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一、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案例一】一个14个月大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是,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有摇头又摆手,说:”xi、xi“。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力喊:”xi、xi“。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 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 (2) 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案】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清晰明确,语音不够清晰。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孩子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 (3) 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
【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 幼儿
案例一: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不理睬,醒后完全遗忘。请回答,1,该小儿发生了哪一种睡眠障碍?2,分析其发生的原因?3/应怎样预防?
1.夜惊
夜惊是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夜惊又称睡惊。患者睡眠中突然坐起,一声尖叫,伴有植物神经征象,如心跳、呼吸加快、大汗淋漓。有强烈的恐惧、焦虑感和窒息感,偶然有幻觉,如见鬼一般。每次发作约1-2分钟,早上醒后一般无所记忆。这一点和梦魇不同。儿童多见,大多数在长大后自愈。成人患病者常有焦虑症,或可能存在未查明的内脏疾病。治疗可用心理辅导与药物安定
2.病因:
一、不正确的睡眠姿势。如蒙头睡觉、俯卧睡觉、趴着睡觉,或者两手压着前胸,这几种睡姿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容易引起夜惊。
二、白天或临睡前过度兴奋。如白天休息少,在户外奔跑玩耍或受到惊吓、责骂或睡前看过分紧张、刺激的影视而引起大脑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发生夜惊。
三、癫痫。极少数的癫痫患儿发作在睡眠时,除全身肌肉抽搐外,还有胡言乱语、哭叫吵闹等表现。
3.虽然夜惊的诱因很大程度上是生理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心理学案例分析
{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1)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P25)2)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3)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注意教育技巧,防止形成对立。否则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容易使儿童形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人格。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其独立性,并指导其学会正确的方法(P43)
{最近,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4岁的小华出现了口吃的现象,尽管母亲多方矫正,甚至取笑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以及矫正儿童口吃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答:1)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
发展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这种题型一般考核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考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可能会涉及该门课程的多个章节,考生应该充分发挥联想的功能,抓住理论要点,结合案例做出深入分析。千万不要紧张,轻易认为超纲,因此影响自己的答题思路,或者干脆不答题了而失分。 总之,方法和技巧仅仅是技术问题。关键还是在于考生对本课程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全面掌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面对一个案例题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第一点,得好好的读几遍,一般的案例表述还是文字表述,阅读。就是要认真、仔细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案例材料,要认真阅读材料包括题目本身的材料信息。一般的考试我建议大家认真阅读三遍,要理解这个材料说的是什么事,心中要明白。我们的考试也好,还是我们教材示范也好,还是我们平时在网上提供的资料我们本着一个节约成本的原则,我们提供的材料是短小精悍的,不要怕费时间。另外,我们的问题和材料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材料里的事实和情节与我们的讨论的问题是有直接联系的,但是要练就这个思想的功夫还是要有一个过程。另外,我们文字教材里用的这些案例的材料我们在考试中会有选择的使用,所以大家不要有顾虑,只要你认真的学习了文字教材,
心理学案例分析(原题库)
1、做一个小实验:举起你的双手,手指伸直,让十指交叉。请注意看,是你的左拇指在上呢,还是右拇指在上?如果左拇指在上,那你就属于“艺术型”的人;如果右拇指在上,那你就属于“思想型”的人。请分析说明这个小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这个小实验的理论依据是: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机能不同,左半球主要机能是抽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要机能是具体形象思维;又由于大脑两半球对肢体的支配是左右交叉的,左手属右半球支配,右手属左半球支配。所以,右拇指在上就可能是“思想型”的人,左拇指在上就可能是“艺术型”的人。
