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doc”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译文:楚怀王起了贪心,并且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译文:回头看日观亭以西的山峰,好象都弯着腰,有些被太阳晒到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1)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2)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3)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译文:楚怀王起了贪心,并且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1)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2)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3)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译文:楚怀王起了贪心,并且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 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古典诗文

2013-05-15 0931 5d56b7b40102e6lb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1.而〗 (1)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⑤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 例释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 例释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

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呼(《祭十二郎文》)。 ④园日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古典诗文

2013-05-15 0931 5d56b7b40102e6lb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1.而〗 (1)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 例释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⑤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 例释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 例释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劝学》。

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 例释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呼(《祭十二郎文》)。 ④园日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6
【bwwdw.com - 博文网】

18文言虚词用法例释VP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魏公子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 王异母弟也。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 ④剑阁峥嵘而崔嵬。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③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④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⑤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⑦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⑧骊山北构而西折。

⑨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吾下赵,必移兵先击之。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③诸君而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剑阁的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这种蛇身子有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 ⑤故其国富而兵强 --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⑥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嘲笑李勃的鄙陋罢了。 ⑦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6
【bwwdw.com - 博文网】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永丰中学 吴佳桃

1.而ér

(1)连词。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或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②表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表承接关系。不译或译为“就”“接着”。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 太后》) ⑤表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⑥表因果关系。因而。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 ⑦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一般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⑧表目的关系。可不译。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2)代词。通“尔”。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你,你 的。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 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

①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 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 说》) ②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 层的意思。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