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现状
“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现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现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上转换发光材料研究现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上转换发光材料
上转换发光材料
上转换发光的概念:
上转换发光是在长波长光激发下,可持续发射波长比激发波长短的光。本质上是一种反-斯托克斯(Anti-Stokes)发光,即辐射的能量大于所吸收的能量。斯托克斯定律认为材料只能受到高能量的光激发,发出低能量的光,换句话说,就是波长短的频率高的激发出波长长的频率低的光。比如紫外线激发发出可见光,或者蓝光激发出黄色光,或者可见光激发出红外线。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其实有些材料可以实现与上述定律正好相反的发光效果,于是我们称其为反斯托克斯发光,又称上转换发光。 上转换发光技术的发展:
早在1959年就出现了上转换发光的报道,Bloembergc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用960nm的红外光激发多晶ZnS,观察到了525nm绿色发光。1966年Auzcl在研究钨酸镱钠玻璃时,意外发现,当基质材料中掺入Yb离子时,Er3+、Ho3+和Tm3+离子在红外光激发时,可见发光几乎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由此正式提出了―上转换发光‖的观点。整个60-70年代,以Auzal 为代表,系统地对掺杂稀土离子的上转换特性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掺杂稀土离子形成亚稳激发态是产生上转换功能的前提。迄今为
发光材料的制备
实验三 微波法制备蓝色荧光粉Ca1-xSrxF2:Eu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共沉淀-微波法制备荧光粉的方法 2. 熟悉微波反应装置以及具体的实验操作 3. 制备纳米复合荧光粉 二、主要仪器与药品 1、仪器
烧杯,胶头滴管,瓷坩埚(100ml、20ml)各一个,分析天平,离心机,烘箱,微波炉,紫外灯 2、药品
硝酸钙,硝酸锶,三氧化二铕(Eu2O3),氟化铵,硝酸,活性炭(炭粒)
三 实验原理与技术
共沉淀法是将沉淀剂加入到混合金属盐溶液中,促使各组分均匀混合沉淀,然后加热分解以获得产物的方法。化学共沉淀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将原料提纯与细化,而且可以在制备过程中完成反应及掺杂过程。这种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经济,反应物混合均匀,焙烧温度较低、时间较短、产品性能良好等优点。但制备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例如过程中易引入杂质,形成的沉淀呈胶体状态导致洗涤和过滤方面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宜的沉淀剂和控制制备条件等。
微波合成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合成方法,应用于光致发光材料的制备,已获得了多种粒度细小、分布均匀、色泽纯正、发光效率高的荧光粉 。这种方法是将原料按比例混合后研磨,装入特定的反应器,在微波炉中加热反应20—40min,取出后进
浅述稀土发光材料
浅述稀土发光材料
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的发展需要很多新型材料的支持。自从第三次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以来,新型材料同信息、能源一起,被称为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新材料的诞生会带动相关产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甚至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技术领域。材料科学现已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根据我国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新材料领域值得注意的新发展方向主要有半导体材料、结构材料、无机发光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敏感与传感转换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及复合材料。
1. 稀土发光材料简介
1.1 稀土发光材料的电子组态特征
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来源于其电子构型的特殊性。发射与激发主要源于4f能级间或5d-4f能级间的电子跃迁。研究稀土发光材料,实际是研究4f轨道上与f电子的物理性质相关的材料。
稀土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组态具有下列特征:
(1) 中性La系原子中,没有4f电子的La (4f0), 4f电子半充满的Gd (4f7)和4f电子全充满的Lu (4f14)都有一个5d电子,即m=1;此外,Ce原子也有一个5d电子,其他La系原子的 m 都为零。
(2) 对于一个具体的稀土元素,相对于6s和5d电子,4f 电子的能量要低一些,因此6s和5d最容易电离,如果没有5
浮力材料研究现状
深海浮力材料研究现状
1.概述
