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与孔子教育思想对比表格
“苏格拉底与孔子教育思想对比表格”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苏格拉底与孔子教育思想对比表格”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苏格拉底与孔子教育思想对比表格”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比研究
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比研究
【摘要】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代表着东西方的古代文化,其二人的思想被视为东西方文化各自的基石。作为各自文化领域的思想巨人,其教育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后人。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异同,寻求其思想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孔子 ; 苏格拉底 ; 教育思想
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活的历史时期相隔近一个世纪,由于地域环境、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思想各具特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迄今仍对东西方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东西方教育思想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之才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都充分肯定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即试图通过教育的社会再造功能和教化功能,增进个体的智慧、能力、美德,造就大量德才兼备的治国贤才,让他们去影响和挽救岌岌可危的奴隶制社会,最终构建一种歌舞升平、王道乐土的和谐社会。
孔子生活的的时代是社会动荡、纷争不断的春秋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张素玲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科研部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一 从全文看中文摘要第一部分: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的现实与理论起点 第一部分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的现实与理论起点.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的现实与理论起点 这是二者的相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人学思想是他们关 这是二者的相似之处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人学思想是他们关 注社会人生和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因.他们关注道德教育的思路 注社会人生和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因 他们关注道德教育的思路 可以这样概括:人学思想 可以这样概括 人学思想 关注人事问题 社会政 道德教育问题. 治问题 道德教育问题 第二部分:仁与善 第二部分 仁与善____道德教育的不同价值取向 仁与善 道德教育的不同价值取向 孔子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是重仁轻智(即重情感 孔子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是重仁轻智 即重情感) ____ 重人 即重情感 重理性精神. 文.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是重知识 ____重理性精神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是重知识 重理性精神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第三部分:中庸与精神
中西古代教育思想的对比与启发 - 以孔子与苏格拉底为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友谊观对比
Symbol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论中美饮食观念与餐桌礼仪的差异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格解读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价值观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飘》中生态女性意识的研究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 论《喜福会》中家庭观的中西差异 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借代和提喻的对比研究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A Comparison of the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张素玲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科研部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一 从全文看中文摘要第一部分: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的现实与理论起点 第一部分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的现实与理论起点.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的现实与理论起点 这是二者的相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人学思想是他们关 这是二者的相似之处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人学思想是他们关 注社会人生和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因.他们关注道德教育的思路 注社会人生和道德教育的根本原因 他们关注道德教育的思路 可以这样概括:人学思想 可以这样概括 人学思想 关注人事问题 社会政 道德教育问题. 治问题 道德教育问题 第二部分:仁与善 第二部分 仁与善____道德教育的不同价值取向 仁与善 道德教育的不同价值取向 孔子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是重仁轻智(即重情感 孔子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是重仁轻智 即重情感) ____ 重人 即重情感 重理性精神. 文.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是重知识 ____重理性精神 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价值取向是重知识 重理性精神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
第三部分:中庸与精神
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格生成理论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格生成理论比较
作者:王天乐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5期
摘要: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观逐渐的发生异化。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吸收总结前辈们的优秀思想精华,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规范,这对于我们重塑人生信念、合理规范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研究。
关键词:君子;哲学家;体悟;仁义 一、君子小人之辨与两种生活方式
因为存心的不一致,君子和小人做事的出发点、目的也不一样。仁义是君子做事的规范准则,以礼仪约束自己,不做有违背仁义道德的事,小人则是相反,就算小人做了符合仁义的事,但是因为存心问题也会显得很牵强,因为要讲求仁义礼智出于心。思辨是哲学界一直追求的生活,它是思辨的,沉思的生活。在不断的对自己的反思与诘问中探寻真正的知识以求达到至善的境界,而世俗人则追求财富和荣誉的生活。
