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利与弊
“科学技术利与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科学技术利与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利与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技术利与弊
篇一:科技发展利大于弊方辩词精选
科技改变历史,不错的,没有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发展救了我们,是科学把我们从水生火热的年代拯救了出来。我们更应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说科技发展弊端累累? 科技改变历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跨入了21世纪,跨入了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这个辩题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列举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坏处,因为如果你的眼睛只是盯着坏处的话,那么对方就很可能抓住这一点攻击你们:对方辩友,你们总是列举科技的种种坏处,似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难,那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人类还要继续发展科学技术呢? 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
科学技术概论论文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众所周知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享用着科学所带来
的众多方便时,也越来越了解了科学所带来的消极的影响。如今,现代科技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类作为追求新事物和尝试新生活的主体,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得人们对生活中的科技发展愈加关注。科技也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未来发展状态。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人类所经历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每一次都是生产力发生巨大的飞跃:
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纺织技术的改进为开端,以蒸汽动力技术达到实用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机器技术为主导技术的技术体系。使得人类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传统的农业革命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气化技术为主导技术,推动了工业的电气化进程,使社会生产力又有了一次新的飞跃。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极其产业为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二战后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大发展时期。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 对经济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使信息传
递更快、更便捷,促进了全球经济协调机制的形成。当前国际分
科学技术改变世界
第一单元 自然的惠泽 人类的智慧
2、科学技术改变世界 信息技术加速社会发展(一课时)
说课
一、说教材
《信息技术加速社会发展》是华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自然的惠泽 人类的智慧第二课《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第二课时。
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物质、能源与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进入90年代以来,信息化某计算机一浪高过一浪,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和重视未来的信息社会,发达国家借助掌握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本国产业结构重组,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P19展现的是信息时代,下方呈现了一个调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从这份调查表中体会信息时代的特征,另一方面提示学生对信息时代人们所使用的高科技产品展开调查,从中感受信息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P20-21展现了信息化社会的特点。以汶川大地震为例。P21介绍了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表现信息传播工作特点和
科学技术改变世界
第一单元 自然的惠泽 人类的智慧
2、科学技术改变世界 信息技术加速社会发展(一课时)
说课
一、说教材
《信息技术加速社会发展》是华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自然的惠泽 人类的智慧第二课《科学技术改变世界》第二课时。
随着融合了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物质、能源与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技术是当代人类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进入90年代以来,信息化某计算机一浪高过一浪,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和重视未来的信息社会,发达国家借助掌握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本国产业结构重组,从而增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P19展现的是信息时代,下方呈现了一个调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从这份调查表中体会信息时代的特征,另一方面提示学生对信息时代人们所使用的高科技产品展开调查,从中感受信息社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P20-21展现了信息化社会的特点。以汶川大地震为例。P21介绍了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表现信息传播工作特点和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科学和科学史的含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从()开始,才有人专门地去关注科学过去的历史发展。
? ? ?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综合性科学史出现于()。
? ? ? ?
A、16世纪末17世纪初 B、17世纪初18世纪末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科学史是理科理学二级学科。()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中国古代大量的历史资料不仅仅对与历史学有巨大的贡献,也可以对科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 我的答案:√
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乔治·萨顿的《科学史导论》从古代写到了()。
? ? ?
A、1300年 B、1400年 C、1500年 ? D、1600年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乔治·萨顿出版的关于科学史的著作是()。
? ? ? ?
A、Dynamis B、Isis C、Centaurus D、Lychnos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萨顿在()的帮助下,留在哈佛大学,开始
科学技术史试题(二)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小题5分) 1、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一定律:太阳不是处在圆形轨道的中心而是位于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单位时间内行星的内径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任何两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于此两行星轨道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T1^2:T1^2=R1^3:R2^3)
2、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及其特点 主要标志:电能的开发和应用
特点:第一,科学理论成为技术发明的主导因素,各项主要的电气技术,内燃机技术,冶炼技术和有机合成技术都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发明出来的。
第二,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如果说牛顿力学,热力学用了100-200年才完成了理论向技术的渗透或生产的应用,那么,从电磁学理论到电力技术的转移,一般只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十几年。 3、建立量子力学的两条途径
一是玻尔—海森伯途径,建立了矩阵力学;
二是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路线,建立了波动力学。 4、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不同 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不用在于:生产实践的直接目的是把自然物改变为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产品,创造物质财富,而科学实验则是以认识自然为首要目的的实践。就直接意义来说,其目标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
人类文明背景下的科学溯源(上)
1
从概念上讲,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成就,就是文化。 正确答案: √
2
古代文明的起源总是以什么为中心?
