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心论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心论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心论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心论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赏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赏析

作者简介

法国作家——雨果像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上任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0年法国不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体会语言的非凡魅力。 3、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播放短片,提示学生注意看、听。

师:同学们,刚才的短片让我们了解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我们每一位的心情都是沉重 的、愤怒的,我们强烈谴责他们的强盗行为,而身为法国人的雨果先生面对这一历史事件又是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好,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雨果的内心世界。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认识雨果

四、检测生字词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 课前已经读过这封信,现在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书信的内容。

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4 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案3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4 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案3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在世界文化宝库里,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但是,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中国圆明园,1860年(清咸丰十年)却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为灰烬。从此,人类尽失亚洲文明。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坚定民族自信心?请你带着这些思考,一同走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4 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4 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案3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在世界文化宝库里,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中国有圆明园。但是,享有“万园之园”美誉的中国圆明园,1860年(清咸丰十年)却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为灰烬。从此,人类尽失亚洲文明。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坚定民族自信心?请你带着这些思考,一同走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就英法联军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学习重点]

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

[学习难点]

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文题)

(二)自主学习(10分)

1、作者作品简介

湖南省蓝山县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第2课时)教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重点研读:

阅读5---10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的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4、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5、“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11级旅游管理二班 王莉莉 在国际上,最权威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R.W.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概念,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六个周期: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本文将以北京欢乐谷为例,阐述巴特勒模型。

北京欢乐谷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方向上的一座文化主题公园,依托首都的有利地形资源和游客资源以及强大的辐射力招揽客源。

一.探查阶段

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在2006年的时候,北方地区的人们对于主题公园的遐想依旧只停留在对美国迪士尼的企盼上,鲜少能有一些游乐园具有大型刺激的游乐设施。而在此时开幕的欢乐谷一期则在整个北方地区独树一帜,除去所宣传的硬件设施先进、完善外,在经营模式创新方面也极其用心。诚然,此时的欢乐谷有其独到之出,但高昂的门票使周边游客开始观望。而北京游乐园和周边城市如天津乐园以其低廉的价格依旧掌握着绝大部分客流。 二.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

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概括中心论点的方法及举例

一、根据题目来确定中心论点

1、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

有些议论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例如有一篇议论文《宽容是美德》,作者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宽容是一种美德。这个论点在题目中已经明示。

宽容是美德(22分)

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 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总理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总理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以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立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

如何认定《师说》的中心论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ff63a09a80eb6294dd886cbe

如何认定《师说》的中心论点

作者:黄胜德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7年第06期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二册文言课文《师说》是传统名篇,我已向学生讲授多遍,但每次都是照《参》宣科,总觉得有惑未解,尤其觉得文章中心论点不好确定。本期又将讲授此文,现谨就这处疑惑试谈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得到的一点粗浅体会。

已往的教参都是把此文第一段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作为中心论点来看待的,今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12月第1版)仍是这样说的:“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开篇的第一句话中就带出…学者必有师?。”多种高中文言文出版物均依此说。对此,已有不少同仁提出异议,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三种意见:一种认为中心论点是第一段的末尾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种认为应将第一段首句加上末尾句作中心论点;第三种意见是将中心论点概括为“要大力提倡从师”。本人比较倾向于第三种意见,只是用语略有不同。为什么不能用文中现成的话来作文章的中心论点呢?或者说为什么文中没有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作者写作《师说》的时代背景吧。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

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二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二

从下面的名言中选出几句改写成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用来论证关于“生活”的论题。

例: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使生活变成一种梦想,再努力使这种梦想变成现实。 分论点:

1、 使生活变成梦想,就能激发我们创造性的劳动热情。 2、 使梦想变成现实,就会创造我们艺术化的美好生活。

(说明:以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改写和化用下面第十一条“我们应该使生活成为一种梦想,而且使这种梦想成为现实。”(法国约里奥·居里)和第十八条“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近的创造性劳动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

名言警句:

1、人有两种生活,人的灵魂如同转动的地球,一半在昼,一半在夜;白昼的一半,乐声载道,彩云飘空;黑夜的一半,万籁俱寂,明星荧荧。

—— (英)亚·史密斯

2、生活的两极——苦恼与陶醉、障碍与克服——都是朝气蓬勃,并且全面为之。

—— (德)奥铿

3、用特定镜头看,生活是一出悲剧;但如果用望远镜来看,却是一出喜剧。 ——(英)卓别麟

4、人人生活里都会有无情的雨点,乌云之后是灿烂的晴天。 ——(美)朗费罗

5、生活如同在春寒料悄的夜晚,当片片被风吹散的乌云以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空中疾驶而过时,突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