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梁家河精神

“青年榜样梁家河精神”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青年榜样梁家河精神”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青年榜样梁家河精神”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青年干部学习梁家河精神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青年干部学习梁家河精神

不忘初心 攻坚克难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在陕西省梁家河村当知青,同当地老百姓一起奋斗7个寒暑的故事。学习之后,我很受感动,很受启发。联系我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下面向大家汇报:

  一是知易行难。****16岁不到,就下乡来到梁家河村当知青。对于一个城市生活的青少年来讲,对农村的认识,完全是从书本上得到的,如何在农村生存下去都是一个问题。但是青年时代的**没有怯步,迎难而上,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他同村民们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帮助老百姓种地、放牛、拉煤车、打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等等,从格格不入,到打成一片,付出了很多艰辛。现在我们年轻人普遍有一种畏难的情绪,知道事情该怎么做,就是不去做,或者在口头上头头是道,做起事来马马虎虎。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在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挑重担,缺少担当。

  二是奢入俭难。**到了梁家河后,经历了四道难关,一是“跳蚤关”,那时候陕西窑洞卫生条件差,有很多跳蚤咬人,咬人后皮肤上会有又红又大的肿包,奇痒无比;二是“饮食关”,当时吃的粗粮多,不会做细,吃了还是感觉饿;三是 “

青年大学习《梁家河》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青年大学习《梁家河》读后感

  纪实文学《梁家河》讲述了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那里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直到40年后习近平重返梁家河,看望他挂念已久的伙伴们、乡亲们的故事。青年习近平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逆境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起“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感情令我感动、贴近思想令我共鸣。

  不畏艰难、厚道实在、淳朴善良是老一辈们的代名词,书中描述的时代已远去,但它留给我们的精神将随着时光的流失显得弥足珍贵。我们绝不能忘记顽强拼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梁家河精神”。书中描述的“团结观”值得我们学习,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在大众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团结是正能量的凝聚。“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这是一种对未知世界不竭探求的向上精神,是对崇高理想信念必胜的坚定精神。

  那么,我们这一代青年基层管理人员该如何淬炼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基层工作者呢?

  我们要向总书记坚如磐石的人生信仰对标看齐,把牢思想之舵。端正工作态度,忠诚党的事业,在平凡的工作

学习《梁家河》有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梁家河》有感

  近日,炼油二部五工区团支部让我们学习了《梁家河》一书,书中内容使我深深触动。本书使用栩栩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生活的七年时光,重现了总书记由一名知青蜕变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记录了总书记和梁家河民众的深厚情感,为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从中获取投身事业、积极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

  书中多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书中的语句,其中“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总书记一步一个脚印,用行动践行了这句话,他和社员群众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等,处处体现出“敢吃第一只螃蟹”的智慧和勇气。他克服各种困难,直面问题和矛盾,从十五岁来到黄土地时的迷惘、彷徨,到二十二岁离开黄土地时的坚定自信,每一步都镌刻着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历史印记。

  书中还提到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专访,对陕北七年生活的念念不忘和群众情怀,那些吃过的苦,流过的汗,慢慢积淀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不畏艰难

党员干部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深刻了解了当时知青下乡的艰苦环境,体会到了知青们对党的坚定信仰,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干部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党员干部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一】

  2018年6月30日,在熟读《梁家河》一书后,我有幸随着区人社局全体党员踏上梁家河这片神圣的土地,近距离参观《梁家河》书中讲述的一幕幕情景、一处处实物,详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时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总书记当年离开北京插队到梁家河,从一个15岁的少年成长到22岁的青年,从被动、抵触地适应这片土地到主动、用心地带领这片土地上生活贫困的乡亲们战天斗地、创造新生活,是这片宽厚包容的土地接纳了当年无依无靠的他,是这里朴实、厚道的乡亲们从自己嘴里省下粮食分给他吃,是这里的黄土地用7年时光磨练了他,让22岁离开梁家河的习近平不再迷惘、不再彷徨,而是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反复阅读《梁家河》一书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从陕北黄土高原上走出来的“人民公仆”——习近平,他身上所承载

《梁家河》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梁家河》观后感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曾作为知青上山下乡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习总书记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在这个小山村的所思所做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应该所思所做,而他的精神也鼓舞着我们青年怀揣梦想,追求真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一、学习他团结群众的精神。

  习总书记青年的一次重要转变在于他的姨夫姨母的一次动说,从这之后,习近平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一个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习总书记的话语告诚我们要融入群众,融入乡村。但是现在社会,很多人不讲团结,只讲利益。作为党员,我们应该以此为戒,团结群众,坚决同这种现象做斗争。

  二、学习他修身实干的精神。

  对习近平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而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读书是提升自身修养和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同时就更需要将所学所想付诸于实践活动中,在梁家河,习总书记自费到绵阳学习,回去后,克服了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办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做干部一定要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他根据村民的需要,先后成立了铁业社和代销店。他把给他奖励的三轮车换成了村民最需要的手扶拖拉机