随着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陆地及近海资源正日益减少。与此同时,人们把更多的目光转向了海洋尤其是深海。在世界各个大洋4000—6000 m深的海底深处,广泛分布着含有锰、铜、钴、镍、铁等70多种元素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还有富钴结壳资源、热液硫化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等丰富的资源,具有很好的科研与商业应用前景。最为现实的是深海石油资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45%。为了开发深海这个人类生存的最后的资源宝库,深海勘探开发已成为21世纪世界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沿和关注的重点。
我国地处亚洲大陆,面临太平洋。在长达1.8万公里海岸线外有五千多个岛屿和一个世界最大的陆棚地带(约4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面积的二分之一,浩瀚的海洋,尤其是深海,正越来越受到我国海洋科技人员的关注。我国“十一五”大洋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寻求和占有战略资源为核心,大力发展深海技术,持续开展深海勘查,适时建立深海产业,增强我国发现、圈定和开发深海资源的国际竞争力。
深海海洋开发离不开深海装备,对于深海装备来讲,最重要的通用性材料有两类,一是耐压性好的结构材料,一是深潜器上大量
长余辉发光材料概述
长余辉发光材料概述
摘要
本文综述了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制备方法,并简单介绍了硫化物长余辉发光材料、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及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 关键词:长余辉;发光材料
1.长余辉发光材料简介
长余辉发光材料简称长余辉材料,又称夜光材料、蓄光材料。它是一类吸收太阳光或人工光源所产生的光的能量后,将部分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地把储存的能量以可见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在光源撤除后仍然可以长时间发出可见光的物质[1]。
2.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基本机理
长余辉材料被激发以后,能长时间持续发光,其关键在于有适当深度的陷阱能态(即能量存储器)。光激发时产生的自由电子(或自由空穴)落入陷阱中储存起来,激发停止后,靠常温下的热扰动而释放出被俘的陷阱电子(或陷阱空穴)与发光中心复合产生余辉光。随着陷阱逐渐被腾空,余辉光也逐渐衰减至消失。而陷阱态来源于晶体的结构缺陷,换言之,寻求最佳的晶体缺陷以形成最佳陷阱(种类、深度、浓度等)是获得长余辉的主要因素。余辉时间的长短决定于陷阱深度与余辉强度,余辉光的强度依赖于陷阱浓度、容量与释放电子(或空穴)的速率。而晶体缺陷的产生除了材料制备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结构缺陷外,主要是掺杂。
长余辉发光机理实际是发光中心与缺陷中心间如何进
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随着发光材料基质类型的不断发展,其制备方法也逐渐趋于多样化[7~10]针
对各种基质的特点,相应发展出了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法、燃烧合成法、微波加热法、水热法、喷雾热解法、化学沉淀法、电弧法等制备技术。这些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有着显著的差别,适用性也有所不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溶胶—凝胶法
溶胶一凝胶法(Sol-Gel)是低温合成材料的一种新工艺,它最早是用来合成玻璃的,但近十多年来,一直是玻璃陶瓷等先进材料合成技术研究的热点,其原理是将组成元素的金属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作为先驱体,经过水解形成凝胶,这些凝胶经过烘干成为玻璃粉末并进行成型,再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烧结,形成玻璃陶瓷。溶胶一凝胶法是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合成方法。它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前驱体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形成溶胶,然后经溶剂挥发及加热等处理,使溶胶转变成网状结构的凝胶,再经过适当的后处理工艺形成纳米材料的一种方法。
利用溶胶一凝胶法(Sol-Gel)制备发光材料时,把选好的基质材料制成溶液,配以激活剂、助溶剂等的有机化合物溶液或化合物的水溶液,混合均匀,溶液静化数小时后形成凝胶,经干燥、灼烧除去有机物后,再在一定气氛下烧结成产品,得到发光材料粉体。范恩荣[11
发光学与发光材料课程教学大纲(精)
《发光学与发光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发光学与发光材料》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8131106
(二)课程英文名称:Luminescence and Luminescent Materials (三)开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 (四)课程性质:
《发光学与发光材料》是材料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任意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介绍发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发光这一过程中的物理原理和规律,对目前发光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有较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目的
