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建国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建国以来我国科技的发展”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科技的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科技事业的成就
从八成以上人口是文盲,到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从因科技落后而
受制于人到中国宇航员在太空问候地球――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科技事业取得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成就。
回首60年,在国家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党中央都会挺立潮头,为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在社会进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党中央无不高瞻远瞩,为教育科技事业的进步描绘蓝图。
从文盲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中国教育事业创造奇迹。
今年年初,教育部“扫盲教育处”从建制上被取消了。曾任扫盲教育处处长的王岱说,此举并非意味着国家不重视扫盲工作,而是我们的文盲快扫完了。 这句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是中国几代教育人的辛勤耕耘,是共和国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立下的不朽丰碑。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都找不出一个识字的人。
“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如果不识字,做睁眼瞎,就不能在文化上翻身。”当时在教育部负责成人教育事务的老干部李吉元说。为此,党中央迅速作出决策部署,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汉语拼音好处大,帮助我
建国以来我国建筑发展的历程
大学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
201 0 ——201 1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史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 级 学 号:
论文题目:建国以来我国建筑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 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在传统建筑艺术成就的强大荫庇之下,经过与新的生活的融合,必将取得无愧于祖先无愧于时代的更大辉煌。
关 键 词:现代建筑 自发延续 民族形式 建筑技术 建筑理论 建筑创作 建筑探索 中国特色建筑
建国以来我国建筑发展的历程
一、 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1950年代前期
1、拉开沉重的建设序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府在极为严峻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中,拉开了沉重的建设序幕。
内战余波和抗美援朝,需要浩大的军费开支,致使各地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基于解决迫切的民生问题,只能进行一些急需的小规模的修复和建设。
面对国际和国内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党和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果断措施,且用政治运动的方式加以贯彻,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相互结合、齐头开展,进行所谓“三套锣鼓一齐敲”。各项政治运动紧锣密鼓的展开着,巩固新生的政权。
1951年冬,在开展三大运
建国以来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
6月16日——18时37分21秒,载有景海鹏 刘旺 刘洋三位宇航员的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
6月18日——神舟9号与天宫一号自首次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进入天宫一号。
从1999年到2012年,,六艘飞船,六次成功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科技科技水平的速度和效率,让世界称奇,更让我们亿万中国人民倍儿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同世界其他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
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 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
【历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 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 几代科学家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 研究上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系列高 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如“两弹一星”、高产量杂交 水稻、航天工程等。这些成果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经 济发展,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发挥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 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新中国 诞生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 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古代 辉煌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的文化,世界领先
近代 落后◆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 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备受欺凌
新中国 振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 制定了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从此,中 国人民开始了科技振兴的伟大历程
1964年10月16日 1967年6月17日 1966年10月27日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
【历史】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 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 几代科学家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 研究上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系列高 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如“两弹一星”、高产量杂交 水稻、航天工程等。这些成果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经 济发展,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发挥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 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新中国 诞生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加, 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古代 辉煌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 的文化,世界领先
近代 落后◆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 后于西方先进水平,备受欺凌
新中国 振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 制定了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从此,中 国人民开始了科技振兴的伟大历程
1964年10月16日 1967年6月17日 1966年10月27日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
建国以来批判周谷城始末
浅析建国以来对周谷城的批判始末
陈丽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河北保定 20130878
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以来,中国史学界的批判一直延续,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这种批判不是纯粹的学术批判,它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很深的关联。在这些批判中,周谷城是经常受批判的对象。不管是在哲学、美学还是史学领域,对他的批判从1956年贯穿整个批判过程的始终。纵观对周谷城的批判过程,可以大致看清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政治文化走向,也可看清知识分子在这种政治环境下的命运,故研究建国以来对周谷城的批判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周谷城;批判;“史学革命”;《中国通史》
周谷城为我国20世纪以来伟大的历史学家、美学家及教育家,自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多年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在20世纪30年代,他曾因一部《中国通史》而为国内学者所熟知。建国后又出版了《世界通史》,在这两部书中,作者在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前提下提出了“历史完型论”的史学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又因为“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文章的发表,引发了当时学术界的大讨论。自此大讨论后周谷城就经历了漫长的被批判时期,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纵观这二十年的批判可以反映我国当时各时段的学术思潮和政治
建国以来曹植研究综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第##
期
%& ( ) +
&,
./ ) 0
1 2 ./ 2 ( 3
‘
.&++ 2 0 2
6
7
8 )79
9
!
9
)9
7
9
年第
期
3& . 4 +
3 . 42 ) . 2 2 5 41 4& )
##
建国以来曹植研究综述孙明君建国后建安文学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尤其受到了特别的关注,。
传、
统的问题有了突破性的拓展新的领域和新的课题被不断的发现开掘,
。
主要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
;文本校注资料汇编一类是专著与论文、
。
前者可以《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曹、
#< ,
年版、
《三曹年谱》张可礼编#<>
,
齐鲁书社
#<=
年版
《安文学资料汇编建:
曹植卷》河北师院中文系编写中华书局,
年版等为代表
。
在后者中包括曹植研究唯一的专著钟优民的《曹植新探》黄山书社#< 。
#<
年版
还有年、
张可礼的《建安文学论稿》山东教育出版社想和文学创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论。
年版和王巍的《建安文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
##
版以及各类刊物上发表的二百篇左右的学术文章内含三曹比较研究
上述专著和论文对曹植的生平思
概括
建国以来犯过错的开国将帅
建国以来犯过错的开国将帅
林彪(1907─1971),林彪原名育容,湖北省黄冈县人。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文化大革命”中组成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随着鼓吹“天才”,高呼“万岁”等阴谋被毛泽东识破和设国家主席议案被毛泽东否决,林彪及其集团意识到靠和平手段夺权已难能实现,于是决心发动武装政变。1971年9月8日,林彪下达了杀害毛泽东的手令。阴谋败露后,林彪与妻子叶群、儿子林立果于9月13日驾机出逃。逃跑途中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九一三”事件)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林彪党籍。198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林彪为反革命集团主犯。
王宏坤(1909─1993),原名王宏春,大将王树声的堂弟,湖北
省麻城县
建国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的路径分析
回首新中国走过的5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国内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从1979年开始的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发展来说,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制度的创新还是相对落后了。加入世贸组织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迫使我们必须加快对外贸易制度的创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曾提出过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他认为:人们过去对制度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是历史在起作用。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应该是了解本国制度变迁的惯性和趋势,在总结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和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贸易制度创新之路。 一、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对外贸易制度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国家统制的对外贸易制度,其特点是高度集中,国家集外贸经营权和管理权为一体,政企不分、国家财政统负盈亏。在30年的时间里我国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贸易制度是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源于苏联的经济体制及其对外贸易的模式。在建国初期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的历史特点
查阅中国历次五年计划,分析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
布局形成的历史特点
1949建立新中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我国制定了“五年计划”,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 今天(2015)“十二五”(2011-2015)规划正在实施进行。在此期间,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产业结构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和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已由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很不发达,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落后的国民经济体系,变成了现代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商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新体系。
按三种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相对低位逐渐下降,地二三产业的地位逐渐增高。从1993年到2014年,第一产业比重由46.27%下降到9.17%,第二产业由23.36%到42.64%,第三产业由30.37%到48.19%;工农业产值比重发生根本变化,工业产值由30%上升到82%,农业产值由70%下降到18%;轻重工业的关系,也由原来以轻工业为主,达到基本持平的地位, 我国已经形成了部门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