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散文改写200字
“归去来兮散文改写200字”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归去来兮散文改写200字”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归去来兮散文改写200字”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归去来兮散文
年初一,接到卢秋老师来自东北的电话,谈画,谈友。其间说到感觉我这两年来很忙,再也难见到我的诗词赏析和国画新作。又谈到关于如何利用零碎时间学习、绘画的个人体会和方法。不知不觉说了很多很多。一位那么遥远的友人,这么多年来一直关注我的动态,并敦促我珍惜时间,授予我学习的方法,实在令我深受感动。
这两年来,种种繁琐的事情让人无法静心于画事。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哪怕只是欣赏,哪怕只是阅读。卢秋老师的电话,把我带回三年前倾情绘画的记忆,那,才是我内心真正喜欢的状态。
放下电话,去了山间。山间空寂清新。金灿灿的油菜花间蝶儿飞舞,茂密的松树上松花开满枝头,粉红的桃花如云霞般轻盈;雄鹰翱翔云天,野鸭漫步江畔。大自然的一切随心而随性,不曾受任何的牵绊与约束。可叹人是万物之灵,却受着许多有形无形的束缚。
从山间回来,第二天,兴之所至,铺纸,调墨色,挥画笔,画下从山中折回的松枝。绘画的时候,恰好耳畔流淌着一首老歌《情义两心坚》,轻轻的曲调,契合着此刻的心境,仿佛,又重回从前专心在百叶窗下作画的日子,心无旁骛。画毕,不假思索地题款为《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真情表白。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
归去来兮辞原文
序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1)。幼稚盈室,缾无储粟(2),生生所资,未见其术(3)。亲故多劝余为长吏(4),脱然有怀(5),求之靡途(6)。会有四方之事(7),诸侯(8)以惠爱为德,家叔以(9)余贫苦,遂见(10)用于小邑。于时风波(11)未静,心惮远役(12),彭泽(13)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4)。何则(15)?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16)。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7)。尝从人事(18),皆口腹自役(19)。于是怅然(20)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21),当敛裳宵逝(2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3),情在骏奔(24),自免去职。仲秋(25)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26),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27)十一月也 。 正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
导入:人们说《归去来兮辞》是“诗人辞仕归隐的宣言书”,那么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明确:“归”字。
既然是“归”字,那么我们需要明白两个问题: 1. 作者为何而归? 2. 作者将归向何处? 一、解读文本
(一)简析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段,回答作者为何而归? 明确:田园将芜——客观原因
心为形役,惆怅独悲——主观感受
已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深刻反思
这些都是作者归隐的原因,而且是层层深入,显然离开官场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
(二)作者归向何处?(先由学生自由发挥) 明确:陶渊明归家→归隐→归天命
学生回答:归家(第二自然段),归田园(第三自然段)
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概括出归家和归隐。归田园不能充分概括出第三段所描写的内容,因为第三段多了议论抒情的段落,使得这段描写不是表面上的归田园。
1. 第二自然和第三自然段有什么不同?(为何一个是归家,一个是归隐?) 明确:第一:描写归来的地点不同。归家:“入室”“眄庭柯”“倚南窗”“审容膝”“园日涉”“门常关”。概括起来讲就是:回家自喜,新鲜舒适。——这是新鲜感为消的刚到家的初期。
归隐:“亲戚”“琴书”“农人告余以春及”“或命巾车”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
导入:人们说《归去来兮辞》是“诗人辞仕归隐的宣言书”,那么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明确:“归”字。
既然是“归”字,那么我们需要明白两个问题: 1. 作者为何而归? 2. 作者将归向何处? 一、解读文本
(一)简析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段,回答作者为何而归? 明确:田园将芜——客观原因
心为形役,惆怅独悲——主观感受
已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深刻反思
这些都是作者归隐的原因,而且是层层深入,显然离开官场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
(二)作者归向何处?(先由学生自由发挥) 明确:陶渊明归家→归隐→归天命
学生回答:归家(第二自然段),归田园(第三自然段)
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概括出归家和归隐。归田园不能充分概括出第三段所描写的内容,因为第三段多了议论抒情的段落,使得这段描写不是表面上的归田园。
1. 第二自然和第三自然段有什么不同?(为何一个是归家,一个是归隐?) 明确:第一:描写归来的地点不同。归家:“入室”“眄庭柯”“倚南窗”“审容膝”“园日涉”“门常关”。概括起来讲就是:回家自喜,新鲜舒适。——这是新鲜感为消的刚到家的初期。
归隐:“亲戚”“琴书”“农人告余以春及”“或命巾车”
归去来兮辞教案
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归去来兮辞 第 1 课时 总课时: 编制日期:2013.9.8 审批人: 编制人:胡小丹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
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
一词多义,了解“以、而、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二、文学常识
陶渊明大约
归去来兮辞教案
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归去来兮辞 第 1 课时 总课时: 编制日期:2013.9.8 审批人: 编制人:胡小丹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
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
一词多义,了解“以、而、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二、文学常识
陶渊明大约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12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淄博十七中 王淑英
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是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走进自然”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陶渊明。这篇文章也是2003年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时我抽到的课题。根据文本特点和文本在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本文如下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辞官归隐、放飞心灵的欢快喜悦之情。
2、品味语言,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落实文言知识点。 学习重点:
1、把握文意,体会感情。 2、落实文言知识点:
(1)实词活用:怡、日、悦、乐、棹、善 (2)重要虚词:以
(3)文言句式: 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乐夫天命复奚疑?
学习难点:
1、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让学生在体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理解陶渊明的辞官归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坚守高贵、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
学习时间为1课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当代作家周国平在他的《灵魂只能独行》一书里讲了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个典故:有一次苏轼饭后踱步,他掂着大肚子问他的侍从:我这
归去来兮辞上课教案
设计合理,好操作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以诵读、讨沦、点拨为主,重点在通过解读课文。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文体;诵读课文,把握节奏,学习小序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欧阳修
2、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陶渊明!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归去来兮辞》默写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 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归去来兮辞》 中,当我们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能够感受到陶渊明“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3、《归去来兮辞》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 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 表现山野的宁静与恬淡,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强 调自然的生机,让自然田园倍添诗情画意。
5、《归去来兮辞》中直接交代诗人归隐缘由的句子: ___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7、《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历 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8、《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归去来兮辞》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 篇二:《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教学重点: 1、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二、了解作都及解题
1、学生读注解① ,明确虽要识记的内容。
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他29 岁才出仕。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吏的品格。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渴望有所作为,但生逢乱世,又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再加上“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所以几仕几隐,在41 岁那年,他毅然拂袖归田,矢志躬耕,直至终老。
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在归隐以后,对农村生活有所体验,写出了不少描述美好的田园风光和抒发自己恬静闲适心情的作品,反映了他厌弃官场生活的思想感情。另外,也写了一些抒发政治理想和关心政局的作品,说明他对政治始终没有忘怀。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 2、【题解】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