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辅酶总结生物化学
“维生素与辅酶总结生物化学”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维生素与辅酶总结生物化学”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维生素与辅酶总结生物化学”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生物化学甲酶、辅酶与维生素复习题
复习题二、酶、辅酶与维生素
一、名词解释
1、酶的活性部位:活性部位(或称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2、寡聚酶: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 3、酶的最适pH:酶表现最大活力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
4、同工酶: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5、必需基团:酶分子有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如氧化、还原,酶化、烷化等)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这些基团即称为必需基团。 6、单体酶:只有一条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 7、别构酶:生物体内有许多酶也具有类似血红蛋白那样的别构现象。这种酶称为别构酶。
8、辅酶:是酶的辅助因子中的一类,其化学本质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与酶蛋白结合得相对较松,用透析法可以除去,其作用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基团的载体参与并促进反应。
9、辅基:通常把那些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紧的,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分子物质称为辅基。
10、酶原的激活:某些酶,特别是一些与消化作用有关的酶,在最初合成和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11. 过渡态
生物化学5维生素
维生素Vitamins
维生素的发现与认识:来自医学实践 经验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用猪肝治疗 雀目(维生素A缺乏症);他还曾用麦麸熬 粥来防治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
1906年英国纯化饲料 矿物质、 蛋白质、 脂肪、核 酸、糖
动物合成某些 维生素的功能 退化,必须依 靠植物和微生 物提供,一旦 缺乏:病/死
说明?
纯化饲料+极微量牛奶
牛奶中存在需要量极少, 但生存必需的食物辅助 因子——维生素
一、维生素
定义:
维生素 (vitamin) 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 所必需,但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 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有机物质。
人类必需的一类营养素。 不是能量物质(维生素无热量),也不是结构物质。 维生素分子很小,含量很少,但功能却十分强大,某些功 能还处于不断发现之中。 维生素在食物中的分配不均匀,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来获 取相应的维生素。
维生素的命名 :按三个系统
维生素的分类(依据溶解性分)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 1、存在性? 2、吸收? 3、贮存? 4、排泄?
维生素缺乏症及其原因摄入量不足 o 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率低 o 需要量增加o
o
存在抗维生素的物质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Lipid-
生物化学5维生素
维生素Vitamins
维生素的发现与认识:来自医学实践 经验医学:唐代名医孙思邈用猪肝治疗 雀目(维生素A缺乏症);他还曾用麦麸熬 粥来防治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
1906年英国纯化饲料 矿物质、 蛋白质、 脂肪、核 酸、糖
动物合成某些 维生素的功能 退化,必须依 靠植物和微生 物提供,一旦 缺乏:病/死
说明?
纯化饲料+极微量牛奶
牛奶中存在需要量极少, 但生存必需的食物辅助 因子——维生素
一、维生素
定义:
维生素 (vitamin) 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 所必需,但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 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有机物质。
人类必需的一类营养素。 不是能量物质(维生素无热量),也不是结构物质。 维生素分子很小,含量很少,但功能却十分强大,某些功 能还处于不断发现之中。 维生素在食物中的分配不均匀,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来获 取相应的维生素。
维生素的命名 :按三个系统
维生素的分类(依据溶解性分)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 1、存在性? 2、吸收? 3、贮存? 4、排泄?
维生素缺乏症及其原因摄入量不足 o 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率低 o 需要量增加o
o
存在抗维生素的物质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Lipid-
生物化学总结
生物化学总结
选择题10X2
判断题10X1
名词解释10X3
简答题3X6
计算题2X6
论述题10
选择题第一章
1.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是(B)
A.杂合多糖B.葡萄糖C.直链淀粉D.支链淀粉
2.纤维素的组成单糖和糖苷键的连接方式是(C)
A.α-1→4-葡萄糖B.β-1→3-葡萄糖
C.β-1→4-葡萄糖D.β-1→4-半乳糖
3.下列关于糖原结构的陈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A.含α-1,4糖苷键B.含α-1,6糖苷键
C.由葡萄糖组成D.无分支
4.支链淀粉的空间构象是(A)
A.卷曲螺旋形B.锯齿形
C.直线形D.环状
5.单糖与磷酸缩合生成的化合物属于(B)
A.糖苷B.糖脂C.糖醛酸D.酰胺D)
判断题
1.葡萄糖和甘露糖是差向异构体(√)
2.葡萄糖溶液发生变旋现象的本质是葡萄糖分子中既有醛基又有羟基。它们彼此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半缩醛,使原来羰
基的C1变成了不对称碳原子。(×)
3.醛式葡萄糖变成环状后,无还原性。(×)
4.呋喃式葡萄糖比吡喃式葡萄糖更稳定。(×)
5.在溶液中β-D-吡喃葡萄糖比β-D-呋喃葡萄糖更稳定。(√)
6.变旋现象是由于糖在溶液中起了化学作用。(×)
7.一切有旋光性的糖都有变旋现象。(
生物化学总结
一、蛋白质的化学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主要含有碳、氢、氧和氮元素,大部分蛋白质还含硫,有的还含少量的磷、铁、碘、硒等元素。
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 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含氮量×100/16=蛋白质含氮量×6.25 (2)基本单位------氨基酸,除甘氨酸外,都是L-α-氨基酸。 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名称,三字母缩写、单字母简写 分类:酸性、碱性、极性、非极性
脂肪族、芳香族、杂环亚氨基酸、杂环氨基酸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各级结构的特点,维系各级结构的键和力)
(1)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酰胺键。肽:氨基酸借肽腱连接形成的产物。蛋白质分子就是通过若干肽腱将氨基酸连接而成的链状结构。由二个氨基酸形成的肽称二肽,三个则称三肽,以此类推。
(2)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肽腱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一级结构是其高级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的基础。