? A、平原
? B、山区
? C、大江大河
? D、森林
正确答案: C
3
文明指文化发展中的进步方面。任何时代和地域的民族、部落或人群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一定有文明。() 正确答案: √
4
人类五大文明不包括()
? A、古埃及文明
? B、两河流域文明
? C、中华文明
? D、玛雅文明
正确答案: D
5
阿诺德汤因比是()的历史哲学家。
? A、英国
? B、美国
? C、德国
? D、意大利
正确答案: A
6
摩尔根认为,文明阶段始于()的使用。
? A、铁器
? B、陶器
? C、文字
? D、青铜器
正确答案: C
7
古希腊文明属于人类五大文明。
正确答案: √
8
文化就是文明。 正确答案: ×
9
我国古代制作的玻璃不是透明的。() 正确答案: ×
10
玻璃的重要性体现在()。
? A、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玻璃开始成为制作科学仪器的主角
? B、玻璃是美妙的艺术品
? C、玻璃可以作为观赏器物
? D、玻璃比陶瓷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
正确答案: A
11
如果从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
人类文明背景下的科学溯源(上)
1
从概念上讲,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成就,就是文化。 正确答案: √
2
古代文明的起源总是以什么为中心?
? A、平原
? B、山区
? C、大江大河
? D、森林
正确答案: C
3
文明指文化发展中的进步方面。任何时代和地域的民族、部落或人群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一定有文明。() 正确答案: √
4
人类五大文明不包括()
? A、古埃及文明
? B、两河流域文明
? C、中华文明
? D、玛雅文明
正确答案: D
5
阿诺德汤因比是()的历史哲学家。
? A、英国
? B、美国
? C、德国
? D、意大利
正确答案: A
6
摩尔根认为,文明阶段始于()的使用。
? A、铁器
? B、陶器
? C、文字
? D、青铜器
正确答案: C
7
古希腊文明属于人类五大文明。
正确答案: √
8
文化就是文明。 正确答案: ×
9
我国古代制作的玻璃不是透明的。() 正确答案: ×
10
玻璃的重要性体现在()。
? A、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发展,玻璃开始成为制作科学仪器的主角
? B、玻璃是美妙的艺术品
? C、玻璃可以作为观赏器物
? D、玻璃比陶瓷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
正确答案: A
11
如果从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
信息技术: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 传递、加工和使用等功能的技术,该 领域包括四个方面,即感测技术、通 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内容涵盖信息与通信、网络技术、 移动通信、微波技术、电视传输系统、 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 全、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感 测技术、电磁兼容、信息检索和电子 对抗等方面。
信息科学技术概论全面、系统地阐述 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主 要特色,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发展前 景及在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
第一章 信息与通信
1—1 信息概述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 反映,是通过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 指令、数据及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 和交换的知识内容。 信号、消息、信息、情报、知识辨析: 消息中包含了信息,消息是信息的载体,信 息是消息的内在形式。信号是消息的载体, 信息是消息的内涵。情报是一类特定的信 息,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
1---2 信息的主要特征信息的测度:信息量大小的度量。 香农信息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或 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通信即是不 确定性消除的过程。消除的不确定性越多 获得的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和概率密切 相关,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消息中的信 息量
科学技术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研究
科学技术史论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研究。大学科学技术史论文,课程作业。
科学技术史论文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研究
科学技术史论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研究。大学科学技术史论文,课程作业。
机缘巧合的选择了科学技术史这门课程,虽然对科技方面很感兴趣,但上大学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只是对科技方面有一些粗略的了解,对于科技方面的问题也没能深入思考。但这次选修课却给了我机会,让我在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中不仅涉猎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让我看到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的原因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16世纪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以至于在先进的基础上并未产生世界意义的近代科学。为什么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已成为科技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长期讨论。
首先这一时期中西科技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而同一时期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科学家努力的重点,不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在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在研究方法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