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素的生产菌种
“链霉素的生产菌种”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链霉素的生产菌种”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链霉素的生产菌种”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链霉素的生产
链霉素的生产
链霉素的生产 灰色链霉菌的扩大培养与保藏 链霉素的发酵与过程监控 链霉素的分离与效价测定 灰色链霉菌的扩大培养与保藏
种子扩大培养:简称种子扩培.是发酵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种子扩培所得的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种子扩培的一般过程:斜面菌种 → 一级种子培养(摇瓶) → 二级种子培养(种子罐) → 发酵
? 种子应具备要求
? 总量及浓度能满足要求。
? 生理状况稳定,个体与群体区隔明显。 ? 活力强,移种发酵后,能够迅速生长。 无杂菌污染。
? 种子扩培的目的 ? 接种量的需要。 ? 菌种的训化。
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种子的制备工艺
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
1琼脂斜面 2 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 3摇瓶液体培养 生产种子制备阶段:种子罐扩大培养
斜面孢子培养
? 将砂土管(或冷冻管)保持的链霉菌孢子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于27℃下培养7天。 摇
瓶种子培养 待斜面长满孢子后,制成悬浮液接入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中,于27℃下培养45-48小时,待菌丝生长旺盛。
种子
硫酸链霉素的水解
硫酸链霉素的水解实验
一、原理
硫酸链霉素的水解由温度和ph影响。
碱性水解:硫酸链霉素+H2O????
OH?+其它降解物。
反应速度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式ln?C0?x??lnC0?kt,式中
由始末浓,反应时间的可测量,可以得到反应速度常数k,但此反应的缺点是末浓度不好测。由于吸光度A=ELC(A是吸光度, e是吸光系数, L是单位厚度,C是浓度),上式可变成ln?E??Et??lnE??kt。是斜率为-k的二元一次方程,就容易的k的值。
生成的麦芽酚在酸性溶液下与铁离子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用络合物比色法进行测定。
3
3
+Fe3+ →
在两个温度下分别测得两个常数k。由ln应的活化能E。
kT2kT1?E11从而得到反(?),
RT1T2二、实验用品
722型分光光计1个, 恒温度槽2个, 碘量瓶(150ml)2个 碘量瓶(250ml)一个, 秒表一个, 移液管(20ml)一支, 移液管(5ml)一支, 烧杯(500ml)1个, 量筒(100ml)一个, 广泛ph试纸, 一定量 0.4%硫酸链霉素水解溶液, 2N氢氧化钠溶液, 0.5%的铁试剂。
四、具体实验
㈠ Et的测量:100ml量筒量取1
链霉素生产工艺设计 - 图文
发酵工厂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5000t链霉素生产工艺设计
课程名称: 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 学 院: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班 级: 112100101 学 号: 20 姓 名: 指导老师:
二零一五年 五月
1
目录
1前 言.......................................................................................................................................... 4 2设计任务书 .................................................................................................................................... 5 2
结核分支杆菌耐链霉素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8年第26卷第3期 81
ferontherapyforpatientsseropositiveforthe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MolBiother1990,2:91-95
7 Fleischmann,w.r.,Jr.etal.Orallyadministerdinterferons
exerttheirwhitebloodcellsuppressiveeffectsviaanovel:200-207mechanism.Proc.Soc.Exp.Biol.Med1992,201
8 Baqar,S.,Pacheco,N.D.etal.Modulationofmucosalim-munityagainstcampylobacterJujunibyorallyadministeredcytokines.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3,37:2688-2692
9 Rothwell,N.J.andHopkins,S.J.Cytokinesandthener-voussyst
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与保藏
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与保藏
目前工业规模的发酵罐容积已达到几十立方米或几百立方米。如按百分之十左右的种子量计算,就要投入几立方米或几十立方米的种子。要从保藏在试管中的微生物菌种逐级扩大为生产用种子是一个由实验室制备到车间生产的过程。其生产方法与条件随不同的生产品种和菌种种类而异。如细菌、酵母菌、放线菌或霉菌生长的快慢;产孢子能力的大小;及对营养、温度、需氧等条件的要求均有所不同。因此,种子扩大培养应根据菌种的生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来获得代谢旺盛、数量足够的种子。这种种子接入发酵罐后,将使发酵生产周期缩短,设备利用率提高。种子液质量的优劣对发酵生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放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发酵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种子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菌种细胞的生长活力强,移种至发酵罐后能迅速生长,迟缓期短; (2)生理形状稳定;
(3)菌体总量及浓度能满足大容量发酵罐的要求; (4)无杂菌污染;
(5)保持稳定的生产能力。
第一节 种子的制备过程
在发酵生产过程中,种子
毕业论文(设计)土霉素的生产工艺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土霉素的生产工艺
学生姓名赵刚
学号 0701080221
院系生物技术与制药
专业生物制药
