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案(人教版)
“高二数学教案(人教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二数学教案(人教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二数学教案(人教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08-09高二(上)数学教案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数学
备课笔记
韦集中学 吕耀营
2008.08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韦集中学 吕耀营
一、班级情况分析:
2007级计算机班现有学生64人,男生24名,女生40人。本班学生的基础相对于同年级的电子班基础较差,初中数学缺差较多。上学期期末测试及格率不到50%,态度还算踏实、兴趣较为浓厚、学习刻苦认真的不足20人,方法也不灵活,计算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差,特别突出的也没有,但班级学习气氛较上学期浓厚些,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学习,无目的,思想较为落后的学生只有几个,因此本学期教学中多铺垫、小步走尽量降低难度,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补缺补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本学期要完成以下教学内容:《向量》、《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四章内容.
《平面向量》教学要求有: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数一数
教学内容:p2 ~ p5 教学目标:
1、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开学图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你们喜欢数学吗?为什么呀?(指名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得都很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科学家为什么能把火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 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 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篇: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第二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案第三篇: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教案第四篇: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案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更多相关范文正文
第一篇: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2.3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 第3节 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2.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性质1?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与?动像探索法?
五、教具、学具: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教案设计第四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周更多相关范文正文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高二数学教案: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教学目的:
1.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掌握理实现“线线”“线面 ”平行的转化 教学重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及运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本节有两个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和平面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特征性质这也可看作平行公理和平行线传递性质的推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的依据是线、线平行这些平行关系有着本质上的联系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线、面和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这两个平行关系是下一大节学习共面向量的基础 前面3节主要讨论空间的平行关系,其中平行线的传递性和平行平面的性质是这三小节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2)平行;(3)异面
2.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理模式:a//b,b//c?a//c.
3.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
高二数学教案:8.0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
【课 题】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
【教学目标】
1、要求掌握双曲线系方程与共轭双曲线的概念及简单的应用;
2、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简单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复习双曲线的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实轴,虚轴,离心率等;
2、复习双曲的第二定义;
二、 讲解新课
bkbx x(k 0),那么此双曲线方程就一aka1、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 如果已知一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x2y2x2y2
定是: 1(k 0)或写成2 2 。 22ab(ka)(kb)
2、共轭双曲线
以已知双曲线的实轴为虚轴,虚轴为实轴,这样得到的双曲线称为原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
区别:三量a,b,c中a,b不同(互换)c相同。
共用一对渐近线;双曲线和它的共轭双曲线的焦点在同一圆上。
确定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的方法:将1变为-1。
三、 例题讲解
y2x2
【例1】 (1)求与双曲线 1有公共渐近线,且经过点P( 2, 5)的双曲线方程 1004
(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2x,实轴长为12,求它的方程. 3
1y2x2
解:(1)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 0),把( 2, 5)代入方程,得 , 41004
y2
故所求的双曲
高二数学教案:8.04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
【课 题】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
【教学目标】
1、要求掌握双曲线系方程与共轭双曲线的概念及简单的应用;
2、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简单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复习双曲线的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实轴,虚轴,离心率等;
2、复习双曲的第二定义;
二、 讲解新课
bkbx x(k 0),那么此双曲线方程就一aka1、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 如果已知一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x2y2x2y2
定是: 1(k 0)或写成2 2 。 22ab(ka)(kb)
2、共轭双曲线
以已知双曲线的实轴为虚轴,虚轴为实轴,这样得到的双曲线称为原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
区别:三量a,b,c中a,b不同(互换)c相同。
共用一对渐近线;双曲线和它的共轭双曲线的焦点在同一圆上。
确定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的方法:将1变为-1。
三、 例题讲解
y2x2
【例1】 (1)求与双曲线 1有公共渐近线,且经过点P( 2, 5)的双曲线方程 1004
(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2x,实轴长为12,求它的方程. 3
1y2x2
解:(1)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 0),把( 2, 5)代入方程,得 , 41004
y2
故所求的双曲
人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课题 教 学 目 标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 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 图片和计数器 教师导学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 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 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教学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过程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
人教版第六册数学教案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 1 用整十数乘两位数 ........................................................................................................................................................................ 2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 5 两位数乘三位数(不连续进位) .......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
初二上册数学教案
初二数学知识系统主要倾向于思维、方法的训练,更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轴对称
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丰富的图案,涉及建筑、动物、植物、标志(汽车、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