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语文文言文注释

“高中必修一语文文言文注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必修一语文文言文注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必修一语文文言文注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4
【bwwdw.com - 博文网】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答案】 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答案】 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 C(日光;A:环绕/掉头。B:对付/太平;D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 今 :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 (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

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①既东封郑(封:边界。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

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1

(二)动词的活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高中语文文言文:高中文言文考点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总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实词】 1、贰

①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 国势衰微。 ④精微 微言大义(成语) ⑤微服暗访:乔装

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2、鄙 (边 境 界 封 疆 藩篱 )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 “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左右)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4
【bwwdw.com - 博文网】

小升初语文常考十篇短篇文言文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

高一语文 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1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4
【bwwdw.com - 博文网】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4
【bwwdw.com - 博文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

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4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答案】 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答案】 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 C(日光;A:环绕/掉头。B:对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4
【bwwdw.com - 博文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 B(A彼此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C安排/对犯错者的处理;D面容、脸色/红黄等色彩)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答案】 D(其他三项的古义分别为A:旧例;B:窘迫,走投无路;C:英明睿智)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答案】 C(“雨”为名词作动词用,其他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 C(日光;A:环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4
【bwwdw.com - 博文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卒廷见相如”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C.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D.诡踪迹,草行露宿

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B.同心一意,共治曹操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日出夭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D.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②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B.①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②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C.①用实者成实时采②诸越则桃李冬实

D.①以约失之者鲜矣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4
【bwwdw.com - 博文网】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4“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2

6、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