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浅议新生儿窒息护理
护理园地
30 2015年16期
浅议新生儿窒息护理
王肃梅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
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6-0030-01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 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 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22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摘要】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和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新法复苏的推广和使用,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窒息发生后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现将莱阳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12月收住的34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1~12月莱阳市妇幼保健院共收住34例窒息新生儿,男20例,女14例。孕周≤34周8例,37~42周19例,≥42周7例。顺产20例,剖宫产8例,经阴道产钳助产6例。34例中脐带因素占首位,其中脐绕颈16例,最多1例绕颈5周,脐带缠绕2例,脐带打结4例,其中打真结1例,产程异常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巨大儿2例,羊水过少5例,羊水Ⅲ度污染7例。
2护理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与否,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2.1保暖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暖极为重要,因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较差,体温大多不升,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6℃,体温偏低的患儿可用热水袋保温,直到体温升至36℃以上,再根据不同情况置于暖箱内。用热水袋保温一定要注意勿烫伤皮肤,暖箱的温湿度要适宜,需经
浅议新生儿窒息护理
护理园地
30 2015年16期
浅议新生儿窒息护理
王肃梅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
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6-0030-01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 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 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一) 一般护理: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 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等变化,2-4小时记录一次。2、注意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吞咽,吸吮等反射,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3、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程度,黄染程度变化情况,随时给予评估,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4、注意观察患儿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灌肠处理,及时促进大小便及胆红素的排出。5、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有无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医生,并给予处理。
(三) 症状护理:1、黄疸的护理 :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
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2、光疗的护理:光疗前的准备,清洁光疗箱,往湿化器内加水,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光管亮度,并预热暖箱适宜温度将患儿裸露(带 上眼罩及遮挡生殖器),放入箱内,记录照射时间。光疗时,应使患儿受照均匀,单面光疗时,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双面或多面光疗时,应勤巡视,防止患 儿受伤。定时监测并记录体温及箱温的变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热,若体温超过38.5℃时,要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照治疗,光疗期间注意保证水分供给,按需喂奶,喂水,光疗期间注意患儿 有
新生儿、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四节 新生儿专业 一、正常新生儿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室温、湿度适宜。
2.身份识别:新生儿入母婴同室,需核对新生儿腕带(姓名、床号、住院号、出生时间、性别等)及全身情况,并告知家属及产妇。
3.体位护理:将新生儿安置在婴儿床内,出生6小时内,新生儿头放平或稍低位,偏向一侧,注意观察面色及呼吸,如有紫绀或呼吸困难,应立即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有分泌物,应及时清除、遵医嘱吸氧,并报告医师。
4.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新生儿保暖。每日测体重1次、测体温4~6次,观察大小便次数、量、颜色及性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与对症处理。
5.新生儿护理:根据情况,每日行新生儿沐浴1次,眼部护理、脐部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各1次。
6.密切观察新生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新生儿医师,必要时转新生儿科继续治疗。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premature infant)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而出生体重<2500g的婴儿统称为早产儿。 1.维持体温稳定
(1)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
(2)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病情,给予不同保暖措施,测体温6次/d。 (3)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2.维持有效呼吸
助产护理对防止新生儿窒息效果分析论文
助产护理对防止新生儿窒息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助产护理对防止新生儿窒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娩出的新生儿窒息患儿120例,观察经助产护理后的复苏成功率。结果 所有患儿都复苏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 通过有效的助产护理,准确的复苏技术能大大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关键词】 助产护理;新生儿;窒息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51-01
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后的婴儿因呼吸抑制或无法自主进行呼吸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等,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现象,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对新生儿伤残和死亡有很大的影响[1]。据统计,我国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发病率高达5%-10%[2]。然而在助产过程中护理配合及抢救质量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能大大降低新生儿窒息以及以后致残的发生率。本文主要讨论助产护理是否能防止新生儿窒息,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收治分娩的产妇6327例,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有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根据窒息诊断标准判断,重度窒息的新生儿2例,轻度窒息的118例;其中顺产6
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的护理
1、清理口腔: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2、保温: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滴眼: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4、体位: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5、耳鼻护理:经常保持耳鼻清洁,防止奶水等流出。忌挖耳及抠鼻。
6、皮肤清洁:新生儿腋下、腹股沟及其它皮肤皱折处胎脂较多,可用消毒植物油纱布轻轻揩去,以免胎脂分解成脂肪酸
新生儿窒息复苏演练记录
产后出血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长子县中医院妇产科)
一、模拟场景:
王丽 女 29岁孕1产1 孕39周顺产一成熟活女婴。估计胎儿重4200克。新生儿出生后重度窒息。
时间:2016年3月20日:14.:30
地点:产房
主持人:郭红梅
参加人员:郭红梅、郭旭霞、郭丽霞、陈慧妮、吴晶晶、宣丽平、张丽娟
王丽规律宫缩8小时。羊水自然破膜。量500毫升Ⅲ゜混浊。阴道检查:宫口开全、先露S+3、无脐带脱垂、无头盆不称、胎心率110次/分。考虑新生儿出生后可能窒息。嘱予产妇吸氧。向抢救小组组长郭红梅汇报。郭红梅通知抢救组成员到场。要求10分钟内到达现场。
一、物品准备
物品准备需在新生儿出生前准备到位。新生儿辐射台温度34摄氏度,温度调好。喉镜完好、注射器1毫升10个、10毫升10个、生理盐水250毫升一瓶、3号气管插管导管一根、
管芯一根(管芯已经置入导管内,管芯距导管开口1厘米);12号吸痰器一根并与吸引装置连接完好,吸引器备用状态(负压不超过100mmHg,即13.3kpa);复苏球囊与氧气连接好(一手轻轻挤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与观察-最新年文档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与观察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窒息新生儿38例,男21例,女17例。以Apgar评分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进行1分钟、5分钟、10分钟评价窒息的程度,0~3分重度窒息,4~7分轻度窒息,8~10分基本正常[1]。38例新生儿中重度窒息4例,轻度窒息34例。?
新生儿复苏的方法:一旦发生窒息及时给予抢救,动作迅速、准确、轻柔,避免发生损伤,按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步骤进行复苏[2]。?
新生儿复苏后的护理方法:①呼吸道的护理:发生新生儿窒息立即开放气道,用吸管清除口、咽、鼻、喉等器官中的异物,吸入羊水发生窒息的患儿在数天后仍会有羊水从口中溢出,故应特别注意观察,以防返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应给患儿取侧卧位,一直观察至无分泌物流出。同时保持病房内安静,调整好病房的温度、湿度适宜,搞好消毒隔离工作。根据患儿情况给予供氧,Apgar评分4~7分的新生儿可用面罩吸氧,对评分0~3分,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或插管给氧,改为面罩吸氧。吸氧时要防止分泌物阻塞影响供氧效果。②静脉输液的护理:新生儿复苏后,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根据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儿科护理学》(第5版)
主编:崔 焱
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Newborns张玉侠(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目1 2 新生儿分类
录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小于胎龄儿及大于胎龄儿的护理
34 5 6 7 8
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气道护理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目910 11 12 13 14 15 16
录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 新生儿低钙血症增
学习目标 识记– 说出新生儿分类、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中性温度的概念、 大于胎龄儿及小于胎龄儿的概念、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法、新生 儿窒息ABCDE复苏方案。 – 描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胎粪吸入综合症、肺透明 膜病、溶血病的临床表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低血糖及高血糖、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 – 指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学习目标 理解– 举例说明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对象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