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区别
“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区别”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区别”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区别”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剪切音乐和视频
日志
分享
..赞赞取消赞
转载自 朋友网用户 2011年07月12日 10:09 阅读(2) 评论(0) 分类:资料 权限: 公开
o 小 o 中 o
o 权限设置 o 推荐日志 o
o
剪切音乐和视频,留着有用
在制作课件时,人们往往为不会剪辑音乐(或视频)而烦恼;文娱演出时,联唱歌曲不知该怎么合成。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或视频)的截取、合成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方法很简单:
第一步,新建一个文件夹,下载两首(或一首,若是一首就要复制一首)mp3歌曲到文件夹里。
第二步,打开影音播放器(QQ影音),点下面的“打开文件”图标(三角形下面一横杠),进入新建文件夹,选定一首下载的歌曲,点“打开”。 第三步,点影音播放器(QQ影音)下面的“影音工具箱”图标(扳手
图标),点“截取”图标,根据所需歌曲片段来拖动滑竿,截取所需片段的时间长度,然后点“保存”,修改文件名(要保留mp3后缀名)保存路径可不变,点确定。关闭“保存成功,点击播放”。
第四步,按第二、三步方法从第二首歌曲中截取一个音乐片段,另外命一个名,保存。关闭“保存成功,点击播放”。
第五步,点影音播放器(QQ影音)下面的“影音工具箱”图标(扳手图标),点“合成”图标,再点“添加文件”,进入新建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少年美术音乐故事
《少年美术音乐故事》是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读后感:今年暑假,我读了《少年音乐与美术故事》这本书,丰子恺先生在书中记述了自己小时候学习音乐与美术的故事。特别是在《芒种的歌》这篇短文里,丰子恺记述了爸爸对他的教导。人生的事,苦乐必定相伴,学习任何一门功课或艺术,都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一、填空题。
1.《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文章选自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青少年杂志《新少年》,旨在引导少年认识社会、欣赏文艺和了解自然。
2.本书按照故事内容分为“少年音乐故事”和“少年美术故事”两部分
3.《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是丰子恺创作的艺术启蒙连环故事。它用第一人称,分别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4.《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作者是丰子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节的艺术家”。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5.《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这类书还有: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冰心《寄小读者》、沈石溪《狼王梦》等。
6.先生唱音阶,用“独揽梅花扫腊雪”七个字。人们把do re mi fa sol la si
流行音乐和声技法
[立足传统立意创新拉赫玛诺夫和声技法分析]流行音乐和
声技法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生活的时代是作曲技法大破大立,探索创新的时代。《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侣54年)被视为传统和声的顶峰,瓦格纳将传统和声推向了“无路可走”的境地。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1913年)、勋伯格的《月光下的彼耶罗》(1913年)试图摒弃传统和声,另起炉灶。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韦伯恩建立起趋于成熟的十二音体系理论。而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特征,正是基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索阶段。传统和声与现代和声孰优孰劣,长期以来作曲家们在实践创作中进行着不同的诠释,但对拉赫玛尼诺夫介乎
于传统与现代的和声特征的研究是比较有意义的。本文在对拉赫玛尼诺夫于1890至1916年之间创作的四十首声乐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一时期的和声特征。
一、根植于传统大小调体系基础上的和声技法
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技法,依然以传统的大小调体系为基础。运用三度叠置的和弦以获得丰满、协和的音响效果。依靠大小调体系中的功能逻辑和自然音的倾向获得音乐发展的动力。但其和声的进行并不是教条地、僵化地、一味地套用功能和声,而是在此基础上努力地探索色彩性和声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区别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区别
学 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2 姓 名: 学 号:
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区别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音乐”作为精神文化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发展。为了使更多的人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我们做了对“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差异”的研究工作。
一、古典音乐
古典”时常使人联想起“古代”,这其实只对了一半。除了“古代”的含义之外,这个词还有“经典”的意思。
在国外,这种音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洋古典音乐”。首先从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然而即使在国外,对于“classical music”一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自于对“古典音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最狭义的解释是,把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代表
戏曲及曲艺赏析
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
音乐和文学审美特征的比较
s
音乐和文学审美特征的比较
音乐和文学的特征,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长处,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方法才是正确之道。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 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音乐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之一。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三、音乐长于抒情,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能够最直接和最强烈地抒发人的情感和情绪,无需通过其他任何中间环节,直接感动听众的心灵。
