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_找规律
小学奥数精讲系列第一讲: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第一讲:找规律
知道我们身边都有什么事情是有规律的吗?一 年 四 季 按 春 夏 秋 冬 的 规 律 更 替
春 秋
夏冬
◆请在?处填上适当图形:1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们答对了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备题 第 一 讲 找 规 律
观察下面各列数有什么规律?
(1)1,1,2,2,3,3......
(2)1,2,3,4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 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
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师:说的这么流利,有什么小窍门吗?
生:因为有规律。
师:说的时候用到了什么知识?(乘法口诀)看来同学们对乘法知识掌握的不错,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课件2)5扩大10倍是();5扩大100倍是(),3扩大()倍是30;3扩大()倍是300.
师:你们真聪明
(二)自主探索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乘法知识: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
的乘法,让我们一起到乘法算式中去找找规律。
1、请看大屏幕上的这组算式,能直接说出得数吗?
(1)课件出示5×1= 3×2=
师:你是怎么算的?(用口诀)
(2)出示5×10= 3×20=
师:这两道会算吗?指名说是怎么算的?5×10是怎么算的?3×20又是怎么算的?2在这里表示什么?(2个十,3乘2个十表示6个十,就是60)
(3)出示50×1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 向荣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师:向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15页-11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
1.“看规律”,从教材情景图导入,充分观察,充分交流,充分评价。 2.“识规律”,感悟图形排列特征。 (1)排队游戏模仿规律,感受规律;
(2)前到后,后前移(例题,摆水果图); (3)后到前,前后移(做一做); 3.“做规律”,用规律知识创造生活美。 4.“赏规律”,感受有规律图形的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小文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就用规律的知识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看!这就是小文布置的房间。(电脑出示:小文的房间) 提问:谁发现了房间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规律? 集体汇报,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小东看见小文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1 睡眠的卫生要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充足睡眠的重要性; 2、理解睡眠不卫生的不利影响;
3、掌握获得科学的、优质高效的睡眠的途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睡眠不卫生的不利影响及获得科学睡眠的途径。 教学方法
对比法,例证法,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列举学生常有的睡眠不足导致的各种表征,引入“睡眠卫生”的概念。 一、充足睡眠的重要性
【学生思考后分析并一一列举、补充】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作答,并为学生适当解析: 1、睡眠可以避免学习内容之间的干扰; 2、而已减慢遗忘的速度;
3、有助于长时记忆,巩固白天所学知识。 二、睡眠不卫生的类型及其不利影响 1、嗜睡【学生周末易养成此不良习惯】 2、睡眠不足【提高做作业效率是根本】 三、如何获得高效优质的睡眠?
【引导学生由个人生活不良习惯思考】 1、改变观念,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2、睡前放松; 3、严格作息制度; 4、调整不良睡姿;
5、及时消除睡眠异常现象; 6、正确认识梦。
四、小结,课后判断题解析。 教学反思
睡眠不健康是青少年学生常见的现象,但许多学生意识不到睡眠卫生的重要性,改变科学睡眠的观念较难,但从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开始,让学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2013-2014年第二学期
一(1)班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王必琼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88~89页及练习十六第1题,第2题。
教材分析:
《找规律》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给出具体例子。在日堂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存在,这为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的素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过游戏、观察、实践、猜测、推理等教学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2.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在数量变化图形中找出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涂色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规律
律动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那么就跟着老师一起做 (拍手——拍肩——拍腿)3次
师:小朋友猜一猜接下去老师会做什么动作? 你能一直这样做下去吗
二、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
师: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们想不想在那天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你们看,这是另外一些小朋友在布置他们的教室
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 教学设计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教材85,86页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 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 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四、教学学具:多媒体展台、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高兴吗?老师也非常高兴。现在咱们以热烈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老师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学们,掌声很热烈, 但是不够整齐。老师告诉你们怎么鼓的啊!你们发现两次掌声,哪一次的掌声更好听,更加整齐呢?对,是第二次的,那么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你从中发现什么数学规律了吗?是的,第二次我们是按照123,123,123,1这样的规律来鼓得,所以更加整齐和好听。
2、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们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彩旗,灯笼和花朵。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不是,是有顺序的。是的,它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3.通过探讨感悟,从文中的事例感受到人文教育,引导孩子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家庭、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教学准备:
PPT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做数学题:0 <60
师:同学们看看这两个数字,哪个大,哪个小?中间应该用什么符号?(板书:0 <60)生:……
师:0 <60在数学中是完全正确的,但在生活中可不一定噢,有时候0反而会远远大于60,想明白其中的原因,要从一份“账单”说起。
2、揭题:19、妈妈的账单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词(师板书:账单),谁来读?(指名让学生读)
师:看看这个字的偏旁是贝,和钱有关,有没有见过账单,见过什么样的账单?(指名让生说)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账单,有没有见过小朋友写的账单?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教学设计
落实核心目标,让学生有所得
——苏教版三下《恐龙》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恐龙》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七组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习性,流露出作者对恐龙这种史前动物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读来兴趣倍增。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恐龙生活的年代、生活环境及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第二至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雷龙、梁龙、剑龙和三角龙的外形特点,再讲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然后讲恐龙的吃食,最后介绍恐龙是如何繁衍后代的。第六自然段讲恐龙消失之谜。全文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说明方法多样,是学生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的范例。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教学旨在体现“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体现“大阅读、大积累、大思考、大表达”的语文课堂新思路。让教材成为一个点,在开放式话题的引领下,带动学生课前的预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给学生思维、实践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查关键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教学设计
落实核心目标,让学生有所得
——苏教版三下《恐龙》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恐龙》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七组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习性,流露出作者对恐龙这种史前动物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读来兴趣倍增。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恐龙生活的年代、生活环境及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第二至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雷龙、梁龙、剑龙和三角龙的外形特点,再讲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然后讲恐龙的吃食,最后介绍恐龙是如何繁衍后代的。第六自然段讲恐龙消失之谜。全文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说明方法多样,是学生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的范例。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教学旨在体现“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体现“大阅读、大积累、大思考、大表达”的语文课堂新思路。让教材成为一个点,在开放式话题的引领下,带动学生课前的预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给学生思维、实践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查关键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11
赶海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 、“战利品”的意义。 4、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欣赏欣赏。这是一首,《大海啊,故乡》,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我便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板书11、赶海,跟我一起写)咱们一起开心地读读课题。
你知道什么是“赶海”吗?(师介绍:当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
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小作者去赶海吧,一起享受赶海的乐趣。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打开书60页,听好老师的小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老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