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物理层知识点总结疑点
“计网物理层知识点总结疑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计网物理层知识点总结疑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计网物理层知识点总结疑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LTE物理层总结一
98407091、物理层综述
1.01. 3G标准向4G演进的路线:
TD-SCDMA :TD-SCDMA → TD-HSDPA → TD-HSUPA → TD-HSPA+ →LTE TDD
WCDMA:GSM → GPRS → EDGE → WCDMA → HSDPA → HSUPA → HSPA+ → LTE FDD
CDMA2000:CDMA → CDMA1X → CDMA2000 EV-DO Rev.0 → Rev.A →LTE FDD WIMAX:
1.02. 什么是LTE?
LTE项目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对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媒体输入/输出)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20MHz频
LTE物理层总结二-1
4、各子功能模块介绍
4.1 信道编码 4.1.1 信道编码综述
4.1.1.1 信道编码的作用、分类以及LTE中采用的信道编码
(1) 信道编码的作用:
信道编码是为保证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克服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而专门设计的一类抗干扰技术和方法。
(2) 信道编码从功能上看有3类编码: a. 仅具有差错功能的检错码,如循环冗余校验CRC码、自动请求重传ARQ
等;
b. 具有自动纠正差错功能的纠错码,如循环码中的BCH、RS码及卷积码、
级联码、Turbo码等;
c. 具有既能检错又能纠错功能的信道编码,最典型的是混合ARQ,又称为
HARQ。
从结构和规律上分两类:
a. 线性码:监督关系方程是线性方程的信道编码称为线性码,目前大部分
实用化的信道编码均属于线性码,如线性分组码、线性卷积码是经常采用的信道编码;
b. 非线性码:一切监督关系方程不满足线性规律的信道编码均称为非线性
码。
(3)LTE中采用的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有2种:Turbo 、咬尾卷积码。
(4)LTE中不同的物理信道都唯一的对应于Turbo 、咬尾卷积码中的一种,只要物理信道确定,则其编码方式唯一确定。 4.1.1.2 LTE中信道编码的一般流程
物理信道从上层接收到的传输块
LTE物理层总结二-1
4、各子功能模块介绍
4.1 信道编码 4.1.1 信道编码综述
4.1.1.1 信道编码的作用、分类以及LTE中采用的信道编码
(1) 信道编码的作用:
信道编码是为保证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克服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而专门设计的一类抗干扰技术和方法。
(2) 信道编码从功能上看有3类编码: a. 仅具有差错功能的检错码,如循环冗余校验CRC码、自动请求重传ARQ
等;
b. 具有自动纠正差错功能的纠错码,如循环码中的BCH、RS码及卷积码、
级联码、Turbo码等;
c. 具有既能检错又能纠错功能的信道编码,最典型的是混合ARQ,又称为
HARQ。
从结构和规律上分两类:
a. 线性码:监督关系方程是线性方程的信道编码称为线性码,目前大部分
实用化的信道编码均属于线性码,如线性分组码、线性卷积码是经常采用的信道编码;
b. 非线性码:一切监督关系方程不满足线性规律的信道编码均称为非线性
码。
(3)LTE中采用的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有2种:Turbo 、咬尾卷积码。
(4)LTE中不同的物理信道都唯一的对应于Turbo 、咬尾卷积码中的一种,只要物理信道确定,则其编码方式唯一确定。 4.1.1.2 LTE中信道编码的一般流程
物理信道从上层接收到的传输块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一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总结二-1
4、各子功能模块介绍
4.1 信道编码 4.1.1 信道编码综述
4.1.1.1 信道编码的作用、分类以及LTE中采用的信道编码
(1) 信道编码的作用:
信道编码是为保证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克服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而专门设计的一类抗干扰技术和方法。
(2) 信道编码从功能上看有3类编码: a. 仅具有差错功能的检错码,如循环冗余校验CRC码、自动请求重传ARQ
等;
b. 具有自动纠正差错功能的纠错码,如循环码中的BCH、RS码及卷积码、
