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练习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班级: 姓名:
读德雷克海峡附近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判断下列各题。
1.P地的气候特点
A. 全年温和湿润 B. 年均温在0°C以下 C. 全年高温多雨 D. 各月降水差异较大 2.一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
A. 一路逆水 B. 航向为东北 C. 一路逆风 D. 航向为东南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量称之为土壤热通量,正值表明土壤获得热量,负值表明土壤丧失热量。下图示意7月份某地不同深度土壤热通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表至地下40cm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的
A. 吸热量增加 B. 散热量增加 C. 日温差减小 D. 日均温减小 4.影响地下lcm土壤热通量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海陆位置 C. 地势高低 D. 植被覆盖
5.土壤温度日较差即一天中土壤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土温日较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面热收支状况(如土壤热通量大小)和土壤热特性,下列关于土温日较差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 浅色土壤大于深色土壤 B. 干土大于湿土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一、导
学习目标:
1. 大气的垂直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
2.运用图形分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学习重难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室效应。 二、思
预习案
1、大气的垂直分层:层、层、层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吸收选择性,平流层的 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的 吸收红外线;
反射
散射
(1)地面辐射:从波长来看,地面辐射属于 辐射,地面辐射是 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 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3)大气逆辐射:射向 的大气辐射,对地面起到 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 。
温度(℃)
探究案
探究一: 根据下图描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
探究二:晴天与阴天比较,哪个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探究三: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一、导
学习目标:
1. 大气的垂直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
2.运用图形分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学习重难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室效应。 二、思
预习案
1、大气的垂直分层:层、层、层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吸收选择性,平流层的 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的 吸收红外线;
反射
散射
(1)地面辐射:从波长来看,地面辐射属于 辐射,地面辐射是 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 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
(3)大气逆辐射:射向 的大气辐射,对地面起到 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 。
温度(℃)
探究案
探究一: 根据下图描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
探究二:晴天与阴天比较,哪个昼夜温差大,为什么?
探究三: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
高一地理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广二师附中 连耿彬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案
学考要求 主要考点 能力要求 能力层级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
大气垂直分布 了解大气的物质组成和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基点概览 一、大气的组成和大气的垂直分布 1.大气的组成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1)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氮和氧合占体积分数的99%。
(2)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城市空气中,因尘埃较多,致使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相应增多。
2.大气的垂直分布
(1)对流层的特点为: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②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km,高纬度地区仅8~9km。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
2012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3 大气环境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明确各层的主要特征。2.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3.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分层 大约高度 气温的垂直变化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①____千 米以下 随高度增加而②____________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③__________
平流层 ④______ 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⑤______ 利于飞机⑥
高层大气 ⑦____千 米以上 气温变化复杂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⑧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和⑩________。
(1)选择性吸收:臭氧层中的臭氧和高层大气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光,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光。
(2)散射和反射:散射主要改变太阳光线的方向;云层或尘埃能反射太阳光线,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________。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从波长看,地面辐射属于?________辐射,地面辐射是?____________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
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第1~3题。
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 A.① A.①
B.② B.②
C.③ C.③
D.④ D.④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箭头是( )
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①辐射少
解析:第1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途径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是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即图中箭头③。第2题,大气的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来越少,即图中箭头②。第3题,由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但由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故气温低。 答案:1.C 2.B 3.B
(探究创新题)与煤、天然气和核发电等传统电能制造技术相比,太阳能热流式发电系统(太阳能塔),不烧任何燃料,不需用水,只是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使太阳光的热能被利用来制造强大的上升气流,驱动涡轮发电机发
学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轮复习
第二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 1课时 一、请梳理以下知识要点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二、典型例题讲解
【例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 ,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 ① ;② 。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 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 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 ,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 运动为主。
(5)C层中有 层, 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6)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 层、 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 图文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第1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学习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这三个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在掌握了太阳高度对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还有生活上对阴天、晴天温度的感受上,通过设计、讨论等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很浓,学习障碍是大气逆辐射的理解,以及晴天的晚上温度比阴天晚上低的原理。 3.设计思想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验、讨论交流、争论答辩等形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 图文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第1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学习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这三个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是在掌握了太阳高度对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还有生活上对阴天、晴天温度的感受上,通过设计、讨论等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很浓,学习障碍是大气逆辐射的理解,以及晴天的晚上温度比阴天晚上低的原理。 3.设计思想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验、讨论交流、争论答辩等形式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
打印大气的受热过程巩固练习
大气的受热过程巩固练习
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3~4题。
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4.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5.读图9-6,判断下列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