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信仰的崩塌
“文学信仰的崩塌”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文学信仰的崩塌”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学信仰的崩塌”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文学与信仰
于仲达评齐宏伟:文学与信仰
一个有敏感良知的人,按照已败坏了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法则来生活时,就会感到极大痛苦。
——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所有的知识把我们更带进无知 我们所有的无知更把我们带进死亡 可是接近死亡,而不是接近上帝
——艾略特
藏匿于人类中的恶比包医百病的社会主义者所想象的要深得多,没有一种社会制度能避免恶,人的心灵不会改变,不合理的罪恶源自人的心灵本身。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不管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必须正视人性中的幽暗,由此才可以开始新的探索。而幽暗的人性一再告诫人不可轻信社会福音、人间天国之类的许诺。这样就给社会制度、现世政权祛魅,从而为信仰精神、彼岸世界留空间。
坚强的信仰
篇一:关于信仰的一篇演讲稿
1.信仰的意义和终极问题
大家好,我今天呢想跟大家谈论的主题是关于信仰。信仰这两个字对我们来说,好像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大家对它的认识可能只是某条社会新闻和思想理论类书籍上的两个字而已。信仰,《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活着,你活着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在人生的范围内,哪种活法更好?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是否有区别于其他都动物的神圣价值?在这个无限宇宙中,我有限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有人可能会说,会问这种问题的人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就是脑子有问题。我就是不知道,也不在乎。
是的,信仰、人生、意义是什么东西,它对你我来说有什么用?它能当饭吃当钱使吗,不能。它能带给我景秀前程和良缘美满吗?不能。既然它好像一点作用都没有,那我要管它干什么?现今的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习惯性地首先想到它对我有什么用,然后才可能去思考和了解那些看起来能够吸引我们的东西。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我们身上世俗功利的味道越来越重。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被冷漠和无动于衷取代,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直接采取漠不关心和藐视的态度。可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被称作接受高
信仰的力量
篇一:“三严三实”专题演讲稿《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三严三实演讲稿”
入党宣誓时,我们都要面对党旗,举起右拳,念出那庄严的誓词……当注目着眼前那一面红色,感受到的,它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个信仰,一份坚持,一腔执着,一种力量!
“我相信,我将永远相信,人生虽是到处充满了黑暗,但这黑暗的中间,时时有一点光明在闪耀着”;“我们有六千人,只有一个心脏,虽然不能痛快地握手,然而早已拥抱着了,融合着了”。这些先烈们的遗书和寄语,使我们触摸到他们的铮铮铁骨,更让我们深刻地感悟到他们的铿锵信念,无悔执着。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物质丰饶,生活富足,然而总有声音响起:每天忙忙碌碌的,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茫目、空乏、疲态,成了现代人的通病。找不到精神寄托,于是总在抱怨这是个缺少信仰的时代。其实,只要你静下心来,沉淀自己,细细寻味,信仰不是遥不可及的虚幻,它就在我们心田的深处,需要你的涵养和滋润,呵护和坚守,待它茁壮成长,枝叶曼摇,就会迸发无穷的力量,给你以指引,给你以教导,给你以谆告,给你以光明。只要你守护你的心田,这棵信仰之树将会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一脉相承。
他,她,他们,正传递着这个信仰,承接着这种力量。 昔时的荒山秃岭成了今日勃勃生机的绿地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篇一: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_
信仰的力量
传说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那么什么是信仰?从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种意识让人信了,还会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其实中国并
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自愧拂如。
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国人救国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国的十月革命送来的一本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点亮了希望之灯。这本书最杰出的诵读者当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正是这三位共产主义先锋开创了不同的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
《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意义所在。孙中山讲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毛泽东为张思德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追寻的目标再一次推进。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这便是中国共产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为自己谋幸福,争自由,为中
关于矿山崩塌滑坡灾害的防治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矿山崩塌滑坡灾害的防治探讨
作者:白福亮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06期
[摘 要]矿山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四大类,即岩土圈层形变灾害、地下水位升降引起的灾害、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以及矿山环境化学污染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均属于这四大类。本文论述了矿山开采中普遍存在的崩塌、滑坡等主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分析了产生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崩塌滑坡灾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Q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054-01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其中,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矿山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使地质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使因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得以有效恢复,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科学
回族的宗教信仰
回族的宗教信仰
