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学考研
“北大考古学考研”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北大考古学考研”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北大考古学考研”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北大考古学试题,带答案,很有用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
北大1993-2006专业题及答案,耸哥去年提供,今泽被后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ue Oct 10 21:44:58 2006) 1993年考题
名词解释 1直立人:
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爪洼,1891年荷兰Dubois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 骨化石,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包 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一般认为直 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200-20万年 2类型学:
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 方法论。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 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 学理论传入中国。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 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铜石并用时代:
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 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
北大考古学1993-2016真题题库
北大1993-2016专业题及答案
1993年考题
名词解释 1直立人:
直立人化石最早发现于爪洼,1891年荷兰Dubois发现一块头骨化石,后又发现骰 骨化石,1894年正式命名为直立猿人,现称人属直立种。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主要包 括蓝田人、北京人、巫山人、元谋人等,中国最早直立人脑量为800-1000ml,一般认为直 立人存在的时间为距今200-20万年
2类型学:
也称为形态学或标型学,是研究考古遗存(包括遗迹和遗物)的外部形态顺序的 方法论。在近代科学中,生物学最早使用这种方法。1903年瑞典考古学家蒙特留斯在《东 方和欧洲的古代文化诸时期》一书中专门总结并论述了类型学原理。二十世纪30年代类型 学理论传入中国。类型学最初是为了解决考古遗存的时代问题,也被应用于各考古学文化 的比较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3铜石并用时代:
1877年意大利学者G.基耶里克提出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增加铜 石并用时代作为过渡期,从此确立了这一概念。铜石并用时代以红铜的使用为开始的标志 。世界各地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的时间是不同的。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上限可以到仰韶文化 时期,龙山时代则是晚期铜石并用时代,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的金属
考古学
《考古学》
第1课 什么是文物 一、文物的性质 1、文物的定义
? 文物概念的演变。战国秦汉之“文物”是指当时的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文物涵义有别;唐宋明清之“文物”称谓不同,涵义基本相同,均指可移动文物;民国时期之“文物”已经涵盖了可移动文物和不可文物两大类,与现在文物的概念基本相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财产”和”文化遗产“分别相当于我们的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 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物质文化遗存的总称。 ? 两个基本特征: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且不可能重新创造的。 2、文化的内涵
? 凡具备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文化遗迹、遗物均属文物。 ? 具体而言,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 ? 可移动文物:如各种质地的器物、字画、服饰等等。
? 不可移动文物:5大类59个小类。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3、文物的时限
? 是指文物的年代上限和下限。
? 各国的划分不一致,上限基本当同,下限一般是根据本国的国情而定,而且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文物的定名与
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讲义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
导论
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 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 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 Archaeology 一次翻 译而来的。Archaeology 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 17 和 18 世纪,一般是 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 19 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 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 加工过的人工制品。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如 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
参考书目: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
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考古学概论》结构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
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
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
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
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
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
考古学复习
第一章 考古学绪论
1.考古学定义:“考古学”这一名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英文是Archaeology,源于希腊文,泛指古代的学问(科学)。 “考古学”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完全统一起来,在我国也没有一个被普遍确认的定义。但作为近代 (科学)考古学,其定义应该包括考古学的范畴、取得资料的手段、研究方法和目的。
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人类活动的遗物、遗址和遗迹。所谓遗物,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装饰品等. 甚至可以包括人类自身组织的化石。所谓遗址,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城市、堡垒、村落、居室、作坊、寺庙等遗址。 所谓遗迹,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窖穴,灰坑等,相对说,遗迹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总而言之,遗物,遗址,遗迹都是我们所说的实物资料。
3.考古学方法:(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就是考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考古资料也就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我们在研究实物资料时,总要探究这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创造的物质文化,它又与其他物质文化有什么关系等。我们获得的物质资料不外乎是传世的、采集的和调查发掘的三种。传世的和采集的物质资料往往只能片面的回答上述问
考古学复习
第一章 考古学绪论
1.考古学定义:“考古学”这一名词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英文是Archaeology,源于希腊文,泛指古代的学问(科学)。 “考古学”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完全统一起来,在我国也没有一个被普遍确认的定义。但作为近代 (科学)考古学,其定义应该包括考古学的范畴、取得资料的手段、研究方法和目的。
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人类活动的遗物、遗址和遗迹。所谓遗物,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装饰品等. 甚至可以包括人类自身组织的化石。所谓遗址,指的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城市、堡垒、村落、居室、作坊、寺庙等遗址。 所谓遗迹,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遗址,墓葬,窖穴,灰坑等,相对说,遗迹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总而言之,遗物,遗址,遗迹都是我们所说的实物资料。
3.考古学方法:(地层学+类型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就是考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考古资料也就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我们在研究实物资料时,总要探究这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创造的物质文化,它又与其他物质文化有什么关系等。我们获得的物质资料不外乎是传世的、采集的和调查发掘的三种。传世的和采集的物质资料往往只能片面的回答上述问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名词解释:
1,石片长和石片宽。
石片长:由顶端的打击点向尾端引直线,再由尾端点向此直线引垂线,该垂线的垂足与顶端间的距离即为石片长。
石片宽:垂直于石片长的两侧最大距离即为石片宽。 2,釉陶和硬陶。
釉陶:所谓釉陶,是指表面施釉的陶器。中国古代的釉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高铝低铁黏土为原料,胎质较硬,表面有青灰或青绿色薄釉,火候高达1200℃左右,属高温釉陶。因其性质间于陶器和瓷器之间,也被成为原始瓷器。另一种,以普通陶土为原料,胎质较软,表面多施绿色、黄褐色等含铅釉;因铅的熔点较低,在釉料中起到助熔的作用,也在700—800℃温度烧成,故这种釉陶属于低温釉陶。
硬陶:中国青铜时代至汉代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一种质地坚硬、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日用陶器。原料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成型方法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也有轮制成型。至商代器形增多,有罍、罐、尊、釜、碗、杯、豆等。西周是印纹硬陶生产的发展时期,器形增加了瓮、罐、瓿等。战国秦汉时印纹硬陶变化不大,器物主要有瓮、罐、坛、瓿、钵、盂、缸、匏壶等
考古学概论
考古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代表同一时代、集中于同一地域内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遗迹和遗物的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夏鼐、王仲殊
2、探方发掘法: 探方,考古发掘作业的基本发掘单位。以此为单位的发掘方法称探方法。其具体步骤是:在发掘前,把遗址(或计划中的发掘区)按正方向(正东西或正南北)划成若干大小一致的方格,并按一定的顺序对方格进行编号,然后以每一个方格为一个基本单位进行发掘。这种方格就叫探方。探方的大小依据文化层的堆积情况而定,一般以5×5m2为宜, 最小不得小于2×2m2,最大不得超过10×10m2。探方发掘法具有开掘面积大、操作方便、有充足的剖面便于观察文化现象等优点,适合于大面积遗址的发掘,是目前最流行的发掘法。大型遗址可以打破横梁进行大面积的清理,以观察整体。
3、堆积单位: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地层堆积、遗迹堆积),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单位(灰坑、墓葬 、地层)。是考古学发掘的最小单位 。 4、相对年代:遗存之间的相对早晚关系。主要通过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1(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
参考书目: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之恒著 《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
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考古学概论》 结构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 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
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
第一章 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
第一节 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
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 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