指导教师赵晓红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1 土霉素的生产工艺
摘要: 目的:土霉素生产工艺的概述。 方法:土霉素提取工艺是通过黄血盐-硫酸锌作净化剂协同去除蛋白质等高分子杂质,然后用122-2树脂脱色进一步净化土霉素滤液,最后调pH 至4.8左右结晶得到土霉素碱产品。
关键词:生产工艺;土霉素;黄血盐-硫酸锌
1 土霉素概述
土霉素又称为地霉素或氧四环素,英文名称(Terramycin Oxytetracycline)属于抗菌素的一种,对多种球菌和杆菌有抗菌作用,对立克次体和阿米巴病原虫也有抑制作用,用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斑疹伤寒等,现今主要用于畜禽药及饲料添加剂。土霉素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产品,生产工艺涉及种子培养、发酵、提取、过滤、脱色、结晶、离心和干燥等重要的单元操作和工程概念,通过对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责任公司土霉素的生产工艺的实习,可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 土霉素简介
1.1.1 名称与化学结构式
中文名:土霉素
英文名:OXYtetracycline
化学名:(
菌种鉴定
篇一:菌种鉴定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ICC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有近三十年菌种分类鉴定的历史,拥有先进的生物科学仪器和从事分类鉴定的专业化人员队伍。CICC承担全国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委托鉴定工作,所提供的菌种鉴定与评价技术服务获得“国家工商总局(SCIC)经营许可”,为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生产企业等提供微生物菌种鉴定服务,涉及细菌、酵母、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等多类微生物。菌种鉴定手段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 BIOLOG碳源自动分析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API细菌数值鉴定、功能性分析及功能基因、RAPD、SSCP、TLC薄层层析、全细胞脂肪酸分析鉴定、(G+C)mol%测定、DNA/DNA同源性测定等。
鉴定项目
序号 服务项目 菌种类别
1 纯菌种鉴定(包含形态、理化、分子) 细菌、酵母、放线菌、丝状真菌 2 功能基因鉴定(pheS、gryA、atpD等) 乳杆菌、芽胞杆菌、双歧杆菌 3 产品微生物解析 ――
4 产品污染菌种鉴定 ――
5 菌群分析及纯种分离 ――
6 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氨基酸) 细菌、放线菌
7 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糖) 细菌、放线菌
8 DNA(G+C )mol%含量 细菌、放线菌
9 DNA
纳他霉素发酵生产实验报告 - 图文
生物工程082
纳他霉素的发酵生产、分离纯化及检测
(广州大学 生物工程系,广州510006 )
摘要:本实验利用褐黄孢链霉菌斜面菌种,先取约5个接种环的斜面菌种无菌接种到2瓶种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小时,再分别在无菌条件下用移液枪吸取1mL种子培养基转接到6瓶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48小时后,连续3天吸取菌液进行镜检,菌液OD值测定,并利用500μg/mL的纳他霉素按照0mL,0.2mL,0.4mL,0.6mL,0.8mL,1.0mL加入量制定标准曲线;摇瓶发酵5天后,合并发酵液,离心获得菌泥,采用2倍菌泥体积的95%酒精,pH值在10~10.5搅拌溶解纳他霉素;离心保留上清液,上清液在Ph值在6.5,冰箱静置3h,纳他霉素在等电点析出;离心,保留产物;产物在55℃真空干燥2h,称重获得0.08g的纳他霉素。
关键词:褐黄孢链霉菌;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等电点溶解;真空干燥
引言: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烃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 其分子是一种具有活性的环状四烯化合物,含3个以上的结晶水,其外观白色(或奶油色),为无色、无味的结晶粉末,分子式C33H47NO13,分子量为665.73。微溶于水、甲醇,溶于稀酸、冰醋酸及二甲苯甲酰胺,难溶于大
菌种驯化
工程的调试、运行与管理 第一节 菌种驯育与启动 一、厌氧培菌与启动 1.选取菌种(污泥)
用于厌氧发酵罐启动的厌氧活性污泥叫接种物。沼气发酵过程是多种类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注意接种物的产甲烷活性,因为产酸菌繁殖快,而产甲烷菌繁殖很慢,如果接种物中产甲烷菌(活性污泥)数量太少,常常因为在启动过程中酸化与甲烷化速度的过分不平衡而导致启动的失败。
在确定系统运行温度后,要选择同类工程的活性污泥做接种物(菌种)。是否是相同的菌种,或富集菌种的多少,决定系统启动速度的快慢。由于各地具体条件差异,监测手段不同,启动时的操作方式也不会是一个模式,只能是类似。 条件具备的地方,处理同类废水,接种同类污泥,以保持厌氧微生物生态环境的一致。当地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需要在驯化上下工夫,启动的时间要长些,速度会慢些。厌氧发酵罐排出的活性污泥和污水沟底正在发泡的活性污泥,都可作为选取接种物的对象。接种量约占发酵容积的1/10~1/3,接种量越多,启动速度越快,在此基础上逐渐富集。 2.菌种的驯化与富集
菌种的驯化富集可在新建的发酵罐内进行,也可在其他的容器内进行。取来的厌氧活性污泥(菌种)越多越好,再加入适量的处理原料(数量小于菌种数量的10%份额)。菌种和原料的混
氯霉素的合成
成绩 中国矿业大学
有机合成与设计A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 氯霉素的合成 学 院: 化工学院 班 级: 化工XXX班 学 号: xxx 姓 名: XXX
2014年6月
1
氯霉素的合成
姓名:XXX 化工学院化XXX班
摘要:氯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抑菌抗生素,因其对伤寒病等有疗效,早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现在医学证明它也存在不小的副作用。简要的综述了部分经典的合成路线,并分析了各合成路线的优缺点。
关键字:氯霉素、合成路线、立体结构
前言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的化学名D-苏式-(-)-N-[a-(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1-1) (1-2)
本品为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熔点149-153。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
氯霉素(1-1)是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