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的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的是”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的是”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的是”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精简版)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精简版)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精简版)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soluble thromboplastin)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或病理综合征)。在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过程加强,导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贫血等临床表现的出现。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Etiology of DIC)
DIC的病因分类
类型主要疾病
感染性疾病革兰氏阴性或阳性菌感染、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心肌炎等
肿瘤性
疾病
转移性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
血液性疾病急慢性白血病、溶血性疾病、异常蛋
白血症等
妇产科感染流产、死胎滞留、妊娠毒血症、
疾病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
创伤及手术严重软组织损伤、挤压伤综合征、大面积烧伤、大手术等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of DIC)
DIC始于凝血系统的被激活,基本病理变化是在微小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因此,启动凝血过程的
病 理 生 理 学 -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 理 生 理 学
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2004年11月 教案完成时间 2004年7月
课程名称 教 师 病理生理学 涂自智 年 级 02级 专业、层次 临床医学本科 专业技 术职务 副教授 授课方式 理论课 学 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肖献忠 主编《病理生理学》高教出版社第一版 1. 掌握正常机体维持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调节作用。 2. 掌握几个重要概念:DIC、组织因子、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FDP、D-二聚体、鱼精蛋白副凝实验。 3. 掌握DIC的发病机制和其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与机制。 4. 熟悉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类型。 5. 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与其作用机制和DIC的分期、分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6. 了解DIC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为多媒体演示和病例分析。 教学基本内容与时间分配: 2个课时 (共100分钟) 第一节 正常机体凝血与抗凝
1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病例生理教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例生理教义
讲授内容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诱发因素 分期 机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
病例生理教义
内凝系统 S K Ⅹ ⅡHMWK
表 PK Ⅹ a Ⅱ 凝血旁路 (选择通路) 选择通路) Ⅹ ⅠaCa2+
面 激 活
Ⅹ Ⅰ Ⅹ Ⅰ
Ⅸa PF3 Ⅷ Ca2+
Ⅶ
Ⅲ
外凝系统
磷 脂 表
Ca2+
Ⅹ催化作用 变化的方向
Ⅹa PF3 Ⅴ Ca2+
(传统通路) 面 传统通路) 阶 Ⅹ 段
Ⅱ Ⅰ
Ⅱa
Ca2+ ⅩⅢ ⅩⅢa
血纤维形成
Ⅰa
Ⅰa Ⅰa Ⅰa Ⅰa
血液凝固机制
病例生理教义
凝血过程三个阶段: 凝血过程三个阶段:
内凝途径
外凝途径
凝血活酶形成 ( Ⅹa Ⅴ PL Ca2+ ) 反馈性加速凝血酶原 向凝血酶的转化 凝血酶生成 诱导血小板的不可逆聚集 激活Ⅻ 激活Ⅻ,ⅩIII 激活纤溶酶原, 激活纤溶酶原,增强 纤溶系统活性 纤维蛋白生成
病例生理教义
DIC病因 病因 如内毒素等 Ⅻ 激肽释放酶原 纤溶酶 激肽原 激肽 激肽释放酶 低血压 Ⅻa
激肽的激活
病例生理教义
凝血系统 Ⅻ Ⅻa Ⅻf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原活 化素原 纤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多选题A型题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 A.独立疾病 D.体征 B.临床症候群 E.症状 C.病理过程 [答案] C
[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而引起的一种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
A.血液凝固性增高 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B.血液凝固性降低 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 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 [答案] C
[题解] 在DIC发病中,早期凝血过程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阶段,形成大量微血栓。随着凝血过程的激活,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故在DIC晚期时血液又转为低凝状态,临床发生多器官明显出血。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
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 D.纤溶亢进 B.凝血酶原的激活 E.凝血功能异常 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 [答案] E
[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 4.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 A.败血症 D.胰腺癌 B.宫内死胎 E.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多选题A型题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 A.独立疾病 D.体征 B.临床症候群 E.症状 C.病理过程 [答案] C
[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而引起的一种以凝血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2.DIC时血液凝固功能异常表现为
A.血液凝固性增高 D.血液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B.血液凝固性降低 E.血液凝固性增高和降低同时发生 C.血液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 [答案] C
