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精品文档
. 鄂尔多斯市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
高家梁煤矿
选煤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选煤厂
施工单位:选煤厂
有效期: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
精品文档
. 审批
精品文档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不得在没有监
护人员的情况下作业。
2、作业单位应在有限空间作业前,对所属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告知作业人员由于上部道路存有污泥现象,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如果未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并未正确佩戴相应防护用品可能存在气体中毒隐患,必须提高安全意识,掌握相应安全知识,杜绝盲目施救造成二次伤害。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严禁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3、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先打开防护盖,进行强制通风20分钟以上,经专业人员检测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各项气体符合标准后方可进入,并要保持持续通风。在未准确测定有害气体浓度前,严禁进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作业。
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检测人员若进入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等防护器具,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程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程
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程。
1 定义
1.1 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1.2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1.2.1 封闭、半封闭设备: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1.2.2 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1.2.3 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2 适用范围
2.1 本规程适用于作业人员进入有缺氧危险、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中毒或粉尘危害等危险的所有受到限制、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2.2 本规程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一切从事上述危险作业场所的生产经营单位。
3 安全管理
3.1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
有限空间作业防护措施
.
有限空间作业防护措施
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对有限空间作业活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防范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多人伤亡事故。同时,有限空间中作业存在的危害,极大多数情况下均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有限空间内作业,认真落实以下防护措施:(一)在有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二)对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应做到先检测后监护再进入的原则。先检测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三)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间,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能少于3次。对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限空间安全设施监管制度;同时应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五)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身
.
.
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格。
(六)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前应针对施工方案,对从事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知识
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应知应会66条
这是一份“作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应知应会66条”的规定,内容全面细致。
1. 2014年9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 条规定》(第69号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第69号令)“五必须五严禁”内容:一 是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是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是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是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是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3. 涉及或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人 员(简称“有限空间四类人员”)要进行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的培训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未经专项安全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管理和作业。
4.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气体和缺氧环境有限空间作业的班组,每季度 应组织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预知训练活动,并及时完善作业标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为上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到2009年 年到2009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到2009年8月,我国在 有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 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 中作业因中毒、 有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 总数为668 668起 死亡人数共2699 2699人 每年平均300多人。 300多人 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01~09年 月全国受限空间内中毒、窒息死亡≥3人的事故 01~09年8月全国受限空间内中毒、窒息死亡≥3人的事故 ≥3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436 370 323 228 88 109 94 382 321 252 214
173 51 39 2009年1-8月
58
81
82
66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死亡人数
事故起数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概念、涉及的领域及危 险特性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 三. 我院涉及的有限空间作业都有哪些工作 四.防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工作措施 五.认真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为上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到2009年 年到2009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到2009年8月,我国在 有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 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 中作业因中毒、 有限空间中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 总数为668 668起 死亡人数共2699 2699人 每年平均300多人。 300多人 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01~09年 月全国受限空间内中毒、窒息死亡≥3人的事故 01~09年8月全国受限空间内中毒、窒息死亡≥3人的事故 ≥3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436 370 323 228 88 109 94 382 321 252 214
173 51 39 2009年1-8月
58
81
82
66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死亡人数
事故起数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概念、涉及的领域及危 险特性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事故类型及典型事故 三. 我院涉及的有限空间作业都有哪些工作 四.防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工作措施 五.认真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的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制度汇编
1、范围
本制度汇编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审批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应急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本制度汇编适用于本公司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
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3.1、主要负责人职责
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b)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c)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d)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术语
(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
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地下有限空间 ,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第三条 相关文件
第 1 页 共 11 页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 《安全防护报警用具管理制度》 《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定
附件:
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提高和落实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规范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行为,预防和控制窒息、中毒和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切实保护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集团公司关于《防止受限空间作业人身伤亡事故的有关要求》的通知(安生【2010】50号)以及大唐国际《防止受限空间作业人身伤亡事故的有关要求》(安环部【2010】34号)指示精神和要求,依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导则》(大唐集团制〔2009〕23号)和集团公司《工作票、操作票使用和管理标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受限空间)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人员进出有一定困难或受到限制和约束密闭、半密闭的空间和场所,以及进出口较为狭窄设备、设施,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1
第四条凡在公司生产区域内进入或探入炉、塔、烟道、储罐、槽罐、容器、管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工程、船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①初起火灾,着火面积较小,由起火现场的操作人员从源头上消灭火灾(如切断泄漏源、移走易燃易爆物品等),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砂土等),按正确的灭火方法灭火,力争在火灾初期得到控制、扑灭火灾,力求最小的事故损失。
②当现场人员不能及时扑救时,公司应急抢险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力量展开着火区域火灾扑救。同时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各应急小组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③消防抢险抢修组人员到达现场后,配戴好防毒面具,立即启动消防水泵,驳接好消防水带,用消防水冷却和保护未燃烧区,隔离现场,切断电源、火源,防止事故扩大、蔓延,负责现场物资营救、设备设施的抢修、堵漏、收集、防污染控制等工作。扑救火灾时,若有作业人员困于火场之中,要优先救人,即“先救人,后救物”;用水压制火势,开辟出一条逃生通道。
④若火灾快速蔓延,可能影响周边建筑物时,应对可能被影响的建筑物喷水进行冷却。
⑤当公安消防队到来后,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向公安消防队说明清楚。应急队员服从公安消防队的指挥。如事故扩大有危及生命危险时,参与应急的队员应尽快撤离到安全地方。
(2)爆炸事故应急处置
当生产装置或危险化学品装卸过程发生爆炸时,爆炸现场的操作人员应立即撤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