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字第三单元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字第三单元”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字第三单元”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字第三单元”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19
---------------------------------精选公文范文--------------------------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
思2019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蹲下来与孩子们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的心灵。”
的确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必不可少地,但如何才能真正的触及孩子们的心灵,却不是每一位教师可以做到的。
这几日,看着著名特级教师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让自己感触颇深。其中就有一例是说到了解决一名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的事例,让自己特别的兴奋,应为我觉得她这里写得非常好,至少我觉得很有道理,咱们的孩子最缺乏得是被理解与尊重,不管孩子们做了什么错事,都应该被宽容的接受,理解,并且宽恕。
----------------精选公文范文----------------
1
---------------------------------精选公文范文--------------------------
我自己班上也有这样的一名同学,学习成绩还算是不错的,可是上课总是听不好,没几分钟就开始做不住了,我也使了不少发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反思
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这个教学内容是在新学期刚开始学,学生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和嬉闹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需要时间的。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在做题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带动更多的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
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
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反思
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这个教学内容是在新学期刚开始学,学生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和嬉闹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需要时间的。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在做题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带动更多的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
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
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 使用时间
设计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在合作中成长 在交流中收获 学习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学习目标:
通过计算、观察、发现,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一、【知识链接】
(1) 37+22 = 28+15 = 74+16 = 150+90 =
43+59 = 280+310 = 0+150 = 82+18 =
(2)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的口算题属于 运算
(3)在34+74=106中,32、74和106分别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观察27页情景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 使用时间
设计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在合作中成长 在交流中收获 学习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学习目标:
通过计算、观察、发现,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一、【知识链接】
(1) 37+22 = 28+15 = 74+16 = 150+90 =
43+59 = 280+310 = 0+150 = 82+18 =
(2)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上面的口算题属于 运算
(3)在34+74=106中,32、74和106分别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观察27页情景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一、《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 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3.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二、《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好的数学教育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和交流的机会。因此,结合方向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映,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上下来这节课之后,我认为本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方向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中心小学——孟凡祥
《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后反思
万以上数的读法中级开头、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法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时我注意利用教学活动突破难点,我一方面强调写数时先\想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是几位数? 再写几位数,写完必须先分级后读一遍。因为读的时候,有时写着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要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出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还有些大写文字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在一起写。
《万以上数的读法》教后反思
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想好最高位是什么?有几位数、再读写”的方法,不论写完或读完一个数,必须再读一遍是否正确的习贯,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不足之处,读数,用文字表示,有学生把文字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在一起写,中间两个零少写一个,还有学生离开数位表不会写。
《线和角》教后反思:
教学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化静为动创设“可能”的探究。本节课的一个关键之处是课
前做一个活动角,通过活动角的旋转来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禄丰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大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小学生往往以感性认识为主,而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同时数位、计数单位则以抽象著称,如何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清楚、数的感受丰富呢?
首先,要重视数感的培养。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
其次,是注意知识迁移的同时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在前面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都可以在这节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1.1认识毫升教后记:
认识毫升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升的基础上继续要学习的比较小的容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在饮料瓶上、果汁杯上、食用油桶上接触过毫升,但是对于1毫升有多少,它与升之间的关系是多少,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丝毫感知,因此我在教学时先复习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建立升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同组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发现这两个单位用在容器上的大小不同,然后尽量多做活动,掂一掂,倒一倒让学生体验指定的毫升数,在滴一滴中体验1毫升有多少让学生开放思维体验成功建立毫升的表象。
1.2认识容量和升教后记:
本课主要认识了容量单位“升”,学生能初步的知道升是计量液体容量的多少,并且知道还可以用字母“L”表示,它和我们之前学习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有所区别,也有所类似,例如填合适的单位名称,单位换算,判断对错,解决问题里都会出现这类题目。首先让学生感知一升有多少,通过实验,让学生也能理解大约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但很多学生对升还是不太熟悉,这要让学生学完本课后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容量,知道一盆水大约几升,一桶水大约几升。
1.3升与毫升练习一教后记:
本课是学习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进行练习的,主要让学生练习单位之间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1.1认识毫升教后记:
认识毫升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升的基础上继续要学习的比较小的容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在饮料瓶上、果汁杯上、食用油桶上接触过毫升,但是对于1毫升有多少,它与升之间的关系是多少,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丝毫感知,因此我在教学时先复习升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建立升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同组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发现这两个单位用在容器上的大小不同,然后尽量多做活动,掂一掂,倒一倒让学生体验指定的毫升数,在滴一滴中体验1毫升有多少让学生开放思维体验成功建立毫升的表象。
1.2认识容量和升教后记:
本课主要认识了容量单位“升”,学生能初步的知道升是计量液体容量的多少,并且知道还可以用字母“L”表示,它和我们之前学习的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有所区别,也有所类似,例如填合适的单位名称,单位换算,判断对错,解决问题里都会出现这类题目。首先让学生感知一升有多少,通过实验,让学生也能理解大约有两瓶矿泉水那么多,但很多学生对升还是不太熟悉,这要让学生学完本课后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容量,知道一盆水大约几升,一桶水大约几升。
1.3升与毫升练习一教后记:
本课是学习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进行练习的,主要让学生练习单位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