学习延安・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延安・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进一步强化党性意识,5月16日至18日,镇党委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赴延安党性教育培训班。先后来到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登上了宝塔山,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观看了大型红色舞台剧《延安 延安》。通过察看实物和聆听讲解,了解延安时期党的发展历程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辉煌业绩。此次培训学习革命传统教育、延安精神教育、梁家河初心教育,使我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初心使命,锤炼党性、砥砺心志。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和指挥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积累了治党治国的宝贵经验,培育了延安精神。今天的延安已成为追寻革命先烈足迹,感受艰苦奋斗历程,重温党的光荣历史,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的圣地。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创造了

《梁家河》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梁家河》读后感

  当初,在新华书店第一次看到摆放在书架上的《梁家河》一书,我就径直走过去翻看起来,一下就被习总书记写在扉页的那句话触动到了——作为一个人名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我站在原地一页一页看了快有一半,突然边上有位岁数较大的员工说道:“年轻人,很难得你能看的下去这本书,和你同龄的人都在看一些国外人的畅销书。”我回答道:“那些书我也会去看呀,我们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尽可能博览群书,但我手上的这一本更值得好好读一读!”随后,我便拿着一本《梁家河》到柜台结了账。

  以上是我初识《梁家河》的一段经历,在回去后当天我看完了余下的内容,这次为了写出一些最真实的读后感,我又重新细看了一遍。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初心,各有不同,它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某些经历后凝聚的信念。习总书记在年仅15岁的时候跟随时代的号召来到了贫苦不堪的梁家河插队,而且还经受着严重的牵连。和其他知青一样,习总书记经历了由理想到现实的转变,各种艰难困苦的条件是他们这些城里娃不曾经历过的,甚至还当过“逃兵”

《梁家河》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梁家河》读后感

  一本红色封皮的书,在我的书桌上被翻阅了好几次,因为这本书每读一遍都让我有了新的感悟。

  这本书就是《梁家河》,这是一本讲述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故事,静静地端坐在书桌前,我又一次让我的思绪随着书页,翻转沉醉在梁家河的世界里。他,那年十五岁,一个什么都不懂却充满闯劲和好奇心的城里娃,就这样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来到了这个改变了他人生的地方。它,陕北边陲的一个贫瘠小山村,缺水少油没生气,是这个小山村最真实的写照。当他来到这个叫做梁家河的地方后,才发觉用贫瘠来形容它都不够。在荒凉的梁家河,人们也是第一次见到来自遥远北京的“城里娃”,当村民们看到他将发霉不能吃的面包喂给饥饿的狗时,都纷纷指责他浪费粮食,可是他们不懂他要改变这个贫穷农村的初心。亲密接触后,终于,村民里接受了这个干活“撒奸儿”的他。

  来到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面对着跳蚤臭虫的骚扰,他从最害怕到欣然接受;面对煤油灯熏眼呛鼻,他选择了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面对在冰冷的渠水里打坝的挑战时,他选择身先士卒跳了进去;面对村民对新事物沼气的质疑时,他选择进行试验,成功后又将经验传授给

《梁家河》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梁家河》读后感

  读完了《梁家河》这本书,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做一个共产党人,入党为什么?有了权应该干些什么?一个政党为何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戴?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兴旺?《梁家河》一书记述了习总书记七年知青生活的过程。他十五岁到延安梁家河,体验了农民的疾苦,也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了自己的意志。他以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平易近人,待人忠厚;团结群众,处事公道的人格魅力带领群众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干出了一宗宗、一件件平凡而伟大的事情,从而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拥戴。他从考上大学到参加工作,走上领导岗位,始终都与人民心贴心,体恤百姓疾苦,帮扶贫困,无私奉献……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情怀。他的人生轨迹都有力的回答了我心中的思绪,使我对习总书记品德、才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认为习总书记是一个根正苗红的革命接班人。他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从小受革命家庭的熏陶。虽在文化大革命中父母受政治迫害,自己也受到株连,可是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不移。十五岁下乡到梁家河,他没有怨言,向革命老区人民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埋头苦干,七次写入团申请书,十次写入党申请书,积极努力靠拢党组织。从小立志为人民谋福

研读《梁家河》学习心得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25
【bwwdw.com - 博文网】
研读《梁家河》学习心得

  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理,我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对习总书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书中讲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的成长历程。

  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习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总书记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在梁家河的几年当中习总书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

  知识青年"是习近平同志和那一代到农村插队落户的青年人的标签,事实上他们也用自己知识改变着广大农村的落后习俗,传播着新的知识和文化。他热爱读书。来梁家河插队时,习近平同志带着一个棕箱子,里面装着一箱子书。有马列,也有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