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第八章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第八章”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第八章”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四版答案第八章”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1.1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①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1.2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答:1.CPU在内部结构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算术逻辑部件(ALU);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时序和控制部件。 2.CPU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可保存少量数据;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 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
答:许多指令的执行过程以累加器为中心;输入/输出指令一般也以累加器来完成。
1.4 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有哪两类?
答:一类是通过对指令的译码,由CPU内部产生的。这些信号由CPU送到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其他部件。另一类是微型机系统的其他部件送到C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习题部分答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1.1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① 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是微型计算机的一部分。它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② 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和系统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体。 ③ 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设及系统软件三部分。
1.2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
答:1.CPU在内部结构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 算术逻辑部件(ALU); ② 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
③ 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 ④ 时序和控制部件。 2.CPU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① 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② 可保存少量数据;
③ 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 ④ 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 ⑤ 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 ⑥ 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3累加器和其他通用寄存器相比,有何不同?
答:许多指令的执行过程以累加器为中心;输入/输出指令一般也以累加器来完成。 1.4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有哪两类?
答:一类是通过对指令的译码,由CPU内部
微型计算机原理作业第八章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八章 习题与思考题
典型例题解析
一、填空题
1. 当8253工作在周期性方波输出方式时,若计数初值为偶数,则输出 ① 方波,若计数初值为奇数,则输出 ② 方波。
分析:8253工作于方式3时输出连续方波,当计数初值n为偶数时,输出方波的高、低电平持续时间均为nTCLK/2,当计数初值n为奇数时,输出方波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n+1)TCLK/2,低电平持续时间为(n+1)TCLK/2。
答:①对称 ②非对称
2.8253内部寄存器地址有 ① 个I/O端口,其中 ② 个是定时/计数通道端口。
分析:8253有两条地址线A1、A0,用来选中片内4个端口,其中3个是计数通道地址。 答:①4 ②3
3.8253的计数通道0(端口地址为POTR0)用于计数,要求计满30输出一信号,假定计数器工作于BCD计数方式,则写入计数初值的指令为MOV L, 和OUT PORT0,AL
分析:8253在初始化写入计数初值时,若采用BCD码计数,计数初值必须以计数结果的十进制数加上“H”表示。例如计数值为10,必须写为10H。
答:30H 二、选择题
1.8253的哪种工作方式能产
电路 第四版 答案(第八章)
第八章 相量法
求解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在数学上是求非齐次微分方程的特解。引用相量法使求解微分方程特解的运算变为复数的代数运运算,从儿大大简化了正弦稳态响应的数学运算。
所谓相量法,就是电压、电流用相量表示,RLC元件用阻抗或导纳表示,画出电路的相量模型,利用KCL,KVL和欧姆定律的相量形式列写出未知电压、电流相量的代数方程加以求解,因此,应用相量法应熟练掌握:(1)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2)KCL,KVL的相量表示;(3)RLC元件伏安关系式的相量形式;(4)复数的运算。这就是用相量分析电路的理论根据。
8-1 将下列复数化为极坐标形式:
(1)F1??5?j5;(2)F2??4?j3;(3)F3?20?j40; (4)F4?j10;(5)F5??3;(6)F6?2.78?j9.20。 解:(1)F1??5?j5?a?? a?(?5)2?(?5)2?52 ??arctan?5??135?(因F1在第三象限) ?5故F1的极坐标形式为F1?52??135?
(2)F2??4?j3?(?4)2?32?arctan(3?4)?5?143.13?(F2在第二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 习题和答案完整版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第四版)
习题和答案 第二章
1、8088与8086的区别
[解答] ①外部数据总线位数不同。8086外部数据总线16位,在一个总线周期内可以输入/输出一个字(16位数据),而8088外部数据总线8位,在一个总线周期内只能输入/输出一个字节(8位数据)。
②指令队列缓冲器大小不同。8086指令队列可容纳6个字节,且在每一个总线周期中从存储器取出2个字节的指令代码填入指令队列;而8088指令队列只能容纳4个字节,在一个机器周期中取出一个字节的指令代码送指令队列。 ③部分引脚的功能定义有所区别。
(1) AD15-AD0的定义不同。在8086中都定义为地址/数据分时复用引脚;而在8088中,由于只需要8条数据线,因此,对应于8086的AD15-AD8这8根引脚在8088中定义为A15-A8,它们在8088中只做地址线用。
(2) 引脚28和34的定义不同。在最大方式下,8088的第34引脚保持高电平,在最小模式时,8088和8086的第28引脚的控制信号相反,而8086的第34引脚为BHE/S7,BHE用来区分是传送字节、还是字,8088的第34引脚为SS0,用来指出状态信息,不能复
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戴梅萼 第四版 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答案 Pentium 的指令系统 习题序号不对应
问答题
1. 断点中断是指怎样一种中断?在程序调试中有什么作用? 断点中断指令有什么特点?设置断点过程对应了一种什么操作?这种操作会产生什么运行结果?
