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基础理论研究

“法律行为基础理论研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法律行为基础理论研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法律行为基础理论研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法律行为基础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德国民法典》在制定时也坚持了“合同必须严守”的原则,认为合同缔结以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所享受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非依法律的规定,不得变更或解除。王利明著,违约责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337《德国民法典》排斥情势变更原则的观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到了挑战。当时德国货币大幅度贬值,货物奇缺,物价暴涨,引起了许多经济上不能的问题。为此,法院从实际需要出发,一方面充分发挥法律解释的功能,通过对现有法律规则(如给付不能、意思表示错误、瑕疵担保等)进行扩大解释或类推解释,以暂时解决情势变更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德国法院在借鉴学者关于“情势变更”理论的基础上,创设了所谓“法律行为基础”制度,成为近60年来的国民使事务上处理一切情势变更原则问题的固定法律依据。

德国法官接受了学者奥尔特曼提出的“法律行为基础说”,并引用《德国民法典》第157条和第242条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确立了情势变更的一般原则,赋予债务消灭、给付增减和契约解除的效力。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21年的“铁丝案”。原告于1918年向被告订购若干顿铁丝。合同生效后,铁丝价格暴涨,被告拒不给付。下级法院判决被告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帝国法院撤销了原审判决,改判被告免责

法律行为基础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德国民法典》在制定时也坚持了“合同必须严守”的原则,认为合同缔结以后,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所享受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非依法律的规定,不得变更或解除。王利明著,违约责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337《德国民法典》排斥情势变更原则的观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到了挑战。当时德国货币大幅度贬值,货物奇缺,物价暴涨,引起了许多经济上不能的问题。为此,法院从实际需要出发,一方面充分发挥法律解释的功能,通过对现有法律规则(如给付不能、意思表示错误、瑕疵担保等)进行扩大解释或类推解释,以暂时解决情势变更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德国法院在借鉴学者关于“情势变更”理论的基础上,创设了所谓“法律行为基础”制度,成为近60年来的国民使事务上处理一切情势变更原则问题的固定法律依据。

德国法官接受了学者奥尔特曼提出的“法律行为基础说”,并引用《德国民法典》第157条和第242条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确立了情势变更的一般原则,赋予债务消灭、给付增减和契约解除的效力。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21年的“铁丝案”。原告于1918年向被告订购若干顿铁丝。合同生效后,铁丝价格暴涨,被告拒不给付。下级法院判决被告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帝国法院撤销了原审判决,改判被告免责

我国食品安全法基础理论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利。

我国食品安全法基础理论研究

摘 要:随着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食品安全法成了经济法的重点研究领域,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浅析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基本原则;风险分析

一、前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利。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现在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由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食品安全释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将食品卫生界定为”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我国就经历了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转变,这绝不是简单的概念问题,而是表现出了立法理念的变化。由原来的修改食品卫生法转变、升华为制定食品安全法,超越了原来停留在对食品生产、经营阶

我国食品安全法基础理论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利。

我国食品安全法基础理论研究

摘 要:随着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食品安全法成了经济法的重点研究领域,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浅析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基本原则;风险分析

一、前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利。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仅是中国的问题,而且是现在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由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食品安全释义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将食品卫生界定为”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我国就经历了从食品卫生法到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转变,这绝不是简单的概念问题,而是表现出了立法理念的变化。由原来的修改食品卫生法转变、升华为制定食品安全法,超越了原来停留在对食品生产、经营阶

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反思(王利民)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反思

王利民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教授

上传时间:2007-1-8

摘 要:虽然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和形成了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体系框架,但是其理论尚不够成熟和完善。长期以来我国民法学在构筑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过程中,对民事法律行为的一些基本问题在认识与判断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并且已经成为具有定势的思维习惯,甚或是走入了理论误区。

关键词: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

随着我国《民法通则》对民事法律行为制度的确立,我国民法学界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并初步形成了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体系框架。但是,目前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尚不够成熟和完善,在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甚或在一定程度上走入了理论误区,并且已经形成一种具有定势的思维习惯。对此,有进一步进行理论反思与重新探讨的必要。

一、民事法律行为并非本质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又称法律行为,是传统民法的一个专有概念。我国《民法通则》为与其它法律概念相区别,则在“法律行为”前冠以“民事”二字,称之为民事法律行为,同时又运用“民事行为”的概念,以概括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在内的所有行为人设立、变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 朱庆育 中国政法大学 副教授

编者提按: 民法的基本问题是法律行为,而法律行为的核心问题是意思表示。所以,作者在此所谈的是基本问题中的基本问题,是民法学中最核心的问题。“当代德国法学名著”传译了梅迪库斯和拉伦茨等权威著述以来,我国民法学界对此问题的探讨显然深入了许多。然而,关于意思表示和法律行为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尤其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与本质内涵至今并无太多系统全面的考察。朱庆育此文,当为出于大陆法学者之手的发掘开拓之作。文章不仅对上述基本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而且还对若干基本概念及内容给出了独到的、严谨的分析判断与评论。是一篇有资料、有见解、有功力的作品。荐之学界,或可展示少壮派学者的治学精神与风格。 一、问题