(3)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指多肽链主链骨架在各个局部由于折叠、盘曲而形成的高级结构。α螺旋:通常为右手螺旋顺得针方向,每圈含3.6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侧链伸向螺
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
1、 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达到祛斑的作用。
2、用干净的茄子皮敷脸,一段时间后,小斑点就不那么明显。
3、每天喝一杯西红柿汁或常用西红柿,对防止祛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黑色素,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4、洗脸时,在水中加1-2汤匙的食醋,有减轻色素沉着的作用。
5、将鲜萝卜打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日晚上洗完脸后涂抹,待干后,洗净。此外,每日喝一杯胡萝卜汁,可美白肌肤。
2、
自制淡斑面膜
据说这种面膜是印度一位王妃发明的,可净化、滋润肌肤,使肌肤变得白皙透明、柔软细致。 所需材料:蜂蜜15毫升,鸡蛋一个,脱脂牛奶50毫升,柠檬汁一茶匙,面粉少许。 自制方法: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先在面粉中加入鸡蛋,搅拌均匀,后加入牛奶、蜂蜜以及柠檬汁再次搅拌即可。
使用方法:均匀涂于脸上,15分钟后先以温水冲洗干净,再用冷水洗脸。温水、冷水可反复交替数次,这样更有助于收缩毛孔。
面膜功效:能有效祛除皮肤上的黄斑,使皮肤润泽光滑。
注意事项:本款自制面膜适合油性皮肤使用,由于制作方法容易方便,每次最好少做一点,即用即做。
3、 自制中药淡斑面膜
配方:当归、桃仁、丹参、白芷、白附子、白及各等量,玫
15-维生素
海南省第三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授课内容 凌强 2014年12月15日 2014年12月18日 课程名称 周 次 药物化学 教材 人卫第二版 第十七周星期一第三四节 第十七周星期四第五六节 课型 学时数 理论 4 药剂21班 第十五章、维生素类药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掌握各类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药理用途。 2、熟悉各类维生素的化学结构。 3、了解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 4、学会应用化学鉴别方法验证维生素类药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内容: 1、概述 2、脂溶性维生素 3、水溶性维生素 时间安排:4学时 重点:维生素的理化性质和药理用途。 难点:维生素的化学结构。 教学内容 及时间分配 重点及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PPT、结构图 教 具 多媒体 评估反馈 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药理用途。 参考资料 人卫版 《药物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药理学基础》 课后记
海南省第三卫生学校教案续页
授 课 内 容 导入:维生素的介绍。 项目: 第一节、概述 1、维生素的发展历史 2、维生素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 2、维生素D 3、维生素E 4、维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肽键 :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脱水缩合所形成的结合键,称为肽键。 等电点:蛋白质分子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三、填空题
1,组成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可分为①非极性侧链氨基酸;②极性中性侧链氨基酸:;③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④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3,紫外吸收法(280 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含有 色氨酸, 苯丙氨酸,或 酪氨酸。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 肽键,次级键有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键、 范德华力、二硫键 等,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有 范德华力、二硫键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DNA的一级结构: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从5’-末端到3’-末端的排列顺序即碱基排列顺序称为核酸的一级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两条反向平行DNA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形成的右手双螺旋结构称为DNA的二级机构。
三、填空题
1,核酸可分为 DNA 和 RNA 两大类,前者主要存在于真核细胞的 细胞核
生物化学总结酶
生物化学总结酶
1.定义:具有高效性与特异性的生物催化剂。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a.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b.酶具有高度专一性。 c.酶易失活。
d.酶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
3.酶作用专一性的机制与假说: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
4.酶的化学组成:
5.酶的命名:反应物:反应物+反应类型+酶。 6.六大酶类:
1.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2.酶与底物复合物的形成:。
3.酶的活性部位: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酶活性部位的结构特点决定酶行使其催化功能的特点。活性部位是酶结合和催化底物反应的场所,是酶分子表面的一小部分区域,其功能基团包含催化基团与结合基团。
特点:a.活性部位在酶分子整个体积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b.酶的活性部位具有三维立体结构。 c.酶的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上的一个裂隙。
d.活性部位具有与底物相对互补的结构,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可发生诱导契合。
e.底物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到酶分子上。 f.活性部位对酶的整体构象具有依赖性。 4.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非共价作用: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底物的形变与诱导契合(←过渡态理
维生素,矿物质
维生素
一、选择
1、水溶性维生素摄入过多时( )。
A. 可在体内大量贮存 B. 可经尿液排出体外 C. 极易引起中毒 D. 通过胆汁缓慢排出体外 2、脂溶性维生素包括下列哪一组( )。
A. 维生素 B1 、 B2 、 B6 、 C B. 维生素 A 、 D 、 E 、 K C. 维生素 B1 、 B2 、 D 、 E D. 维生素 A 、 D 、 C 、 K 3、夜盲症可能是由于缺乏( )。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B 1 D. 维生素 B 2 4、毛囊角化主要由下列哪个营养素缺乏引起的 ?( )
A.Vit A B.Vit C C. 尼克酸 D.Vit B2 5、干眼病可能是由于缺乏( )。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D C. 维生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