答: 断点中断即中断类型3,一般该中断处理程序进行程序调试,主要功能是显示一些寄存器的值,并给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在程序调试中,断点中断就是从一个较长的程序中分离出一个较短的存在问题的程序段。断点中断的特点是指令占一个字节。设置断点过程对应int 3替换那条指令,在中断处理程序中再恢复该被替换的指令,并修改堆栈中的断点地址为中断处的地址而不是下一条指令地址。这种操作使断点中断不会影响程序的功能。 2. 用普通运算指令执行BCD码运算时,为什么要进行十进制调整?具体讲,在进行BCD码的加、减、乘、除运算时,程序段的什么位置必须加上十进制调整指令? 答: 在BCD码中,只允许0?/FONT>9这10个数字出现,但有时候的运算结果会超过此范围,因此要进行十进制调整。进行加、件或乘法运算时,调整指令必须紧跟在算术指令后面,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调整指令放在除法指令之前。 3. 普通移位指令(带CF的和不带CF的两类)在执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答案汇总
微型计算机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CH01微型计算机概述
习题与思考题
1.微型计算机由哪些部件组成?各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解答:
算术逻辑部件(ALU)微处理器累加器、寄存器
(CPU)
控制器系统总线:AB、CB、DB
(功能:为CPU和其他部件之间提供数据、地址微型计算机 和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
微机系统输入/输出(I/O)接口:串/并行接口等
(功能:使外部设备和微型机相连)
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
(功能:用来存储信息)
操作系统(OS)系统软件
系统实用程序:汇编、编译、编辑、调试程序等外围设备:打印
机、键盘、CRT、磁盘控制器等
(注:CPU的功能--①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②可保存少量数据;
③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 ④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
⑤提供整修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 ⑥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示。)
2. 8086/8088 CPU 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各是什么?是如何协调工作的?解答:
总线接口部件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
1、 二进制数 10010110.10B 的十进制数值可表示为 (B ) A、 96.8 B、 150.5 C、 96.5 D、 160.5 2、8086芯片的地址选择线和数据线分别是( B )
A、A0~A15和D0~D15 B、A0~A10和D0~D7 C、A0~A11和D0~D7 D、A0~A11和D0~D15 3、8086 CPU在响应中断时顺序将( C)内容压入堆栈。 A、CS.IP.PSW B、IP.CS.PSW C、PSW.CS.IP D、PSW.IP.CS 4、8086能够访问的存储空间的大小是( B )。 A. 64k B.1M C. 256 D.16M 5、
6、相邻段地址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A)
A、16个字节 B、64K字节 C、1K字节 D、256字节 7、8086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作业答案1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作业答案1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作业答案
第1章
7. 二进制数————————十进制数
⑴ 1010 10
⑵ 1101010 106
⑶ 1101111 111
⑷ 00001 1
8. 十进制数————————二进制数
⑴ 15 1111
⑵ 256 100000000
⑶ 87.625 1010111.101
⑷ 0.125 0.001
9. X=+10010110 Y=+1101011
[X]补=010010110 [Y] 补=001101011
[-Y] 补=110010101
⑴. [X+Y] 补=[X] 补+[Y] 补=100000001
⑵. [X-Y] 补=[X] 补+[-Y] 补=000101011
10. [X]原=0.101001 [X]补=0.101001
[X]反=0.101001
[Y]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李伯成《微机原理》习题 第一章
本章作业参考书目:
① 薛钧义主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Intel 80X86系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② 陆一倩 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其应用(十六位微型机)》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年8月第四版
③ 王永山等 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
1.1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X=10010110B=
1*27+0*26+0*25+1*24+0*23+1*22+1*21 +0*21 =128D+0D+0D+16D+0D+0D+4D+2D=150D X=101101100B
=1*28+0*27+1*26+1*25+0*24+1*23+1*22+ 0*21+0*20 =256D+0D+64D+32D+0D+16D+4D+0D=364D X=1101101B=
1*26+1*25+0*24+1*23+1*22+0*21 +1*20 =64D+32D+0D+8D+4D+0D+1D=109D 1.2 将下列二进制小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 X=0.001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