四、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总是倾向于同其它各类艺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
二胡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浅谈二胡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摘 要:二胡与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讨论了二胡音乐创作中的戏曲元素,以及戏曲元素对二胡演奏的影响。 关键词:二胡音乐;戏曲元素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05-02
二胡本是胡乐,发源于奚族,所以叫做奚琴,远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用竹片来演奏。到宋元时期,二胡又称为嵇琴,开始使用马尾弓进行演奏,主要用来在酒楼、茶社及庆典活动中与箫管、笙、轧筝等乐器合奏。二胡已经有多个把位,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技巧。明清时期,二胡被称作胡琴。随着戏曲的繁荣,作为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二胡被广泛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和吹打乐的发展,二胡成为不可或缺的主奏乐器。
尽管二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主要用来合奏和伴奏,很少用来独奏,没有专门的独奏曲。1915年,刘天华创作了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此后,刘天华又相继创作了《月夜》、《空山鸟语》等九首二胡独奏曲,并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开设二胡课程,二胡从伴奏和合奏乐器正式成为独奏乐器,大大提升了二胡音乐的地位。二胡音乐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阿炳,他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如泣如诉,哀怨凄切,感人至深,成为民族
二胡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浅谈二胡音乐中的戏曲元素
摘 要:二胡与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讨论了二胡音乐创作中的戏曲元素,以及戏曲元素对二胡演奏的影响。 关键词:二胡音乐;戏曲元素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05-02
二胡本是胡乐,发源于奚族,所以叫做奚琴,远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用竹片来演奏。到宋元时期,二胡又称为嵇琴,开始使用马尾弓进行演奏,主要用来在酒楼、茶社及庆典活动中与箫管、笙、轧筝等乐器合奏。二胡已经有多个把位,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技巧。明清时期,二胡被称作胡琴。随着戏曲的繁荣,作为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二胡被广泛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和吹打乐的发展,二胡成为不可或缺的主奏乐器。
尽管二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主要用来合奏和伴奏,很少用来独奏,没有专门的独奏曲。1915年,刘天华创作了二胡独奏曲《病中吟》,此后,刘天华又相继创作了《月夜》、《空山鸟语》等九首二胡独奏曲,并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开设二胡课程,二胡从伴奏和合奏乐器正式成为独奏乐器,大大提升了二胡音乐的地位。二胡音乐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阿炳,他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如泣如诉,哀怨凄切,感人至深,成为民族
浅谈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象
浅谈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现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流行音乐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严重冲击了我国古典戏曲的位置。如何避免我国传
统戏曲因不被年轻人所喜爱而出现断代危机已经成为文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将古典戏曲中的元素融入流行音乐这一想法的提出不但解决了上述问题,还促进了我国传统戏曲的传播,在年轻人中引起很大反响。 关键词:流行音乐戏曲元素现象
流行音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能缓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同时也能真实的反应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具有“中国风”元素的流行音乐发展起来,受这一潮流的影响,许多歌手开始在歌曲创作中将流行音乐与我国传统戏曲结合起来,用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展现古典戏曲的特色。一方面使我国古典戏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使两种文化艺术逐渐的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一、流行音乐融入戏曲元素的优势
(一)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古典戏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已经脱
离了现代音乐潮流的发展,不再能够引起年轻人的关注,更不能依靠年轻人进行传承,我国的传统戏曲出现了可能断代的危机。在危机时刻,“中国风”在乐坛上引起大热,成为流行音乐的新潮流,通过将古典戏曲元素融入现代音乐的方式,一方面
把学生带进戏曲艺术殿堂
把学生带进戏曲艺术殿堂
中国戏曲,形式多姿,内容丰富,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是教师怎样把学生带进戏曲艺术的殿堂。
学生戏曲艺术艺术殿堂“京剧进校园”一经提出,便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赞而誉之者有之,贬而毁之者有之,莫衷一是。我作为一名涉足讲台尚浅的青年音乐老师,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改称“戏曲进校园”更具科学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京剧虽然在我国戏曲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但是并非唯一。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口,戏曲种类达三百六十余种之多,仅仅“京剧进校园”,是“见树不见林”。我认为,除京剧外,应当允许各地根据当地民情、民俗,因地制宜地选学一些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喜闻乐见的戏剧、曲艺。因此,把“京剧进校园”的提法改为“戏曲进校园”更具有科学性。
二、“戏曲进校园”意义重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为民族传统艺术,中国戏曲集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甚至武术、杂技、服装、雕塑、灯光等多种艺术成分于一身,在表演方面要运用唱、念、做、打、伴等多种艺术手段,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无论是博大精深的“国粹”京剧,还是典雅如幽兰的昆曲,抑或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田园牧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