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朗诵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朗诵”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朗诵”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朗诵”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水龙吟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一、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词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情感目标
理解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3、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三、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 —— 整体感知; 体会情感 —— 感受形象; 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青年,他既不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张子房,也不是“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关云长,更不是“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岳鹏举,但这个人却能够率领区区50几个士兵长驱直入拥有5万多精兵的敌营,活捉了杀死自己首领的叛徒,然后风驰
1
电掣扬长而去。此人英武过人,智略同样超群,当时就有人称他为“隆中诸葛”。他所创的飞虎军,虽为地方武装,但可以“雄镇
辛弃疾词两首通案《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图文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总 课时 第 课时 2018年 月 日
备课人:《辛弃疾词两首》 教学目标: 1、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兴趣,丰富情感世界,提高文学修养。 个人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3、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一)解题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著名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爱国词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但南宋王朝一再纳贡求和,辛弃疾一生不被重用。 他的重要词篇,表现了收复中原、统一
辛弃疾词两首
篇一: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制作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2014年5月 课时数: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永遇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辛弃疾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2、理解诗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
第一课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预习感知
1、作者: 辛弃疾,词人。字材广阔,风格多样,以 (风格)为主,关于用典,也善于白描。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与苏轼并称为“”。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作品集有 。 2、背景介绍: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理解默写(整理)
1、《定风波》(苏轼)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 , ? ”。 2、《定风波》(苏轼)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 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 , 。” 3、《定风波》(苏轼)词中的“ , , ”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4、《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五、《水龙吟·登
李清照词两首
李清照(1084一约1151),自 号易安居士,丈夫赵明诚是宰 相赵挺之之子。他们婚后的生 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 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靖 康之变,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 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 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 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 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 亲历变乱,四处流浪。此后即 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词内容特点:
1、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之类。2、南渡之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 世之感,使得她的词作内容丰富得多,主题的社会 意义也扩大了,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 出对中原的怀念。 从内容看,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都写得很精到, 很富于特色。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善于用 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语言艺术 上有独特的造诣。从艺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她被看作 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教学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通过底座来画龙点睛的手法。 2.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 3.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朗诵思考: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和议论] (哪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
李清照
鹧鸪天
2.6《水龙吟&183;登建康赏心亭》
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
水 龙
吟辛弃疾
登建康赏心亭
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
莫 美 随 芹 鸿 雁 南 冀 飞 宋 南 黍 悲
高 铁 唱 大 铜 江 东 去 坡 继 东 琶 板
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洋的海鸟
教学目标: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 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 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 难申的悲愤心情。 难申的悲愤心情。 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叼着木棍儿飞越太平
《李清照词两首》 教案
7、《李清照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学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重难点:
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醉花阴
课前预习:
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现在山东人。父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受知于苏轼,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也善知文书。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修养,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建中靖国元年,18岁,与礼部侍郎赵廷之子赵明诚结婚。明诚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婚后不久赵廷之升任尚书右丞,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在党籍中被罢官,他对赵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
约在崇宁二年,赵明诚出仕。夫妇志同道合,致力搜寻亡诗逸史,古今名人
书画,器物,赵廷之死后,赵氏兄弟失官,赵明诚屏举乡里10多年,更加努力访求古碑,文物。后又重新出仕,这一时期开始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
《辛弃疾词三首》
篇一: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2.认识辛词“婉约”类名作的特色。3.初步体会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基本特点和爱国情怀。4.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 鞚:“kònɡ”,马笼头。
诗意解读 上片前两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有趣。
下片前两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难点
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
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单元教学提示,导入新课: 本单元是宋词学习单元,教材为我们编选了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作品。说他们是宋词的代表人物,因为他们是宋词的创作的两大流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通过对他们的作品的学习,我们更能宋词的魅力。 二、词的相关知识介绍: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简单的说就是歌曲中的歌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人依词牌填词。词原来一般是没有标题的,后来人们填词也加标题,如我们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
柳永词两首学案(教师用)
《柳永词两首》学案
夏露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鉴赏这两首词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4、背诵这两首词 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少年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礼赞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内心情感与外在词风形成的关联 【教学时数】 2课时
预习案
一、对词的了解 (一)、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等。 (二)、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常见的词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