级联码、Turbo码等;
c. 具有既能检错又能纠错功能的信道编码,最典型的是混合ARQ,又称为
HARQ。
从结构和规律上分两类:
a. 线性码:监督关系方程是线性方程的信道编码称为线性码,目前大部分
实用化的信道编码均属于线性码,如线性分组码、线性卷积码是经常采用的信道编码;
b. 非线性码:一切监督关系方程不满足线性规律的信道编码均称为非线性
码。
(3)LTE中采用的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有2种:Turbo 、咬尾卷积码。
(4)LTE中不同的物理信道都唯一的对应于Turbo 、咬尾卷积码中的一种,只要物理信道确定,则其编码方式唯一确定。 4.1.1.2 LTE中信道编码的一般流程
物理信道从上层接收到的传输块
计网知识点总结2016-6-20(1)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一、CRC
计算。P.166
(目的:理解G(x)多项式,会进行计算判断接受的比特串是否正确) 1. CRC校验原理
具体来说,CRC校验原理就是以下几个步骤:
(1)先选择(可以随机选择,也可按标准选择,具体在后面介绍)一个用于在接收端进行校验时,对接收的帧进行除法运算的除数(是二进制比较特串,通常是以多项方式表示,所以CRC又称多项式编码方法,这个多项式也称之为“生成多项式”)。
(2)看所选定的除数二进制位数(假设为k位),然后在要发送的数据帧(假设为m位)后面加上k-1位“0”,然后以这个加了k-1个“0“的新帧(一 共是m+k-1位)以“模2除法”方式除以上面这个除数,所得到的余数(也是二进制的比特串)就是该帧的CRC校验码,也称之为FCS(帧校验序列)。但 要注意的是,余数的位数一定要是比除数位数只能少一位,哪怕前面位是0,甚至是全为0(附带好整除时)也都不能省略。
(3)再把这个校验码附加在原数据帧(就是m位的帧,注意不是在后面形成的m+k-1位的帧)后面,构建一个新帧发送到接收端,最后在接收端再把这个新帧以“模2除法”方式除以前面选择的除数,如果没有余数,则表
gsm物理层 - 图文
GSM 物理层处理介绍
GSM接入方式为时分多址(TDMA)方式,每载波有8个基本物理信道。载波间隔为200kHz。一个物理信道可以由TDMA帧号,时隙号和跳频序列号来定义。基本的无线资源为一个时隙,长度为576.9μs(15/26ms),调制速率为270.833kb/s(1625/6kb/s)。因此每时隙间隔(包括保护时间)包含156.25bit。
从实现的流程来逐步讲解。
1 数字下变频阶段.
78M采样时钟进行采样,78M = 288*(1625/6).即实现288倍采样.
在GSM系统我们解析的包括GSM900和GSM1800两个频段. 频点和频点对应关系如下:
以GSM900为例: 前段射频带宽为35M,而35M = 200k*175,所以该射频可以最多覆盖175个频点。如下图所示:
35M 带宽中心频率96M逐渐减小200K逐渐增大200K0 1 2?86 87 88173 174124号,123号,?,40号,39号37号,36号,?,1号,0号38号频点为中心频点
在78M采样时钟下,38号中心频点对应的96M的载波在时域可以看作载波为:18M(96M-78M)的信号。数字下变频的作用就是将中频信号变为0频信号
802.11物理层详解
802.11a/g物理层是用OFDM来实现的,因此可以提供比802.11b更高的数据速率,数据速率最高可达54Mbps。下表为OFDM的主要参数
下面就以802.11a协议来说明物理层信号发射的编码、OFDM调制过程。 802.11a的PPDU数据单元的格式为:
数据包包括Preamble、Header以及PSDU DATA部分。在MAC层请求物理层要求发送数据时,会发送TXVECTOR矢量,物理层收到请求后产生PLCP preamble域,Preamble由10个重复的短训练序列(用于AGC、信号检测、粗频率偏移估计以及符号定位)和2个重复的长训练序列(精频率偏移估计、信道估计)构成。报头的第一部分包含了1 0 个重复的持续时间为800ns 的短训练符号,它的时间长度仅为正常OFDM 符号时间长度的1/4(OFDM符合时间长度为3.2uS)。短训符号由12个子载波组成,对应的编号均为4 的倍数,即{-24、-20、-16、-12、-8、-4、4、8、12、16、20、24}号子载波,用序列S–26, 26 = √(13/6) ??{0, 0, 1+j, 0, 0, 0, –1–j, 0, 0, 0, 1+j, 0, 0, 0, –1–j,
物理层各子层功能
) 物理层各子层功能 Reconciliation Sublayer (RS): 协调子层。汇聚功能,使不同介质类型对MAC子层透明 Medium Independent Interface (MII): 介质无关接口。提供公共接口,屏蔽这些物理层的不同细节 Physical Coding Sublayer (PCS): 物理编码子层。编码/解码 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 sublayer (PMA): 物理介质连接子层。执行并串/串并转换 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sublayer (PMD): 物理介质相关子层。信号转换到特定介质上或反向转换 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MDI): 介质相关接口。