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学科探索论文

“德育原理学科探索论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德育原理学科探索论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德育原理学科探索论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德育原理学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德育原理-阶段测评1

1.单选题

1.1 4.0

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推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矛盾是(b)(2012.7真题) 您答对了

a 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与教育者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b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 教育者自身认识与社会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

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其理想品德之间的矛盾 一般认为,在作为主体的人同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人提出的品德要求所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其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人的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因此本题选择B。 1.2 4.0

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您答错了 a 家庭环境 b 遗传素质 c 学校教育 d 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3 4.0

从德育到品德得到明显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由量的逐渐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中坚环节是(b) 您答对了 a 反复实践 b 领会和掌握 c 不断内化和外化 d 练习

领会和掌握是德育与品德发展的中间环节。 1.4 4.0

以下关于德育的论述错误的是(b) 您答错了

a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b 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

小学德育论文“爱之心”的探索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学德育论文“爱之心”的探索 关键词:之心,探索,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爱之心”的探索 介绍:自国家建校以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校,都会有“差下生”(既后进生)的存在。后进生问题不仅涉及千百万青少年和万千家庭,而且是影响民族素质,提高国家整体素养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更好地依据后进生的形成因素及行为特征,利用“师爱”教育转化后进生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小学德育论文“爱之心”的探索 详情:

[免费论文:www.lwlwlw.com]

自国家建校以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校,都会有“差下生”(既后进生)的存在。后进生问题不仅涉及千百万青少年和万千家庭,而且是影响民族素质,提高国家整体素养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更好地依据后进生的形成因素及行为特征,利用“师爱”教育转化后进生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摸清情况,分析原因

首先要了解学生过去学习情况,包括学习习惯、纪律情况,有无偏科现象等。其次,摸清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了解家长的职业、文化、经济及对子女的期望水平等。然后,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因其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要了解学生的兴趣

中学 物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学物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中学物理课程是一门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它综合反映了人类在探索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其中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展示了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蕴含着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物理课程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密切,所呈现的多彩的物质世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领学生不断地探究大自然奥妙。通过对物理现象及规律的研究和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不盲从权威的求是精神。

二、德育范畴

中学物理学科德育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好奇心与探究欲、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等四个方面。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物理课程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

物主义思想。学生通过对物理课程的学习,逐步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好奇心与探究欲

物理是一

中学 物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学物理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

中学物理课程是一门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它综合反映了人类在探索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其中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展示了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蕴含着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物理课程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密切,所呈现的多彩的物质世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领学生不断地探究大自然奥妙。通过对物理现象及规律的研究和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不盲从权威的求是精神。

二、德育范畴

中学物理学科德育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好奇心与探究欲、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等四个方面。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物理课程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

物主义思想。学生通过对物理课程的学习,逐步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好奇心与探究欲

物理是一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仁怀一中 陈 旭

现代社会是德育社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应的规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规定去做。国家制定相关道德,目的是为了公民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权利与自由。同时也对破坏和妨碍他人权利与自由的人也起惩治作用。

语文学科偏重人文性,不仅担负着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生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

每个人时时处处对都离不开道德,作为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遵守法纪。如果我们不小心违反触犯了道德,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按照规定进行补救,千万不要耍小聪明,结果反而会害了自己,我们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规定的法纪,做一个合格的公明,还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导致违法的不良诱惑。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德育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道德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我国道德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道德的气息。作为一 名中学老师,在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让青少年要学习到道德知识,

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

德育原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1、人类的德育历程大体经历了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等几个阶段。 2、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的特征:第一,学校德育的民主化;第二,学校德育的世俗化;第三,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3、德育理论的形态是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或德育学科群(德育原理)

4、德育原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课题:德育与德育原理的发展;现当代德育思想流派;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等。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德育观点 1.首先,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承认和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的统一。2.他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他坚决主张政治信仰的确立和道德教育的进行都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实现校园与社会生活的沟通。3.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十分重视显性德育,但更重视通过环境进行渗透性质的隐性的教育,或者说在他的德育艺术中显性德育更多的隐性化了。4.他特别强调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重视“奉献”活动。5.他还对人的全面发展、集体教育理论等许多社会主义德育思想家关注的

德育原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德育原理

第一章 德育即道德教育

1、早在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或实践教育。 2、而使之风靡全球者,当是英国学者斯宾塞。

3、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和“知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

4、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德育外延的演变?

1.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2.从“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3.从“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到“德育即社会意识与个性心理教育”

5.“大德育”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我国的“大德育”颇具特色。他虽然越来越“大”,但基本的格局依然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大板块。

我国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统称为“德育”,这种约定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

我国一向有实施“大德育“的习惯和传统,长期的实践,形成了一套自然而然地把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全面实施社会意识教育的经验。

“大德育”与当前国际教育的改革趋势相一致。我国坚持“大德育”的传统,与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不谋而合。 6、学校生活中的“道德领域”与“非道德领域”划分区别? 学校生活中,

德育原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期末作业考核

《德育原理》

满分100分

一、判断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每题10分,共40分)

1、德育原理中的德育概念,不应特指某一社会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德育,而应是作为古今社会德育现象的德育。

答:正确。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集体教育是个别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和背景,但不能完全代替个别教育。

答:正确。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成功教育经验的总结。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

德育原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1、人类的德育历程大体经历了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等几个阶段。 2、德育的现代化最主要的特征:第一,学校德育的民主化;第二,学校德育的世俗化;第三,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3、德育理论的形态是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德育思想、德育论、德育学、德育科学或德育学科群(德育原理)

4、德育原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课题:德育与德育原理的发展;现当代德育思想流派;德育的本质与功能;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等等。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德育观点 1.首先,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承认和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的统一。2.他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他坚决主张政治信仰的确立和道德教育的进行都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实现校园与社会生活的沟通。3.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十分重视显性德育,但更重视通过环境进行渗透性质的隐性的教育,或者说在他的德育艺术中显性德育更多的隐性化了。4.他特别强调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重视“奉献”活动。5.他还对人的全面发展、集体教育理论等许多社会主义德育思想家关注的

地理学科与乡土课程整合的探索与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地理学科与乡土课程整合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教科所 时间:2004-9-21 0:00:00 来源:顾国和中学 王 为 阅读 1299 次 字体:【大 中 小】

一、课题提出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大力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课程实行三级管理,提出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而开发校本课程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发展的需要,强调多样性和差异性。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为了落实课改的要求,我校正积极开发以乡土为背景的综合性校本课程。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实践能力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技能和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动手绘制地理图表的能力、操作使用地理仪器测试的能力,进行地理实地观测、野外考察、环境调查、社会访问的能力,地理信息的搜集与诠释能力,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与预测能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能力,动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所以,各级各类学校的地理教学大纲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天象观测、气象观测,开展对当地地形、地貌、地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