[题解] 在DIC发病中,早期凝血过程被激活,血液处于高凝阶段,形成大量微血栓。随着凝血过程的激活,凝血物质不断被消耗,同时继发性纤溶活性不断地增强,故在DIC晚期时血液又转为低凝状态,临床发生多器官明显出血。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
A.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 D.纤溶亢进 B.凝血酶原的激活 E.凝血功能异常 C.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 [答案] E
[题解]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特征是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和消耗,凝血酶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亢进。 4.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最常见的疾病是 A.败血症 D.胰腺癌 B.宫内死胎 E.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复习提要
一、概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使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引起以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和凝血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二、常见病因
败血症、病毒血症; 烧伤、创伤、挤压伤;血管内溶血、输血反应; 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死胎滞留;白血病、恶性肿瘤转移; 严重肝脏疾病
三、发生机制
DIC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各种因素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组织损伤,分别启动了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以凝血机能失常为主的病理生理改变。
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Ⅻ,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细菌、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创伤及大手术、缺氧、酸中毒等均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使内皮下的胶原暴露,由于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可使血液中流动的无活性的凝血因子Ⅻ激活(Ⅻα)而启动了内源性凝血途径。
此外,活化的Ⅻ因子(Ⅻa)可使血浆激肽释放酶原(prekallikrein, PK)转变为激肽释放酶(kallikrein, KK),激活激肽系统引起小血管扩张;Ⅻa因子还可激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王岩, 苏萍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537000中国新生儿科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NEONATOLOGY2009,24(4)7次
参考文献(25条)
1.Levi M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外文期刊] 2004
2.颜存粮;彭黎明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实验诊断的系统评价[期刊论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11)
3.Yu M;Nardella A;Pechet L Screening tests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guidelines forrapid and specific laboratory diagnosis[外文期刊] 2000
4.王静莲;徐太林;张旭亚 胎盘早剥致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及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4(5)
5.Michael DW;Stelhonse L The inve
心血管内科 习题集
心血管内科--4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200分
一.单选题(共200题,每题1分)
1.诊断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是( ) A.心音图 B.心电图 C.超声心动图 D.心电图运动试验 E.心电图信号平均技术
2.易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部位是( ) A.前壁 B.正后壁 C.前间壁 D.下壁 E.广泛前壁
3.体检时发现上肢血压高而下肢血压降低,应考虑为:( ) A.高血压病 B.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C.肾动脉狭窄 D.先天性多囊肾 E.急性肾小球肾炎
4.临床上哪一种梅毒性心血管病变类型最少见( ) A.梅毒性主动脉炎 B.梅毒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梅毒性主动脉瘤 D.冠状动脉口狭窄 E.梅毒性心肌树胶肿
5.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易患因素:( ) A.人工瓣膜置换术后 B.先天性心脏病 C.房颤 D.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 E.体-肺循环分流术后
6.某高血压患者,同时发现血糖为8.6mmol/L,血胆固醇7.5mmol/L,不宜应
最新心血管内科应急预案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zu District
题目:心血管内科应急预案目录 生效日期:2015年8月31日 修改日期:2015年7月20日
文件号:心血管内科—预案—目录 版本号:01 页 码:共2页
目 录
第一节 科室应急预案 .................................................. 1
一、科室人员紧急替代程序与替代方案 ....................................... 3 二、科室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 4 三、突发地震时的应急预案 ................................................. 7 四、失窃的应急预案 ....................................................... 9 五、遭遇暴徒时的应急程序 ................................................ 10 六、科室网络
2014心血管内科试题及答案
2014年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
(心血管内科专业试卷)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说明:
本试题共100题,包括两个部分,即:1、单选题(30题),以临床基础为主要内容;2、单选题/多选题(70题),以临床疾病诊治为主要内容;本题库内容涉及心血管流行病学、心血管病发病原理及病理生理、临床疾病特点及诊治要点、辅助检查方法及其临床价值。内容由浅入深,适合于初、中、高级心血管内科专业人员考试之参考。
一、 心血管疾病基础(单选题)
1、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在性别方面是否有差异?( ) (A)无差异;
(B)有差异,各年龄段男性均高于女性; (C)有差异,各年龄段女性均高于男性;
(D)有差异,60岁以前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60岁以上人群男女患病率基本相同; (E)有差异,妇女绝经期后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此后各年龄段一直如此。 2、迷走神经纤维在心脏主要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