“意思表示”概念被18 世纪法学家创造出后,经过百年学术整理,它已成为民法学较为成熟的基本概念之一。学者对意思表示定义的表述多相类似:“行为”为属概念、“将欲发生私法效果之意思表现于外部”为种差。即使偶有差别,亦无关宏旨。同时,作为实现私法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

法律行为概念、结构、分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法律行为

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其具有社会意义,指法律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效果,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交互性。

其具有法律性,指法律行为由法律规定、受法律调整、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首先,法律行为是由法律所调整和规定的行为;其次,法律行为是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所谓发生法律效力,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行为往往是交互性的,处在一定关系之中,或对其他行为有支配力,或受其他行为的支配;二是法律行为一旦形成,就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所谓产生法律效果,指法律行为能够引起人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他们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承认、保护或奖励,也可能会受法律的否定、撤销或惩罚。

其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自然受人的意志的支配和控制,反映了人们对一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一定的利益和行为结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动方式的选择。或者说,正是通过意志的表现,行为才获得了人的行为的性质。在法律行为的结构中,指存在意志和意识能力强弱的差别,即有时候人们完全按照自我意志来实施法律行为,有时候则可能并不完全出于自由意志实施某种行为,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意志的有无问题。在法律上,纯粹无意识的

法律行为概念、结构、分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法律行为

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其具有社会意义,指法律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效果,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交互性。

其具有法律性,指法律行为由法律规定、受法律调整、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首先,法律行为是由法律所调整和规定的行为;其次,法律行为是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所谓发生法律效力,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法律行为往往是交互性的,处在一定关系之中,或对其他行为有支配力,或受其他行为的支配;二是法律行为一旦形成,就受法律的约束和保护。所谓产生法律效果,指法律行为能够引起人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他们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承认、保护或奖励,也可能会受法律的否定、撤销或惩罚。

其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自然受人的意志的支配和控制,反映了人们对一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一定的利益和行为结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动方式的选择。或者说,正是通过意志的表现,行为才获得了人的行为的性质。在法律行为的结构中,指存在意志和意识能力强弱的差别,即有时候人们完全按照自我意志来实施法律行为,有时候则可能并不完全出于自由意志实施某种行为,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意志的有无问题。在法律上,纯粹无意识的

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私法自治的主要工具,私法自治是法律行为的内核。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里,法律行为的具体表现形态不一,但是法律行为作为私法自治的工具是不可替代的。法律行为去除其私法自治的内核之后,存在一些国家管制的因素,但是,国家管制的主要目的依然是为了充分实现私法自治。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这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应当体现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当中,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应当设置总则编,并在其中规定法律行为制度;二是应当放弃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回归法律行为的传统;三是应当扬弃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及效力瑕疵的规定。一、引言法律行为和私法自治都是民法学的核心概念①,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我国学界对此虽早有涉及,但鲜有专门就此进行论述者。史尚宽先生认为:“法律行为为由法律所与人人自由创设法律关系之手段,人人得依其所欲,自由创设法律关系,谓之私法自治(Privatautono-mie)。”[

[内容摘要] 私法自治是私法的最高原则。私法得以自治的基础在于其具有内在的民事法律行为调整机制。正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在调整机制,保障了私法得以自治。未来民法典应以私法自治为基础建立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关键词]私法自治 民事法律行为 基础

行政法律行为理论的梳理与界别(一)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行政法律行为理论的梳理与界别(一)

内容提要:行政法律行为理论是一个中国行政法学界鲜有系统研究的问题。本文着力于行政法律行为理论演化过程的梳理,试图对其作出追本追本溯源式的阐释,为理顺行政法律行为理论作出尝试。作者主张从学理和实务两个层面对行政法律行为进行界别。

关键词行政法律行为法的行为法效意思客观意思

一、问题及研究进路

行政处分(Verwaltungsakt)概念、具体行政行为概念分别是德国行政法(学)、中国大陆行政法(学)上的“基础性”和“功能性”的概念。其“基础性”是因为它们在传统行政法上的核心地位,在“高权行政”模式下,一般的、抽象的行政法规范转化为具体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均依赖于行政机关作成行政处分(或具体行政行为),这种“具体设权性”的功能使得它们成为行政法学理上的行政法律行为概念;而其“功能性”则是指它们是为适应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而设置的“功能创设性”概念,而并非纯粹学理上的的概念,在德国行政法(包括深受其影响的日本、我国台湾的行政法)以及中国大陆的行政法中,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以行政处分(具体行政行为)为前提条件1。基于行政法控制行政权保护人权的基本精神,学理界和司法实务界长期致力于对行政处分概念作扩张性的解释,以起到扩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