到传输介质的接口 2) 以太网帧结构 Pre 7 6 6 SFD DA SA 12 46 =< n =< 1500Length Type Data unit + pad 4bytes FCS Preamble (PRE)- 7 bytes. The PRE is an alternating pattern of ones and zeros that tells receiving stations that a frame is coming, and that provides a means to synchronize the frame-reception portions of receiving physical layers with the incoming bit stream.7字节。Pre字段中1和0交互使用,接收站通过该字段知道导入帧,并且该字段提供了同步化接收物理层帧接收部分和导入比特流的方法。 Start-of-frame delimiter (SFD)- 1 byte. The SOF is an alternating pattern of ones and zeros, ending with two consecutive 1-bits indicating that the next bit is the left-most bit in the left-most byte of the destination address.1字节。字段中1和0交互使用,结尾是两个连续的1,表示下一位是目的地址的起始位。 Destination address (DA)- 6 bytes. The DA field identifies which station(s) should receive the frame.目标地址. Source addresses (SA)- 6 bytes. The SA field identifies the sending station. 源地址. Length/Type- 2 bytes. This field indicates either the number of MAC-client data bytes that are contained in the data field of the frame, or the frame type ID if the frame is assembled using an optional format. Data- Is a sequence of n bytes (46=< n =<1500) of any value. (The total frame minimum is 64bytes, maxium is bytes.) Frame check sequence (FCS)- 4 bytes. This sequence contains a 32-bit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value, which is created by the sending MAC and is recalculated by the receiving MAC to check for damaged frames.4字节。该序列包括3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值,由发送方生成,接收方重新进行计算以校验被破坏的帧。
3) IEEE 802.3u Fast Ethernet
3.1) 100BASE-TX
支持全双工模式。使用的是两对抗阻为100欧姆的5类非屏蔽双绞线(UTP),最大传输距离是100米。用线对1/2(发送), 3/6(接收)。使用RJ-45连接器。
PC
第3章 物理层测试
浙大城院计算机网络
复查测验: 第3章 物理层测试
用户
已提交 名称 状态 分数
方超 计算机1206
15-10-31 下午7:38 第3章 物理层测试
已完成
得 10 分,满分 10 分
已用时间 总时长为 1 小时 0
分钟,允许超出 0 小时、4 分钟、27 秒。 说明
得 1 分,满分 1 分
问题
1
以下关于奈奎斯特准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所选答案:
用于计算有随机噪声状态下的“带宽”与“速率”的关系
如果以下是一个8bit数据的曼彻斯特编码波形,这个数据是______。
所选答案: 01001011
以下关于时分多路复用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所选答案: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将时间片预先分配给各个信道
问题 4
下选项中不属于自含时钟编码的是______。
得 1 分,满分 1 分
浙大城院计算机网络
所选答案: 非归零码
1 以下关于物理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所选答案:
物理层屏蔽了Ethernet与IP的差异性
以下关于ADSL与HFC技术特点比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所选答案: ADSL主干线路使用光纤,HFC主干线路使用宽带同轴电缆
以下关于T1载波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所选答案:
T1载波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