2009-4-13 15:37:22 出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伊斯兰教是在7世纪初阿拉伯各部氏族制度瓦解的过程中,由穆罕默德创立的一种宗教。
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伊斯兰教是在7世纪初阿拉伯各部氏族制度瓦解的过程中,由穆罕默德创立的一种宗教。由阿拉伯商人至迟在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即传入我国。在唐宋时期,居住在东南沿海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蕃客”们,也就是我国较早的回族先民,就在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修建了怀圣寺、清净寺、真教寺等。由于当时人们对蕃客门的宗教信仰相当陌生,故将伊斯兰教称作“大食法”。
到了元代,回回人已遍布我国各地,他们的宗教信仰开始被人们大量接触并广泛的注意。从官方的文书诏令到私人的著述,人们已很自然地将所接触到的这种宗教看作回回所信奉的宗教,称伊斯兰教为“回回法”或“回回户体例”,把礼拜寺称为“回回寺”,称伊斯兰教教长为“回回掌教”或“回回大师”,将伊斯兰教的希吉来历法称为“回回历”,等等。
延至明代人们,更习惯地沿袭这种称呼,把伊斯兰教称作“回回教门”或“回回教
论人生的信仰诉求
2010年第5期(总第90期)
JournalofNanchangCollegeNo.5(Sum90)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10月出版
Oct.2010
1
论人生的信仰诉求
彭曙齐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河南
洛阳
471003)
摘要:信仰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极度的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
则。信仰是人的最高需要的体现,是人的最高价值观念,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人生的基本需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终极价值。我们要选择崇高的人生信仰,用科学的信仰指引我们的人生。
关键词:信仰;精神需要;人生;价值中图分类号:B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10)05-0001-03
信仰是人们很熟悉一个的概念,但我们却很少以直接面对的方式来讨论自己的信仰问题。有的人把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有的人把信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的人甚至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信仰。事实上,信仰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信仰问题的探讨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来说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信仰的本质与特点
所谓信仰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信仰以信念为基础,是信念中的一种特殊的、强化的、高级
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_康德道德信仰观对我们的启示
2009年1月第11卷第1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
Jan12009Vol111No.1
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
———康德道德信仰观对我们的启示
黄瑞英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 要]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
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引导人们走出不敢运用理性的不成熟状态,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人类所建构的超越本体世界,体现自由本性的价值世界。康德的努力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理性;实践理性;道德;信仰
[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11X(2009)0120041204
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理性日益式微、工具理性日益繁荣的年代。膨胀的物欲肆无忌惮地冲撞着人的精神适意,世俗精神的扩张导致了终极关怀的失落,人们迷失在无意义的空旷世界,经历着“严重的乃至致命的心灵痛
[1]24
苦”。正如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后,陀思妥耶夫是信仰主宰着人的命运的冥冥
信仰见证
一、 圣者风范
锐意改革的教宗——若望二十三世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JohnXXIII),出生在1881年11月25日的意大利Bergame省。他原名叫昂哲若·隆卡利(An-gelo Rocalli)。1958年10月28日,星期二,他登位教宗,时年77岁。1963年6月3日因病逝世,在位还不到5年。在位期间,他所开创的“天主教革新”事业意义深远。特别是他力主举行的“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成了天主教会新时期的开端。
隆卡利出生在一个有着14个孩子的普通意大利家庭。他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叫Giovanni Battista,母亲叫Ma-ria Anna在他出生的当天,父母给他付了洗。
隆卡利的大舅,也是他的代父,是一个虔诚的教友,他负责小隆卡利的宗教教育。后来隆卡利曾对他的朋友们说:“我从小就立志要当一位神父”。 隆卡利11岁时,进了Bergame小修院。19岁时,他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就学于罗马的圣座神学院(Seminaire Pontifical Romain)。
1904年,当年青的隆卡利在罗马领受神职时,还不满23岁。他的第一台弥撤,是在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堂做的。1921年11月教宗本笃十五世任命他为“意大利对外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篇一: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_
信仰的力量
传说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那么什么是信仰?从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种意识让人信了,还会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其实中国并
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自愧拂如。
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国人救国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国的十月革命送来的一本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点亮了希望之灯。这本书最杰出的诵读者当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正是这三位共产主义先锋开创了不同的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
《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意义所在。孙中山讲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毛泽东为张思德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追寻的目标再一次推进。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这便是中国共产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为自己谋幸福,争自由,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