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腹部诊断图

“中医腹部诊断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医腹部诊断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医腹部诊断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腹部诊断习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腹部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食管的影像解剖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C

A. 食管入口处相当于颈6椎体水平,止于胸10~11椎体水平与贲门连接。 B. 食管全长约25-30cm,自门齿至贲门约40-45cm,食管宽约2-3cm。 C. 左前斜位,吞钡造影食管前缘可见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和左心房压迹。

D. 第三蠕动波常见于老年人,边缘可呈波浪状或锯齿状。 E. 吞钡造影时,食管粘膜像可见3-5条食管粘膜线。

2.下述正常食管X线解剖,哪项不对 D

A. 通常有三个生理性狭窄 B. 老年人可见第三收缩波 C. 通常分颈段、胸段、腹段 D. 粘膜纹与胃相似

E. 钡剂检查时可以见到三个生理压迹

3.下述胃X线解剖知识,错误的是 D

A. 角切迹至幽门间为胃窦

B. 仰卧位检查,胃窦靠右側,胃底靠左侧 C. 胃大弯粘膜皱襞比胃小弯粘膜皱襞粗 D. 胃底粘膜皱襞走向比胃窦部粘模皱襞规则 E. 胃窦部胃小区显示率最高

4.正常胃体部粘膜皱襞宽度一般不超过 C

A. 3mm B. 4mm C. 5mm D. 6mm E. 8mm

5.关于胃的钡剂检查不正确的是 A

A. 正常胃一般可同时有3~4个收缩波 B. 胃蠕动一般由胃体上部开始 C. 胃

腹部诊断习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腹部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食管的影像解剖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C

A. 食管入口处相当于颈6椎体水平,止于胸10~11椎体水平与贲门连接。 B. 食管全长约25-30cm,自门齿至贲门约40-45cm,食管宽约2-3cm。 C. 左前斜位,吞钡造影食管前缘可见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和左心房压迹。

D. 第三蠕动波常见于老年人,边缘可呈波浪状或锯齿状。 E. 吞钡造影时,食管粘膜像可见3-5条食管粘膜线。

2.下述正常食管X线解剖,哪项不对 D

A. 通常有三个生理性狭窄 B. 老年人可见第三收缩波 C. 通常分颈段、胸段、腹段 D. 粘膜纹与胃相似

E. 钡剂检查时可以见到三个生理压迹

3.下述胃X线解剖知识,错误的是 D

A. 角切迹至幽门间为胃窦

B. 仰卧位检查,胃窦靠右側,胃底靠左侧 C. 胃大弯粘膜皱襞比胃小弯粘膜皱襞粗 D. 胃底粘膜皱襞走向比胃窦部粘模皱襞规则 E. 胃窦部胃小区显示率最高

4.正常胃体部粘膜皱襞宽度一般不超过 C

A. 3mm B. 4mm C. 5mm D. 6mm E. 8mm

5.关于胃的钡剂检查不正确的是 A

A. 正常胃一般可同时有3~4个收缩波 B. 胃蠕动一般由胃体上部开始 C. 胃

超声诊断模板腹部部分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肝胆胰脾肾输尿管 肝脏部分 正常报告

肝脏大小、形态如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未探及明确占位征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清晰,未见明显扩张,门脉主干不扩张,血流通畅。

胆囊大小、形态如常,囊壁不厚、光整,囊内未见明确异常回声。肝外胆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如常,回声未见异常,胰管未见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如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脾门血管无扩张。

双肾大小、形态如常,包膜光整,实质层厚度及回声可,皮、髓质分界清晰,肾盂、肾盏未见分离。双肾血供未见明确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提示:肝、胆、胰、脾、双肾及双侧输尿管未见明确异常 脂肪肝

肝脏体积正常/增大,外形饱满,右叶斜径cm,实质回声增强、细密、 均匀,远场回声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欠/不清,门脉主干未见扩张,血流通畅。 胆囊大小、形态如常,囊壁不厚、光整,囊内未见明确异常回声。肝外胆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如常,回声未见异常,胰管未见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如常,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脾门血管无扩张。

