而且这些项目中多数是重工业项目,包括能源、原材料、机械等。同时,我国也优先在内地和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煤炭、电力、

常用经济名词解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常用经济名词解释

1、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

2、扩大内需: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3、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4、社会总产值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

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包括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也称社会总产品。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

经济法名词解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部分 法学导论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法的本质和历史发展

中国法的起源(夏朝)

1、地域上的划分和居民,如将国家划分为九州等。

2、公共权力机关设立,如作为行政机关的六卿、九牧,作为司法机关的士等。 3、原始的礼由习惯演化成法。 4、刑起于兵。

特色: 法的起源与战争的关系特别密切

刑( “五刑” )

1、商朝:墨、劓、刖、宫、大辟(炮烙、醢等—奴隶和战俘) 2、秦朝:死(轘、弃市)、肉、迁、徒、笞(附加刑:髡、耐—鬓须、赀)

3、汉朝:死(腰斩、弃市、磔、枭首)、肉(腐、斩趾、劓、黥、完)、徒(自由刑)、迁(流放刑)、赀(资)

一、法的概念和本质 (一)法的概念及特征

1.法的概念

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证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 具有规范性。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4)法以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二)法的本质----最基本、最复杂的问题 1.法是统治阶级

中国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原因浅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东中西经济差距的原因浅析

【内容摘要】

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似乎在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的问题不可避免,区域的经济差异也颇有渊源,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各个角度来对中国东中西经济差距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距原因 自然地理 历史发展 【正文】

当工业化的时代正在逐渐的被信息化与电子化取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正推动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这股不可阻挡的浪潮,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这双面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在近现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地区之间在 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分析并找出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 有利于进一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对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下面笔者将概括总结关于中国东中西区域差距这个问题的前人观点,而后将详细叙述笔者从历史发展的各个角度来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原因进行的简单分析。 一.前人观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主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

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 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

区域经济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浅析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进程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都市圈(也称三大经济圈)先后崛起,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风向标,成为了中国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空间。

一、三大都市圈规模 1、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九十年代后期,在“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珠江三角洲从气候上看属于热带地区,气候热带性表现在四季不明、三冬无雪、树木长青、田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