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本电子版人民版
“高中历史课本电子版人民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历史课本电子版人民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课本电子版人民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目录大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全部目录
【历史】人民版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全)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与探究之一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二 中国军民维护旧家主权的斗争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太平天国运动
二 辛亥革命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全部目录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三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实践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二 卓尔不群的雅典
三 罗马人的法律
学习与探究之二 模拟古罗马法庭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二 美国 1787 年宪法
三 民主政治的扩展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全部目录
二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高中历史课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课教学论文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准确定位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运用好“学讲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教给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想学习,乐于学习,促使学生能“学进去、讲出来”。
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教师会发现让学生学好历史这一学科,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多数学生还是按照初中时候学习历史的方法,认为靠死记硬背就能掌握历史的知识点,其实不然,高中历史的学习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它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记忆;还有的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致不高,认为历史的学习就是和过去发生的事打交道,加上知识点繁多,记忆起来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学习历史。如何让高中学生学好历史,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应引导学生形式历史学习的知识链。
1 自主先学“会思考”
对高中学生而言,学习历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的历史知识,不像初中内容简单,容易记忆。高中历史,知识点增加了,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也更多了,学生就不能沿袭初中的历史课学习方法。首先,学生不能只依赖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哪些知识,毕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试题
2010—2011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 )
A.周王—诸侯—卿大夫—土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
C.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D.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 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 第三次在1949年 ”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 )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5年版
内 部 资 料 请 勿 外 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稿)
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组 2015年10月21日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3 (一)课程性质/3 (二)基本理念/3 二、课程目标/6 (一)总目标/6 (二)学科核心素养/6 三、课程结构/9 (一)设计依据/9 (二)结构/10 (三)学分与选课/12
四、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12 (一)必修课程/12 (二)选修I课程/26 (三)选修II课程/45 (四)学业质量标准汇总/58 五、实施建议/61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61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82 (三)教材编写建议/84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89 六、附录/90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水平划分/90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97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历史学是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寻历史的真相,正确地认识历史规律,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八练习
树人中学2013学年高一历史练习(十)
——专题八之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使用班级:高一1-10班 份数:高一全段
编者:侯仰存 孙永华 日期:2013年11月8日
1.全球最伟大哲学家评选中,一位被誉为共产主义奠基人的哲学家独占鳌头。有学者认为,
他以哲学方式讲解资本这个概念,使人们对世界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这位哲学家是 A.牛顿 B.马克思 C.列宁 D.爱因斯坦
2.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创立“新和谐公社”,试图把公社建成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但公社4年以后就宣告失败,根本原因是
A.欧文经营管理不善 B.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C.资产阶级无情剥削 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 3.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工人,你一定会强烈地感受到工人阶级已开始
显示出伟大的力量却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整理版)
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情:通过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标: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情: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标: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情: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 图文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
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
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逐步培养自身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教案
专题二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学习中国古代科学家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追求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以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的国度》中一句话导入。“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开放式设问:你觉得我国古代的哪些科技发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授新:
一、造纸术
【成语故事】
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如何更有效
高中历史课堂的讨论如何更有效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旺盛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是在平时的课堂中,课堂讨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反而降低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讨论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55-02
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课堂讨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实施讨论呢,下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1 课前: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
首先,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根据学教学内容,提出明确的讨论任务,使讨论有方向。叶圣陶先生说过,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使学生通过讨论,掌握重点,弄清难点,达成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课堂讨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