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李箭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设计了三课内容:有《历史的足迹》、《历史的昭示》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本单元的落脚点,也是知识性最弱、情感性最强的一课。本课设计了两个主题,即“忧患可以兴国”和“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承接“历史的足迹”,感悟“历史的昭示”,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转向激励青少年要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引导学生将个人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并转化为树立理想、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自觉行动。

教材知识框架

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忧患可以兴国

兴忧患意识的必要性亡

夫学习的榜样有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我们的责任

现在的行动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对社会、文化更加关注。爱国情感在学习和交往中逐步发展,已经形成了正确的基本立场,但是总体上还是比较模糊,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并且受到国际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存在贪图安逸、不想吃苦的思想,淡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部分学生责任感不强。因此,需要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及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

《道德与法治》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2020年最新第2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教学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崇尚劳动,感受历史进步、国家发展是劳动者创造的,尊重劳动者;积极发扬实干精神,主动承担历史重任

知识目标明白劳动的作用;懂得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懂得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新的辉煌;明确青少年应担负的历史重任

能力目标学会结合具体事例思考、认识劳动的价值和发扬实干精神的能力,增强接力奋斗的行动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

教学难点: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P108“运用你的经验”。

2.唇枪舌战:开展一个课堂小辩论活动,论题分别为:

(1)国家发展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与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

(2)国家发展是大人的事,所有大人都应该努力工作。

(3)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中学生也有责任。

教师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我们中学生也应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第2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劳动成就今天

活动一:感受劳动成果(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1.这些图片展示了我国哪些成就?

提示:图1—首次亮相的红色“复兴号”,是中国最新一代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从“洋基因”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练习: 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时练习

班级 姓名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第二框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一、单项选择题

1.“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句话说明( )

①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②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 ③劳动创造世界

④劳动成就今天的美好生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快乐劳动、体验生活”主题实践活动,很多同学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学校劳动和公益劳动后,对劳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劳动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②劳动者光荣,劳动者可敬

③成绩不好的学生才需要参加家务劳动 ④劳动丰富了精神世界,生活因劳动而精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第 1 页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班上同学的父母不是企业高管就是政府官员,父母是农民的牛华觉得很没面子,他从来不敢让父母来学校,怕同学嘲笑。同桌李洋知道后,找牛华聊了一会,打消了牛华的顾虑。你认为李洋说的可能是( )

①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②正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劳动

新人教版初中道德法制八年级上册第2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开课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2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

教学难点: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P107“运用你的经验”

2.唇枪舌战:开展一个课堂小辩论活动,论题分别为:

(1)“国家发展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和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2)“国家发展是大人的事,所有大人都应该努力工作。”(3)“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中学生也有责任。”

1

2 教师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我们中学生也应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第2课时: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劳动成就今天

活动一:感受劳动成果(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1.这些图片展示了我国哪些成就?

提示:图一—首次亮相的红“复兴,是中国最新一代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从“洋基因”到“纯中国”,中国标准占84%;图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图四—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待发。

2.这些成就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

提示: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

2.1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设计 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

教学难点: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2017年春季版)《隋的兴亡》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1课 隋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2. 通过研习《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提高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前人对大运河的不同评价,探究大运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 课后拓展学习:填写《大运河示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凿。

难点: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与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 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你们想知道它的具体情况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了解相关的历史。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隋的统一 师生共同探讨:

1.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

《平安走天下》教学设计反思及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平安走天下》教学设计

执教人:金碧小学 周芳

教学目标:

1、认知:观察当地交通秩序状况,知道有关交通常识。 2、情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行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学会选择不同交通工具,实行出行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交通规则和常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教具学具的准备:了解当地交通秩序状况及交通常识,安全标识。搜集交通事故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初步感悟 播放课件:

(各种车辆的喧闹声,接着是紧急刹车的声音,然后是人们的尖叫声。)

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自由说) 2、多么可怕的车祸!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或者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能保证出行中的平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安走天下。板书课题:平安走天下。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过渡语:不注意交通安全,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家人带来不幸,给社会带来负担。 活动一 :丁冬的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着丁冬乘车进城买书,他们之间发生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

1、结合课本P66《爸爸带丁冬进城买书的故事》,完成学案合作探究活动一。

2、丁冬和爸爸的行为谁的正确?为什么? 爸爸 丁冬 宁愿走远路,也不横穿高速

住有所居,政府有责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住有所居,政府有责

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既是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今年以来,民生周刊持续关注这一领域,希望能够客观反映普通民众的呼声,理性探讨房地产业中的基本问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 者

住房是人的最基本需求。要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政府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飞涨,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不足,住房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秩序混乱。对政府职责认识不清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我国当前处于快速城镇化的特殊阶段,对政府如何行使住房的保障职责,如何调控住房市场等问题,认识尚不清楚,甚至存在较大分歧。有人希望住房完全由政府提供,也有人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太多,应完全靠市场调节。 事实上,从福利分房时期的国家包办,到房改初期过度依赖市场,再到近年来一边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一边开展大规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中的角色正越来越清晰。但市场和保障的关系如何处理,面对利益的得失,怎样保证政府职责能够明确落实,还需要通过相关制度的深化改革以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①:保障房

政府应成为公共住房的直接供应者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响;

能力目标:学习五段选文,掌握语言知识,鉴赏文章风格;

情感目标:联系现实问题展开讨论,感受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孔子的生平、思想、影响,语言知识;

2、难点:从选文本身出发,结合孔子生平感受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三)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1、导入新课: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语录体散文,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论文》的一些篇章,并就此感受孔子的思想主张,并从中寻求立身处世的精神力量。

2、孔子的生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八页,了解一下孔子的生平。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内乱移居鲁国。幼年家境丧父,家境贫寒,

年轻时做过委吏和乘田(前者管理仓廪,后者主管畜牧)。十五岁志于学,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进一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使学术文化向大众传播。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去了齐国,齐景公虽然喜欢他的言论,却被大臣岁阻挠,没有任用他。后来孔子回

苏维埃的兴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5
【bwwdw.com - 博文网】

阳光卫视《子夜》第一季《苏维埃的兴亡》文字版(转载)

阳光卫视《子夜》第一季《苏维埃的兴亡》文字版

因为一个朋友的推荐,我以漫不经意的态度开始看王康和陈平先生关于苏联共产主义兴亡的对谈(完整版),但立即就被深深吸引,并通宵看完全篇。只要两个字可以用来形容我观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那就是震撼!因为它让我非常透彻地看到今天中国似乎是人类宿命的前世今生和将来的必由之路。希望让更多的中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看到它,那里面有我们太多太多的影子,也有值得我们太多太多的镜鉴!也可以使我们身边许许多多蓄意的思想迷雾和认识陷阱不攻自破。由于无法上传影视资料,只好把文字介绍奉上,但建议最好看影视,因为那里面至始至终的充满悲剧气息的俄罗斯乐曲,两位嘉宾那举手投足、一叹一息之间的体语和充满个性的语言,都会使你更加深深地身临其境。

阳光卫视《子夜》第一季《苏维埃的兴亡》1--18夜文字介绍

中国与俄国共同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国境线,中国在20世纪一直“以俄为师”,发誓“走俄国人的路”,拜列宁为导师,斯大林为领袖,苏联为“老大哥”; 后来又反目成仇,势同水火,继而各行其道,渐行渐远。

但无论作为学生、追随者还是挑战者、路人,中国已烙下深深的苏俄印记,中国现代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