君子人格是孔子人格修养理论的最终落脚点。“言能行在上诸事,则可谓之为好学也。”君子好学,“追求事物的当然之理”,这种追求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的一种生活,他们追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
雷 红 霞(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作者简介]雷红霞(1953-),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摘 要]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哲学思想,但他们在价值取向、方法原则和文化精神等方面却是不同的。然而两种道德哲学在历史使命、人生追求、生存方式,以及它们的深远影响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就具有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互补及吸取西方哲学的科学精神理性法则的基点。这对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构建当代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礼仪;灵异;仁;善;中庸;接生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74(2000)03-0329-04
孔子与苏格拉底堪称中西两大圣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两位圣哲都在伦理道德领域中探索,有着丰富的道德哲学思想,通过对两人的道德哲学作出比较性的研究,揭示中西不同的价值取向、方法原则和文化精神,说明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互补、批判吸取西方哲学的科学精神理性法则,对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构建当
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格生成理论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格生成理论比较
作者:王天乐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5期
摘要: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观逐渐的发生异化。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吸收总结前辈们的优秀思想精华,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规范,这对于我们重塑人生信念、合理规范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研究。
关键词:君子;哲学家;体悟;仁义 一、君子小人之辨与两种生活方式
因为存心的不一致,君子和小人做事的出发点、目的也不一样。仁义是君子做事的规范准则,以礼仪约束自己,不做有违背仁义道德的事,小人则是相反,就算小人做了符合仁义的事,但是因为存心问题也会显得很牵强,因为要讲求仁义礼智出于心。思辨是哲学界一直追求的生活,它是思辨的,沉思的生活。在不断的对自己的反思与诘问中探寻真正的知识以求达到至善的境界,而世俗人则追求财富和荣誉的生活。
君子人格是孔子人格修养理论的最终落脚点。“言能行在上诸事,则可谓之为好学也。”君子好学,“追求事物的当然之理”,这种追求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的一种生活,他们追
浅析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
《西方现代教育思潮》课程期末作业
作业名称:浅析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 学 院: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专 业: 11级教育学 姓 名: 李江秀 学 号: 114010017 提交日期: 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浅析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
摘要:苏格拉底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给后世留下了许
多宝贵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经验。本文主要是从背景、内容、方法等对苏格拉底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给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善 道德教育 有教无类 美德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其哲学和教育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他那启发人思考的谈话方法,不仅影响了他的弟子,而且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和教育的历史。苏格拉底和我国古代的孔子在若干方面有惊人相似之处,因此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
一、苏格拉底提出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
雷 红 霞(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作者简介]雷红霞(1953-),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摘 要]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哲学思想,但他们在价值取向、方法原则和文化精神等方面却是不同的。然而两种道德哲学在历史使命、人生追求、生存方式,以及它们的深远影响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就具有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互补及吸取西方哲学的科学精神理性法则的基点。这对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构建当代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礼仪;灵异;仁;善;中庸;接生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74(2000)03-0329-04
孔子与苏格拉底堪称中西两大圣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两位圣哲都在伦理道德领域中探索,有着丰富的道德哲学思想,通过对两人的道德哲学作出比较性的研究,揭示中西不同的价值取向、方法原则和文化精神,说明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互补、批判吸取西方哲学的科学精神理性法则,对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构建当
苏格拉底之死
走出死亡的智慧
---小议苏格拉底之死
摘要:生与死是人生哲学之大题,苏格拉底用他的言行举止身体力行的为我们诠释了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在他坚持慷慨赴死的时候,他的智慧早已走出死亡,并且超越了死亡。
关键词:苏格拉底;死亡;自由选择
死亡是人的宿命,是人从诞生之日起就要面对的问题。人们对死常常怀着莫名的恐惧和敬畏,实质上,人们对死敬畏的背后是一个生命个体对生的眷恋和对人生的顾盼。“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在西方文明史上,说到死亡,除了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没有什么人能比苏格拉底之死更震撼人心的了。但是和耶稣受难不同的是,是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亡。他的死亡,让哲学不再只关注冰冷的自然世界,而更关注人类世界。他用死亡惊醒世人,“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2]
一、 苏格拉底之死
公元前三九九年, 在雅典的普通法院, 七十高龄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被控犯有“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审判。在法庭上, 苏格拉底以平素一贯的从容高贵的态度为自己辩护, 并再一次重申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后,参加审判的五百零一位法官投票表决, 以略过半数的二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