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两课时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两课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两课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教案两课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知识目标: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素材,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这就是鲁迅先生。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二、作者介绍:

1.文题阐释

从文题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怀念,文中共回忆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

2.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萧红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平时阅读中,有谁读到过这样的句子吗?知道是谁写的吗?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你印象中的鲁迅是怎样的?

鲁迅先生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看看你对鲁迅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检测预习,夯实基础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2. 鲁迅名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回忆鲁迅先生》名师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回忆鲁迅先生》名师教案

东莞市道滘中学 李小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谈谈你熟悉的鲁迅。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过渡:实际上,鲁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介绍本篇作者——萧红。

二、思考,交流——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1、提问: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描写鲁迅先生?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明确:有以下生活场景:(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品评衣着;(4)待人饮食;(5)调侃玩笑;(6)感染快乐;(7)接待商人;(8)回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2、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回忆鲁迅先生(1)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 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 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 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 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 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 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 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 一个。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 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 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 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 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 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1911—1942)

鲁迅(1881—1936),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名为豫才。他时 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 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 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 “民族魂”。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 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 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 大拷问 。

《回忆鲁迅先生》点评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一)《回忆鲁迅先生》赏析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鲁迅为《生死场》所作序言中说:“这自然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事实上,这句话亦能用来归结萧红的创作特色,她有着一般女作家少有的冷峻与力度,但又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文字极具个性化色彩。

萧红一生坎坷,幼年丧母,父亲和继母对她很冷淡,但在祖父庇护下受到良好文学启蒙。祖父去世后,她反抗包办婚姻逃离家庭。此后她的生活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感情上也迭遭不幸,但在她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1934年,她和萧军来到上海,见到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给予这对年轻人生活上的扶助,时常在家中接待他们,又指导他们的创作,热情推荐他们的作品。1935年月12月,《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引起轰动,萧红因此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知名女作家,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月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噩耗传来,当时已只身东渡日本的萧红悲痛不已,写下多篇作品寄托哀思。

可以说,鲁迅先生对萧红来说,既似亲长,又是导

长城(两课时) - 教案2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长城》(两课时)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1)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2)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1.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的小组最感兴趣的内容。

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可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作适当的追问。(鼓励学生将图片和资料整理好办展览或专刊)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

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印象。老

长城(两课时) - 教案2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长城》(两课时)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课前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1)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2)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1.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的小组最感兴趣的内容。

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可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作适当的追问。(鼓励学生将图片和资料整理好办展览或专刊)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

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印象。老

辩论教案 两课时教案7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1

辩论

教学目标: 1、了解辩论常识。

2、掌握辩论的原则和技巧。 3、掌握辩论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辩论的技巧 教学难点:辩论的技巧

教学手段:讲授法、视频教学、问答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常识简介

1.导入: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看过《三国演义》没有?有的

同学们说,有的同学说没有。那看过的同学你们是否看过“诸葛亮舌战群儒”。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可能都很佩服诸葛亮,佩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佩服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其实还有一点让我们佩服的,就是他雄辩的口才,他江东舌战群儒,战场骂死王朗??那么下面我们就将一起来欣赏一下“诸葛亮舌战群儒”。

2.欣赏《舌战群儒》片断,要求看后说说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3.辩论是对我们听、说能力的大检阅,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和学习辩论原则、注意事项以及基本技巧,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辩论?”试着给辩论下个定义。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

辩论是指对立双方就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锋相对地发表意见,以便分清是非的一种说话形式。 辩论也是指持有异议的双方为了

回忆鲁迅先生(二)听课记录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回忆鲁迅先生》(二)听课笔记

行知外国语学校胡志婷

一、核心问题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十四个鲁迅先生生活片段,并通过这些内容总结出了鲁迅先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分析这些内容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鲁迅先生的特点的。通过多角度的记叙鲁迅先生的生活琐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技巧点拨

(一)环节一:把握材料之间的关系

任务:将上节课梳理出来的内容把相关的内容分类组合在一起,把握材料之间的关系。

分类提示:(1)通过鲁迅先生的身份来分类(2)当然也可以通过鲁迅先生对待不同的人和事的态度进行分类

教师分类参考:

(1)对待青年(2)对待朋友(3)对待家人(4)对待工作(5)对待生活对材料进行分类并不是我们阅读的目的,明确材料的类别是为了有助于我们梳理人物的特点,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才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环节二:理解作者的情感

鲁迅长孙周令飞对本文的评价:

任务:自读第43~54自然段,从文章中圈画出一些具体的语句,并学着做一些批注,把你从文章中读出来的作者的情感写下来。可以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短语,写完之后再来想一想,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聚焦交流:(1)

批注提示:组合发现周围环境在变化,但是鲁迅先生姿势没有变,体现了先生工作的忘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1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说明: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本文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无怪乎,有人说: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说明:

语文学习需要沉浸,要给学生思考活动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

作者笔下的鲁迅先生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关怀,乐观幽默,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支持革命进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