通过发光学与发光材料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发光的定义及分类、掌握发光基本物理过程及现象,对半导体发光、分立中心发光、特殊结构物质的发光有所了解,了解发光在照明、灯源、显示、探测领域的应用,了解发光材料制备、表征、测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发光的定义及分类、基本物理过程及现象、半导体的发光、分立中心的发光、特殊结构物质的发光、发光动力学问题的计算机模拟、发光在照明和其他光源中的应用、显示技术、发光在探测中的应用、主要发光材料、发光材料的制备、发光材料的表征及测量技术、视觉与颜色、发光分析、同步辐射原理与应用简介等几个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
OLED 材料的发光原理
掌握未来显示技术:OLED材料的发光原理
2016-11-11OLED新技术
众所周知,OLED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在通电的情况下OLED材料可以主动发出红绿蓝三色光。那OLED发光的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上一张大家已经看腻的图:OLED器件结构。
OLED器件结构(来源:百度百科)
从图中可以看出,OLED器件自下而上分为:
玻璃基板(TFT)、阳极、空穴注入/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注入/传输层和金属阴极(顺便吐槽一下百度百科里各层名字的叫法。。。)
发光的部位在器件中间的有机发光层(再具体点就是发光层中的掺杂材料),发光机理如下图所示:
有机发光层的发光机理(来源:网络)
OLED器件是电流驱动型,在通电的情况下,空穴从阳极进入器件,穿过空穴注入/传输层,电子从阴极进入器件,穿过电子注入/传输层,两者最终到达有机发光层。
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可能会比较生涩,为便于不同层次读者的理解,小编用不同的内容分成基础班和进修班,请各位读者对号入座。 基础班:
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中相遇,然后复合,形象一点讲的话,就像久未相见的恋人,一见面便紧紧抱在一起;电子空穴复合时会产生能量,释放出光子,你可以将光子理解为下图中情侣头上的心形;我们能看
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第24卷第1期稀 土Vol.24,No.1
2003年2月ChineseRareEarthsFebruary2003
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1,2
3*
4
4
X
孙彦彬,邱关明,陈永杰,耿秀娟,代少俊
5
(1.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6;2.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6;
3.长春光机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4.沈阳化工学院,辽宁 沈阳 110021;5.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3)
摘 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稀土发光材料的几种合成方法,包括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法、几种软化学法(溶胶-凝胶法、低温燃烧法、水热合成法、缓冲溶液沉淀法)和物理合成法(微波辐射合成法,CO2激光加热气相沉积合成法)。总结了每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稀土发光材料新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稀土;发光材料;合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O61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277(2003)01-0043-06
自从20世纪70年代灯用稀土荧光粉商品化以来,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稀土发光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目前已成为发光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新的稀
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光致发光
物体依赖外界光源进行照射,从而获得能量,产生激发导至发光的现象,它大致经过吸收、能量传递及光发射三个主要阶段,光的吸收及发射都发生于能级之间的跃迁,都经过激发态。而能量传递则是由于激发态的运动。紫外辐射、可见光及红外辐射均可引起光致发光。如磷光与荧光。 产生
激发态的分布按能量的高低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低于禁带宽度的激发态主要是分立中心的激发态。关于这些激发态能谱项及其性质的研究,涉及到杂质中心与点阵的相互作用,可利用晶体场理论进行分析。随着这一相互作用的加强,吸收及发射谱带都由窄变宽,温度效应也由弱变强,特别是猝灭现象变强,使一部分激发能变为点阵振动。在相互作用较强的情况下,激发态或基态都只能表示中心及点阵作为一个统一系统的状态。通常用位形坐标曲线[1]表示。电子跃迁一般都在曲线的极小值附近发生。但是,近年关于过热发光的研究,证明发光也可以从比较高的振动能级起始,这在分时光谱中可得到直观的图像,反映出参与跃迁的声子结构。
接近禁带宽度的激发态是比较丰富的,包括自由激子、束缚激子及施主-受主对等。当激发密度很高时,还可出现激子分子,
1
而在间接带隙半导体内甚至观察到电子-空穴液滴。 激子又可以和能量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