2、有一位学生在田间小路上行走,突然看见一条蛇,这是什么心理过程?看到蛇后感到恐惧害怕,这又是什么心理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
答:这位学生在行走中看见蛇,这是认识过程。看见蛇后感到恐惧害怕,这是情感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密切联系着,认识过程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产生于认识,反过来又影响认识,积极的情感推动认识,消极的情感阻碍认识。
3、为了把课上得生动形象一些,胡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标本、图片、实物等。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了桌上,有的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教学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请运用注意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一下原因。
答:
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自己总结的
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学号:201240710052
自己总结的
案例 方磊,来自农村,性格内向。进入高中以 后,总觉得自己与其他人格格不入,每次参 加活动或是吃饭都是自己一个人,学习成绩 中等,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经常流露出自 卑感。不久遭遇父母离异,情绪低落,记忆 力下降,缺乏信心;在一次期中测试中,考 得很不理想,成绩下滑了20多名,被老师点 名批评,心里很伤心。后来又得了重感冒, 住进了某医院。在住院期间,常整日难眠, 总担心病情。病情好些后也不愿出院。
自己总结的
分析之一 方磊心理问题是抑郁,其显著特征是情绪低 落。 原因如下: 1.性格内向的易感体质,不擅长与人交流 2.遭遇父母离异,缺乏安全感 3.成绩下滑,被老师批评,感到伤自尊,充满 自卑感 4.常孤单一人,缺乏交流,没人倾听自己的 感受
自己总结的
分析之二 方磊的行为属于患者角色适应不良模式中的 患者角色强化。 主要表现在病情好转后也不愿出院。 可能是担心自己出院后没人照顾,同时也有 可能是不愿面对学校这个环境。
自己总结的
护理 1、可通过晤谈了解方磊的情绪状态,并进 行理解、疏导、安慰,保护自尊心。 2、医护人员要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学经典书籍
篇一: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经典书籍
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经典书籍
1、《追寻生命的意义》
2、《拖延心理学》
3、《梦的解析》
4、《宽容》
5、《如何阅读一本书》
6、《影响力》
7、《政府论》
8、《人的潜能和价值》
9、《设计心理学》
10、《小王子》
11、《策略思维》
12、《无价》
13、《浅薄》
14、《定位》
15、《麦肯锡方法》
16、《社会契约论》
17、《人月神话》
18、《伦理学》
19、《目送》
20、《欢乐的经济学》
21、《一九八四》
22、《雪国》
23、《自私的基因》
24、《Facebook效应》
25、《历史研究》
26、《论美国的民主》
27、《西方美学史》
28、《长尾理论》
29、《理想国》
30、《菊花与刀》
31、《激荡三十年》
32、《经济学原理》
33、《悲惨世界》
34、《芙蓉镇》
35、《平凡的世界》
36、《老人与海》
37、《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38、《红与黑》
39、《人间词话》
40、《战争论》
41、《惠普之道》
42、《非暴力沟通》
43、《人性的弱点》
44、《爱的艺术》
45、《正义论》
46、《心理学与生活》
47、《玩偶之家》
48、《生命是什么》
49.《西方的没落》
50.《论法的精神》
1、《追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
广告心理学 案例
鲁博译 武汉理工大学 2010357770804
消费者心理分析之——
康师傅陈坛酸菜牛肉面
一、年龄差异
康师傅陈坛酸菜牛肉面的广告选用了四川本地导游、时尚杂志编辑、大学生和建筑工程师四个不同的身份,并都在广告中表现了年轻、朝气蓬勃的人物形象。广告所选用的形象基本涵盖了19、20——27、28(大学、工作初期)和28、29——50(工作中期)两个年龄段的人。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较少有机会吃泡面,而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注重保健养生,所以康师傅的广告瞄准了年轻人。相比其他年龄段的人,他们身体健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食物的选择注重口味,而对营养价值有所忽略。而且他们正忙于学习或在为事业打拼,并不十分富裕,有时候吃饭会为了节省时间、方便、以及便宜而选择泡面。
二、性别差异
广告选择了两位男性形象(导游、建筑师)和两位女性形象(时尚编辑、大学生),明显是瞄准了整个市场,并无性别倾向。此外,广告着力于强调酸菜的酸爽地道、脆嫩入味,以吸引女性消费者,使她们忽略方便面在营养价值方面的缺失。如时尚女编辑提到酸菜加量50%,“我喜欢这个大包酸菜,很脆!”;而女大学生说到“很香,很浓,很入味儿!”。
三、经济差异
从广告中四个人物形象的身份可以看出,康师傅
广告心理学 案例
鲁博译 武汉理工大学 2010357770804
消费者心理分析之——
康师傅陈坛酸菜牛肉面
一、年龄差异
康师傅陈坛酸菜牛肉面的广告选用了四川本地导游、时尚杂志编辑、大学生和建筑工程师四个不同的身份,并都在广告中表现了年轻、朝气蓬勃的人物形象。广告所选用的形象基本涵盖了19、20——27、28(大学、工作初期)和28、29——50(工作中期)两个年龄段的人。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较少有机会吃泡面,而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注重保健养生,所以康师傅的广告瞄准了年轻人。相比其他年龄段的人,他们身体健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食物的选择注重口味,而对营养价值有所忽略。而且他们正忙于学习或在为事业打拼,并不十分富裕,有时候吃饭会为了节省时间、方便、以及便宜而选择泡面。
二、性别差异
广告选择了两位男性形象(导游、建筑师)和两位女性形象(时尚编辑、大学生),明显是瞄准了整个市场,并无性别倾向。此外,广告着力于强调酸菜的酸爽地道、脆嫩入味,以吸引女性消费者,使她们忽略方便面在营养价值方面的缺失。如时尚女编辑提到酸菜加量50%,“我喜欢这个大包酸菜,很脆!”;而女大学生说到“很香,很浓,很入味儿!”。
三、经济差异
从广告中四个人物形象的身份可以看出,康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