双肾大小、形态如常,包膜光整,实质层厚度及回声可,皮、髓质分界清晰,肾盂、肾盏未见分离。双肾血供未见明确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 提示:1.脂肪肝

2.胆囊、胰腺、脾脏、

中医综合_中医诊断学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综合_中医诊断学笔记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笔记 绪论

概念: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诊断的一种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

3、西汉 淳如意 创“诊籍”

4、东汉 张仲景《伤寒论》

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

5、东汉 华佗《中藏经》

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6、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

8、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

10、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

11、清朝林之翰《四诊抉微》四诊并重,色脉并重

第二节 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一、审察内外

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现。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辨证求因

病证结合,以证为主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证”和“症”和概念

“证”指的是一

中医诊断及用药歌诀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脉象一句话

浮脉只在浮取现,沉脉重按至肉间, 数脉息间常六至,迟脉一息至唯三。 涩脉松软按之散,滑脉稍按滚指边, 实脉浮沉有力强,虚脉浮迟大而软。 过于本位是长脉,不及本位钩者短, 微脉微系有无间,细脉细系如丝线。 浮而柔细是濡脉,沉而柔细弱脉言, 洪脉来盛去时衰,紧脉转索如切绳。 缓脉四至平和象,芤有两边中间空, 数而时止名为促,迟而时止结脉乎。 弦按弓弦似弹动,革按鼓皮紧绷绷, 牢脉弦实大且沉,伏则推筋着骨寻。 动脉摇晃只现关,代脉长时不能还, 散似杨花散乱飞,疾脉七八至数间。 有力为实无力虚,阴阳表里自来现, 一、浮脉

素问曰:你说这浮沉迟数。啥样脉为之浮哩?

答曰:你看那清气上升成天象,卦为乾,时为秋,肺脉当旺,重按沉轻按浮,如木飘荡,悠悠然现其面表无隐藏。那怎知他是啥病哩?

左寸浮主头疼风邪眩上,右寸浮主咳嗽鼻不闻香。

左关浮发冷烧身困体犟,右关浮肚腹胀食不冲肠, 左尺浮风客邪小便涩当,右尺浮大便难措手无方。

浮脉为阳主表症,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痨极。

那可用什么药才好呢?

