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影子的实验
“三年级下册科学影子的实验”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三年级下册科学影子的实验”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科学影子的实验”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材料: 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棉线
实验过程 :
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现象:
1、1个垫圈的拉力用 ( ) 秒。
2、2个垫圈的拉力用( )秒。
3、5个垫圈的拉力用( )秒。
实验结论: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材料: 斜面、木块、棉线、铅笔盒、书 毛巾
实验目的: 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实验过程 :
1、把木块先后放在粗糙和光滑的斜面上,观察下滑的快、慢。
2、用线拉铅笔盒,在铅笔盒上面放数量不同的书,体验一下手有什么感觉。
实验现象:
1、木块在光滑的木板上下滑的快,在粗糙的木板上下滑的慢。
2、铅笔盒上面放的书越多,手用得力越大。
实验结论:
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就越大。物体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系。被拉物体重,摩擦力大。被拉物体轻,摩擦力小。
实验名称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太阳和影子》p48—50
教学目标
1、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2、通过观察微视频中的实验,获得科学证据,总结出影子与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模仿实验。
3、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教学重点、难点
太阳和影子的关系 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微视频,实验用手电筒、铅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节目,想不想看?(想) 师:好!请大家注意看了?(手影表演)
师: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想不想上来玩一玩?(想)那么谁能表演一段和老师不一样的?好!你来!
生:手影。
师:好,表演的真不错,还有吗?好,你来。
(教师等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把幻灯机关上,
学生表演无法进行,)
师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 生:因为没有光。
师:好!请回吧,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8人评价)|2681人阅读|47次下载|举报文档
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 年级 下 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 月 日
课题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内容 观察温度计 实验材料 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2)、自制温度计模型。 实验内容过程 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安全情况 安全(是□ 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时间 月 日 星期 (上、下)午 第 节 实验班级 年 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 年级 下 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 月 日 课题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表
科学分组(演示)实验记录表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仪器、药品名称、数量: 每组准备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水结冰了 演示( )分组( √ )
组 数
实验过程: 一、 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二、 探究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
实验小结:(器材药品回收情况、实验效果等) 材料全收起,实验效果好。
任课教师 (实验教 师)
备
注
科学分组(演示)实验记录表
科学分组(演示)实验记录表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仪器、药品名称、数量: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 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 (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冰融化了 演示( 组 数 )分组( √ )
实验过程: 一、 观察冰的融化,思考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二、 测量,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 在P50的表格中。三、加速冰的融化。
实验小结:(器材药品回收情况、实验效果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目的:1.让学生知道植物的根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知道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准备的材料: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试管1支、植物油、水、 记号笔1支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实验结果: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
1、让学生观察水浇在什么地方;
2、从盆中取出带根的植株,让学生看到不容易; 3、把取出的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 根完全浸泡在水中;
4、 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 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5、观察试管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2.实验名称: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目的:1.了解茎是植物体内输送水和营养的交通枢纽,知道茎可 以输送水和营养。 2.茎还起到支撑植物的作用。 准备的材料:新鲜植物1棵、清水一杯、红墨水1瓶、烧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一、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器材: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火柴、烧杯、玻璃棒、放大镜、抹布。土块自备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土块后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
3、在等待的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手使劲握,再摊开纸巾,观察上面留下什么。 4、观察静置后的水杯种的情况。
5、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面放上蒸发皿,调节酒精灯与蒸发皿的高度,使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蒸发皿。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土壤,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
1、在水中放入放入土块后会冒出气泡。
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力握后,纸巾变得潮湿。
3、搅拌静止后大颗粒首先沉降下来,再接着是细细的颗粒。
4、土壤的颜色变浅了,土壤变硬了,还闻到特别的气味实验名称 实验结论:
1、土壤中含有空气。 1、土壤中含有水分。
2、土壤中含有大小不一的岩石颗粒。 3、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二、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种类
实验器材:教师课前按比例配好三类土壤的标准土样,放大镜,水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 2、用手指捻一捻。
1
实验现象:土壤中的颗粒大小不同。 实验结论
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沙粒含量多的是沙土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五里小学三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一、填空题(32分)
1、我发现生活在土壤里的小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植物可以利用____________、根吸收的____________和空气中的__________,在叶子里制造养料。
3、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部分。
4、按土壤中所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我们可以把土壤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腐烂的植物和动物的遗体,统称为________。它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肥料。
6、花的各部分构造各具功能: 可以制造划分, 接受花粉 ,
能通过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 保护未开的花。 7、植物依靠 从土壤中吸收养料和水分,依靠 把养料和水分输送给叶和花,把叶通过 产生的“食物”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清水学校 葛秋雪 2013年3月
课堂教学十项要求
一、 教务处严格查备课,不得出现漏课现象;严把备课关,备课部由教研组长
(或备课组长)签字,签字后方可上课。要求一课一签,要求提前一周的备课量。
二、 教学目标(包括作业)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三、 课堂提问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每堂课学生发言别少于10人。 四、 课堂上学生动口、动笔、动手时间不少于10分钟。
五、 教师讲授课不得超过二分之一的时间(小学不得超过15分钟)。 六、 学生课堂违纪,要求课后处理。课堂上批评违纪学生不得超过20秒种,
避免矛盾激化,不得因此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七、 下课前,对授课内容(围绕重点)要有总结(师生均可)。
八、 针对学生实际,留不同质量的作业,不增加学生负担,杜绝惩罚性作业(力
求作业的最佳质量)。
九、 下课10分钟和学生一起活动,听取学生意见,及时反馈。 十、 每节课后,在教案上总结一句话(成功或失败之处)。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
三年级科学下册 - 图文
黄羊镇土塔小学 2015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教 者: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日
1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
科学小实验作文三年级
隔空也能灭火?不可能吧?是不是吹灭的?然而,科学的力量,总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隔空灭火也不再是想象,这一次实验,老师就让我们大饱眼福。
老师首先摆上了实验器材:一个烧杯,一瓶小苏打、一瓶柠檬酸、火源”蜡烛、一个装了水的杯子。刚刚把这些器材放在桌上,大家就开始议论纷纷,开始猜起实验的结果来。老师给蜡烛点上火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操作起来,我们分成了两组。首先把两勺小苏打和两小勺柠檬酸混合并搅拌,我们的操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拿起勺子开始舀,生怕有半点误差,我们也睁大眼睛,仔仔细细地盯着。等操作完,老师再次神秘地说:接下来我们在杯中加入小半杯水,然后迅速倾斜杯子并靠近火源。第一组首先实验,只见他往杯中倒水后,缓缓靠近火源,火苗颤抖了一下并冒出一缕黑烟,但是火苗并没有熄灭,第一组的作文实验以失败告终。我不由得紧张起来;第一组实验失败了,我们也有可能失败,实验成功只能靠我们组了。我们组开始了,颤抖的手拿起了杯子,火苗开始颤抖,似乎有些害怕,我们整个组都屏住呼吸,把水倒进了杯子里,气泡瞬间开始冒出来,就像汽水一样,同时又有一股异味。组员立刻把杯子靠向火苗,刚才嚣张一时的火苗,在气泡猛烈的攻势下,火苗剧烈挣扎了一下,冒出一缕浓烟,就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