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
“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
上海中考文言文150个实词
2010 初三文言词解复习 序 号 1 例词 比 词义 例句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2 鄙 蜀之鄙有二僧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 兵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行收兵 4 病 未果,寻病终。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 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6 7 彻 乘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公与之乘。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8 从 战则请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9 当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5 方 14 犯 13 伐 12 定 11 得 10 道 序号 9 例词 当 词义 例句 失期当斩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故今具道所以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虽鸡狗不得宁焉 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 帝乃命禹卒
上海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练习(答案)
《出师表》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 感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 ....③故五月渡沪( 所以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目光短浅 ) ..⑤深入不毛( 进入 ) ⑥臣本布衣( 平民百姓 )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拜访 ) ⑧苟全性命于乱世( 保全)( 生命 ) ...⑨不求闻达于诸侯 ( 追求 ) ⑩受任于败军之际( 委任 ) ..⑾谘臣以当世之事 ( 在(某时) ) ⑿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责任) ..⒀先帝知臣谨慎 ( 知道 ) 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将要 ) ..⒂受命以来 ( 任命 ) ⒃恐付托不效 ( 见效,有成效 ) ..⒄以伤先帝之明 ( 英明 ) ⒅今南方已定 ( 地方 )( 安定 ) ...19、兵甲已足 ( 兵器 ) 20、北定中原 ( 平定 ) ..21、庶竭驽钝 ( 竭尽 )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 犹得备晨炊( 准备) 4、被
被于来世( 影响) 皆被绮绣( 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 尽) 群响毕绝( 全部) 7、薄
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 记录) 束手无策( 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 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 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 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常考十篇短篇文言文
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
粤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
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例句: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 )人。(《过秦论》) .?爱( )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秦爱( )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
?嗟夫!使六国各爱( )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项脊轩志》) .
答案:⑴吝惜;⑵喜爱,爱护;⑶喜爱;⑷喜爱;⑸爱护;⑹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例句: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既来之,则安( )之。(《季氏将伐颛臾》) .?沛公曰:“君安( )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鸿门宴》) .?项王曰:“沛公安( )在?”(《鸿门宴》) .
?思国之安(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
运用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一、对称推断法
1.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遇 .2.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依靠 .3.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学习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选拔 .5.通五经,贯六艺 贯通 .6.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活着 .
7.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讨伐、打击 .二、语境推断法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倾斜 .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断了粮食 ..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才 .
4.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欺骗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顽皮 ..
6.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纵:腾跃 错 放开 三、语法推断法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坚硬的盔甲 锐利的兵器 ..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文言文实词虚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文言文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反之则为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桃花源记》 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重要虚词
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已婚男子对自己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许允妇临事不惊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
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
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③才流:指才能品级。④才具:才能,才干。⑤会止便止: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第 1 页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为称职与不 ( ) (2)皆官得其人 ( )
新课标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初中文言文150个重要实词(一词多义)汇总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2010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高考资料
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永远的经典,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中必不可少的“大餐”。
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2010年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成了备战中考的广大师生迫切想
了解的问题。
一、内容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并评析其思想内容。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对文言文的评价
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
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规律:
围绕《语文课程标准》,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考查的知识比较全面,尤其2009年出现
对比阅读题,是中考命题的新动向,应引起注意。
1、从选材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已成为命题趋势。选材大多在300字以内,内容涉及
古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志廉行端等方面的事迹;古人事亲至孝、爱国尽
忠、扶危济贫和古代妇女相夫教子方面的事例。
2、从考点来看:文言文的命题,重点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包括短句停顿、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理解文言句子的大意、了解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基
本写法等;设题层级明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