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四年级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四年级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 商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商的变化规律专项练习
一、填空
1、“两个数的商是6,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乘4,商就变成()。”
2、“两个数的商是20,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5,商就变成()。”
3、“两个数的商是8,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4,商就变成()。”
4、“两个数的商是8,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4,商就变成()。”
5、“一个除法算式,被除数乘15,要使商不变,除数也要()。”
6、“一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除数都除以3以后,商是20,那么原来的商是()。”
7、3600÷()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10,那么商就()
8、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那么商就()
9、99000÷60,商的末尾有()个0.
10、除数和商都是15,余数是8,被除数是()
11、(1)350÷40=()……()(2)3500÷400=()……()
(3)35000÷4000=()……()
12、在计算3200÷40时,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乘2,那么商()。
13、两个数想出的商是27,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3,商是()。
14、780÷13=60,把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
15、除数是58,商是84,余数是17,被除数是(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93页例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举例子验证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探讨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计算、观察、比较、分析、举例验证等探究活动,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并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并能正确的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课件出示谜面,学生猜谜语,并让学生解释僧多粥少的含义。说说生活中“僧多粥少”的事例。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谜面,大胆合理的猜一猜会是哪个成语呢?有哪位同学能解释解释“僧多粥少”的意思。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僧多粥少”的事情吗?
师:刚才在猜谜语的时候我们根据谜面的提示展开了大胆合理的猜
测,那么在数学课上你们猜测吗?喜欢猜测吗?敢猜测吗?会猜测吗?但是在数学课上,咱们光猜测行吗?(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93页例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举例子验证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探讨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计算、观察、比较、分析、举例验证等探究活动,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并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并能正确的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课件出示谜面,学生猜谜语,并让学生解释僧多粥少的含义。说说生活中“僧多粥少”的事例。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谜面,大胆合理的猜一猜会是哪个成语呢?有哪位同学能解释解释“僧多粥少”的意思。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僧多粥少”的事情吗?
师:刚才在猜谜语的时候我们根据谜面的提示展开了大胆合理的猜
测,那么在数学课上你们猜测吗?喜欢猜测吗?敢猜测吗?会猜测吗?但是在数学课上,咱们光猜测行吗?(
四年级数学上册积和商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写得数并发现规律。
第16周周练 积的变化规律
16×17= 32×17= 16×34= 48×17= 16×51= 64×17=
我发现了: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 ),积也( )。请在上面的横线上举一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20×18= 20×18= 10×18= 20×9= 5×18= 20×3 =
我发现了: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王全莉)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城关二小 王全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8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积的变化规律探究和自学过程,体验比较、概括的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总结应用规律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给同学们说一个数字游戏: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三只、四只??这些青蛙的只数和腿都是有规律的增加。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有很多的规律等着我们去发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大声把课
题齐读一遍。
2、请大家先来看一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二、探究规律:(3分钟)
1、出示自学指导(一):(课件出示)【找学生读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58页例4的左边一组算式,思考下面问题:
(1)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 )个因数不变,第( )个因数发生了变化,( )也发生了变化。
(2)从上往下观察:第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设计
《商不变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相关链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据计算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经历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性质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难点:商不变性质的总结。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师:小华去买水果,问老板价格,老板说:“2千克苹果12元。”小华说:“我买的多,给我便宜一点吧。”老板说:“那就4千克24元吧。”小华还是觉得有点贵,老板说:“那就8千克48元。”小华摇了摇头,还是觉得贵,老板说:“那就16千克96元。”(将数据整理到表格里)小华听到老板这么说,满意的点了点头,老板呢,也偷偷地笑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老板为什么笑吗?
生:因为每千克的价格都是一样的。 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总价(元) 数量(千克) 单价(元)
生列式并解答(填写表格内的单价)。通过计算,发现每千克的价格都是6元,是一样的,所以买多少千克都一样。
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课题:找规律
黔西县第五小学:吴群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找规律中的《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主要内容是教科书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和第49页“想想做做”。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有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教学的探索性,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需要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索发现规律中体现乐趣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活动中用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规律,发异彩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发现和应用规律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运用的学习品质,激发了学习教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中间物体比两端
四年级上册 - 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 练习题
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一、填空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则积( )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8,则积( )
3、两个数相乘的积是2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9,则积是( ) 4、两个数相乘的积是65,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则积是( ) 5、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3,则积( ) 6、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3,则积( ) 7、先找出规律,再填空。
⑴58×90=5220 (2)15×7=105 58×18=( ) 45×7=( ) 58×45= ( ) 75×7=( ) 29×90=( ) 15×63=( ) 二、解决问题
1、8本新华字典重2千克,那么16本新华字典重多少千克?
2、买4支钢笔
2019年整理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教学设计
变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黑白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中变化创新手法的多样性。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湘教版四年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本课设置目的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现事物变形及变化的趣味,由此引入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开拓思维的学习习惯。本课透过“画人物变形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诱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在画人物变形画的过程中,认识美术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领悟美术创作的独特性及变化有趣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课件中含有在百度中搜索到的关于大自然变化的图片、明星漫画照、视频、艺术家的作品、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后的学生照片、作业要求。)、气球、画好脸部线条的作业纸、
相框。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生活中的变形现象与有意创造变化为线索,学习绘画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积的变化规律导学案 doc
局 直 子 弟 学 校 小 学 部 数 学 导 学 案
课 题 积的变化规律 时 间 2014.9.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知识 链接 学法 指导 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速度 ×时间=路程 小组合作: 1、逐题交流学案自学部分的内容,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做好记录,会的同学给不会的讲解。 2、如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长用红笔圈出来。 1. 算一算 独立完成 全班订正 2×5= 3×7= 12×4= 组长带领20×5= 30×7= 120×4= 组员有序回答 练习后,思考:上面算式和下面算式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它们的积又有什么变化? 得出:下面算式中一个因数扩大了( )倍,另一个因数( ),积也扩大了( )倍。 总结:从上面的版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乘法算式中,它的积和( )有一定关系和规律,如果找出这些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