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重点笔记
“会计基础重点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会计基础重点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会计基础重点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会计基础重点
第一章:本章主要讲述了六部分内容:
1.会计的概念;2.会计的基本职能;3.会计的对象;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5.会计要素;6.会计等式。
一、会计的概念
(一)定义(属于新大纲中修改的内容,重点掌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 〔例1〕下列关于会计的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会计是以货币为惟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B.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C.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D.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 答案:ABCD
解析: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
作。货币是会计计量的主要单位,但并不是惟一单位。例如:对于库存商品的核算,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数量。 (二)分类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统一)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
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会计核算三步骤: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监督依据:合法性和合理性
考点三:会计对象
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
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交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等。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财物
会计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统一)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
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环节: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 3.会计核算三步骤: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监督依据:合法性和合理性
考点三:会计对象
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
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交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等。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财物
基础会计学笔记
基础会计学笔记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的产生
会计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就出现了。但是,具体诞生在何时、发源于何地,至今尚很难确切地加以考证。
会计的产生与加强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会计的发展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然后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发展阶段。
1.古代会计。早在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捕获的猎物及生产的谷物等便有了剩余,人们就要算计着食用或进行交换,这样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但由于文字没有出现,所以只好“绘图记事”,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刻石记事”等方法。这些原始的简单记录,就是会计的萌芽。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科技的进步,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的种类不断增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据马克思的考证,在原始的规模小的印度公社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登记农业项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这便是早期的古代会计。
2.近代会计。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
会计基础笔记(最新整理)
会计基础笔记
★表示经常考或重点;()表示填空
第一章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而是主要计量单位———填空、判断
2、会计是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 3、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最基本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的理伦依据
编制利润表的基础: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无论经济业务采用哪种方式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企业在取得收入时可能会影响到的会计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不受影响。
4、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5、会计的基本职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填空
会计核算职能: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填空
会计核算主要表现为(记账、算账、结账、报账)等具体工作。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起点)和(
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笔记总结(考试高频考点
2014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重点笔记总结(考试高频考点,必须牢记!!)
1、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销的应付款项。 2、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3、他业务收入是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销售或经营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和商品、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运输收入等实现的收入。
4、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无形资产的累计摊销。
5、利润表的特点是1、根据损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编制2、属于动态报表 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账户式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一般根据科目发生额填制 资产按流动性有大到小顺序排列
根据总账账户余额直接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 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金额,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类科目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在一定时日(报告期末)的期末余额编制的
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写:交易性金融资产、短 期借款、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
会计基础重点要点总结
会计基础重点要点总结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多选)
第一: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
第二:会计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第三: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第四: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区分主要计量单位、统一计量单位、唯一计量单位。(判断)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才能够汇总和记录,但货币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提示:财务会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狭义的会计仅指财务会计。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
1.定义: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
2.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单选)
3.基本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
会计核算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判断)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4.四个环节:
(1)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2)计量——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已确定可
会计基础重点整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综合的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方法:会计核算、分析、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基本方法):
1.设置账户: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同进行分类核算 2.复式记账:两个或两个以上
3.会计凭证:①记录交易和事项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③登记账薄的依据
·通过填制~可以有效的,经常的实行会计监督,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原始资料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按照一定的对象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
本
6.财产清查:通过盘点实物,查核应收、应付款项,以查明帐实是否相符,对保证会计
核算结果的真实,完整,对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7.编制会计报表: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
·会计基本职能:(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核算&监督→会计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会计的本质:管理活动
· 会计核算(最基本职能):以货币为主亚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1. 会计确认→定性 2. 会计计量→定量
3. 会计报告→确认和计量的结果 △核算的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
篇一:陈国辉版基础会计笔记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1.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
2.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
3.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
二.会计的发展 复式簿记):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 1.西周时期,“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零星算之为“计”
总和算之为“会”
2.
— =
本期收入 本期支出 本期结余
3.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
公式: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期初结存 本期收入 本期支出 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龙门账”
公式:进 - 缴 = 存 - 该
收入支出 资产、债务 负债、投资
(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年代)
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①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
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② 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
(三)现代会计(20C40今)
1.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会计信息系统形成。
3.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
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附带职能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1.是适应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 2.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
3.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 二.会计的发展
复式簿记):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 1.西周时期,“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零星算之为“计”
总和算之为“会” 2. — = 本期收入 本期支出 本期结余 3.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
公式: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期初结存 本期收入 本期支出 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龙门账” 公式:进 - 缴 = 存 - 该
收入 支出 资产、债务 负债、投资 (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年代)
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①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 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② 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 (三)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