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知识总结框架图
“生理学知识总结框架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生理学知识总结框架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生理学知识总结框架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生理学框架笔记-重点记忆
㈠内环境
细胞内液 40%
组织液 15% 体液 血浆 5% 其他 40%
结构基础;反射弧
特点:快、短、准确
(二)生理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 自分泌
特点:慢、长、广泛 参与物质:激素、代谢产物
特点:范围小
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细节
举例 肾血流在血压正常范围波动内,保持不变
(三)反馈系统
正反馈 举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动作电位的产生,1,6-双磷酸果糖对6-磷酸果糖果激酶Ⅰ的作用
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反
负反馈 意义:维持稳态
举例:减压反射
定义:反馈信息促进控制部分的活动
根本点: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
方式 旁分泌
内分泌(包括神经分泌)
神经调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第一章 绪 论 一、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1)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 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 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 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 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 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
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第一章 绪 论 一、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1)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 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 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 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 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 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
植物生理学总结
1. 自由水和束缚水: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叫自由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叫束缚水。 2. 巴斯德效应:生物细胞和组织中的糖发酵为氧所抑制的效应。
3. 休眠:植物体或其器官在发育的某个时期生长和代谢暂时停顿的现象。 4. 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在透射光下为绿色,而在反射光下为红色的现象。
5. 原初反应:叶绿素分子从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
6. 源与库:能够制造或输出有机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称为源;消耗或储存有机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称为库。
7. 三重反应:随着浓度的升高,乙烯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横向增粗以及茎的横向地性生长的现象。
8.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长短变化后的反应。
9. 逆境: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10. 呼吸骤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其呼吸强度突然增高,称为呼吸骤变。 1、说明确定植物必须元素的标准。
答: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② 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
植物生理学总结
1. 自由水和束缚水:不被植物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所吸附、能自由移动、并起溶剂作用的水叫自由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叫束缚水。 2. 巴斯德效应:生物细胞和组织中的糖发酵为氧所抑制的效应。
3. 休眠:植物体或其器官在发育的某个时期生长和代谢暂时停顿的现象。 4. 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在透射光下为绿色,而在反射光下为红色的现象。
5. 原初反应:叶绿素分子从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
6. 源与库:能够制造或输出有机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称为源;消耗或储存有机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称为库。
7. 三重反应:随着浓度的升高,乙烯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横向增粗以及茎的横向地性生长的现象。
8.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长短变化后的反应。
9. 逆境: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10. 呼吸骤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其呼吸强度突然增高,称为呼吸骤变。 1、说明确定植物必须元素的标准。
答:①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② 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 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 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 电压 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 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 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 电压 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
病理生理学重点总结
第二章 疾病概论
1. 脑死亡标准
1)呼吸心跳停止
2)不可逆性深昏迷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瞳孔散大或固定
5)脑电波消失,成平直线
6)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新生儿体液量约为体重的80%,婴儿占75%,学龄儿童占65%,成人占60%
2、细胞外液 阳离子 Na+、K+
阴离子 Cl-
细胞内液 阳离子 K+ 、 Na+
阴离子 HPO42- 、蛋白质
3、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
血浆蛋白质由于其不能自由通透毛细血管壁,对维持血管内外液体的交换和血容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正常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之间。
5、正常成年人每天至少必须排出500ml尿液才能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
6、血清Na+浓度的正常范围是130-150mmol/L
7、低钠血症:是指血清Na+浓度<130mmol/L,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容量的改变。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特点: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 ,
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为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
生理学重点总结L
一)绪论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 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
病理生理学复习总结
病理生理学总结
根据师婷老师PPT演变的Word 一,疾病概论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疾病概论所包含的内容是关于各种疾病的普遍规律性问题,如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时稳态调节的紊乱及其规律,疾病的转归等) 二、基本病理过程
不同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病理变化。(基本病理过程是指不同器官、系统在许多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 (一)、水和电解质紊乱(概念-原因-通过机制发生变化-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高渗性脱水
+
特点:失水> 失钠,血浆[Na]>150mmol/l,渗透压>310mOsm/l 1. 原因和机制
(1)饮水不足:昏迷、极度衰竭的病人;口腔、咽喉、食道疾患;水源断绝。 (2)失水过多: 经肺和皮肤不感性蒸发增多;经肾丢失;丢失低渗液。 2. 病理生理变化
主要环节: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1)ADH释放增加,尿量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升高; (2)有渴感;
(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减少,但以细胞内液丢失为主,出现细胞脱水。
早期轻症患者,由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