辽细辛、治头疼、川芎相配,九月菊薄荷叶白芷当归。 肺咳嗽、离不了桔梗川贝,用前胡、炒杏

中医诊断学重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中醫診斷學重點

1 痄腮:一側或雙側腮部突然腫起疼痛,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按之有柔韌感。

為感受風溫毒邪,壅阻少陽所致。

2 發頤:顴骨之下,腮頜之上,耳前一寸三分發疽。多為陽明經熱毒上攻,氣

血凝滯而成。多為難治之證。

3 瘰癧:發於頸側頜下耳後的慢性感染性疾患,皮色不變,不熱不痛,難消難

潰難斂,其形結核如壘,少則一個,多則結核累累如串珠。多為肺腎陰虛,虛火灼津,

4 結成痰核;或肝氣鬱,鬱久化火,火熱煉液為痰,結成痰核。

5 癭瘤:頸前結喉兩側漫腫或結塊,皮色不變,不痛不潰,纏綿難消,隨吞嚥

移動。為肝氣鬱結,氣結痰凝所致,或與地方水土有關。

6 癰:紅腫熱痛,淺而高大,易潰易斂。為熱毒熏蒸,氣血凝滯而成。

7 疽:漫腫無頭,膚色不變,邊界不清,無熱少痛。為寒邪鬱結,氣血凝滯所致。

8 疔:初起如粟,根深形小,其狀如針,頂白而痛,或癢或麻或木。為邪毒侵

襲,氣血凝滯所致。

9 癤:淺表局限,形小而圓,紅腫熱痛不甚,易潰易斂,但易反復發作。為濕

熱蘊結所致。

10 失神有精虧神衰和邪盛神傷兩種情況。

11 精虧神衰的虛證,臨床表現為兩目晦暗,目光無神,面色無華,晦暗暴露,

精神萎靡,意識模糊,骨枯肉脫,形體羸瘦,反應

中医诊断及用药歌诀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脉象一句话

浮脉只在浮取现,沉脉重按至肉间, 数脉息间常六至,迟脉一息至唯三。 涩脉松软按之散,滑脉稍按滚指边, 实脉浮沉有力强,虚脉浮迟大而软。 过于本位是长脉,不及本位钩者短, 微脉微系有无间,细脉细系如丝线。 浮而柔细是濡脉,沉而柔细弱脉言, 洪脉来盛去时衰,紧脉转索如切绳。 缓脉四至平和象,芤有两边中间空, 数而时止名为促,迟而时止结脉乎。 弦按弓弦似弹动,革按鼓皮紧绷绷, 牢脉弦实大且沉,伏则推筋着骨寻。 动脉摇晃只现关,代脉长时不能还, 散似杨花散乱飞,疾脉七八至数间。 有力为实无力虚,阴阳表里自来现, 一、浮脉

素问曰:你说这浮沉迟数。啥样脉为之浮哩?

答曰:你看那清气上升成天象,卦为乾,时为秋,肺脉当旺,重按沉轻按浮,如木飘荡,悠悠然现其面表无隐藏。那怎知他是啥病哩?

左寸浮主头疼风邪眩上,右寸浮主咳嗽鼻不闻香。

左关浮发冷烧身困体犟,右关浮肚腹胀食不冲肠, 左尺浮风客邪小便涩当,右尺浮大便难措手无方。

浮脉为阳主表症,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痨极。

那可用什么药才好呢?

辽细辛、治头疼、川芎相配,九月菊薄荷叶白芷当归。 肺咳嗽、离不了桔梗川贝,用前胡、炒杏

中医内科指导:虚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诊断】

1.证候特征,多见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逐渐如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肺痨及真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 【鉴别诊断】

1.肺痨在唐代以前,尚未将这两种病证加以区分,一般都统括在虚劳之内。宋代以后,即对虚劳与肺痨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抗结核)为主要治则;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以补虚扶正为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

2.其他病证中的虚证类型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面有类似之处,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其主要的区别有二:①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精气亏虚的症状为特征,而其他病证的虚证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例如:眩晕一证的气血亏虚型,虽有气血亏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要点--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一、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 1、整体审察

2、诊法合参 3、病证结合 历年考试题

1、属于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以常达便 B.见微知著 C.司外揣内 D.四诊合参 E.以上均非

答案:D

第二单元

一、问寒热

恶寒:病人自觉寒冷,加衣近火,不解其寒。多因外邪袭表。 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加衣近火,可减其寒。多因阳失温煦。 发热:病人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全身或局部 有发热的感觉。 1、恶寒发热

概念:病人自觉寒冷,同时伴有发热的感觉,即寒热并见。 意义:主表证。 历年考试题

1、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 A.疟疾病证 B.湿温病证 C.外感表证 D.半表半里证 E.阳明病证

答案:C 2、但寒不热

概念:但感恶寒而无发热。 意义:主里寒证。 分类

中医诊断学下篇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2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三章 八纲辨证 学习目的

1、掌握八纲基本证候的要领及临床表现 2、掌握八类证候的鉴别要点 3、熟悉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重点

1、八类证候的主要临床表现 2、八类证候产生的机理 难点

1、证候的相兼、挟杂、转化 2、证候的真假及其鉴别要点 八纲辨证的概念

概念: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

八纲辨证源流

1、《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伤寒论》:六经辨证,分三阴三阳 3、《景岳全书》:“阴阳篇”“六变篇” 4、《伤寒质难》:正式提出“八纲”名称

第一节 表 里

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表里的相对性: 表--躯壳、腑、经络 里--内脏、脏、脏腑 表里的狭义性:

表--身体的皮毛、肌腠、经络 里--脏腑、骨髓 表里辨证的意义

表里辨证在外感病中有重要意义

表证:邪浅病轻 表证入里 病进 里证:邪盛病重 里证出表 病退 一、 表 证

概念: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 产生的证候。属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头身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