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aco器件仿真实例
“silvaco器件仿真实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silvaco器件仿真实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silvaco器件仿真实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Silvaco工艺及器件仿真2
4.1.7栅氧厚度的最优化
下面介绍如何使用DECKBUILD中的最优化函数来对栅极氧化厚度进行最优化。假定所测量的栅氧厚度为100Å,栅极氧化过程中的扩散温度和偏压均需要进行调整。为了对参数进行最优化,DECKBUILD最优化函数应按如下方法使用:
a. 依次点击Main control和Optimizer…选项;调用出如图4.15所示的最优化工具。第一个最优化视窗显示了Setup模式下控制参数的表格。我们只改变最大误差参数以便能精确地调整栅极氧化厚度为100Å;
b. 将Maximum Error在criteria一栏中的值从5改为1;
c.
接下来,我们通过Mode键将Setup模式改为Parameter模式,并定义需要优化参数(图4.16)。
图4.15 DECKBUILD最优化的Setup模式
图4.16 Parameter模式
需要优化的参数是栅极氧化过程中的温度和偏压。为了在最优化工具中对其进行最优化,如图4.17所示,在DECKBUILD窗口中选中栅极氧化这一步骤;
图4.17 选择栅极氧化步骤
d. 然后,在Optimizer中,依次点击Edit和Add菜单项。一个名为Deckbuild:Parameter Defin
Maxwell仿真实例
MAXWELL 3D 12.0
BASIC EXERCISES
1. 静电场问题实例:平板电容器电容计算仿真
平板电容器模型描述:
上下两极板尺寸:25mm×25mm×2mm,材料:pec(理想导体) 介质尺寸:25mm×25mm×1mm,材料:mica(云母介质) 激励:电压源,上极板电压:5V,下极板电压:0V。 要求计算该电容器的电容值
1.建模(Model)
Project > Insert Maxwell 3D Design
File>Save as>Planar Cap(工程命名为“Planar Cap”)
选择求解器类型:Maxwell > Solution Type> Electric> Electrostatic 创建下极板六面体
Draw > Box(创建下极板六面体) 下极板起点:(X,Y,Z)>(0, 0, 0) 坐标偏置:(dX,dY,dZ)>(25, 25,0) 坐标偏置:(dX,dY,dZ)>(0, 0, 2) 将六面体重命名为DownPlate
Assign Material > pec(设置材料为理想导体perfect conductor) 创建上极板六面体
Draw > Box(创建下极板六面体) 上
OptiSystem仿真实例 - 图文
OptiSystem 仿真软件实例
OptiSystem 仿真实例
目 录
1 光发送机(Optical Transmitters)设计 1.1 光发送机简介
1.2 光发送机设计模型案例:铌酸锂(LiNbO3)型Mach-Zehnder调制器的啁啾(Chirp)
分析
2 光接收机(Optical Receivers)设计 2.1 光接收机简介
2.2 光接收机设计模型案例:PIN光电二极管的噪声分析
3 光纤(Optical Fiber)系统设计 3.1 光纤简介
3.2 光纤设计模型案例:自相位调制(SPM)导致脉冲展宽分析
4 光放大器(Optical Amplifiers)设计 4.1 光放大器简介
4.2 光放大器设计模型案例:EDFA的增益优化
5 光波分复用系统(WDM Systems)设计 5.1 光波分复用系统简介
5.2 光波分复用系统使用OptiSystem设计模型案例: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AWG )
的设计分析
6 光波系统(Lightwave Systems)设计 6.1 光波系统简介
6.2 光波系统使用OptiSystem设计模型案例:40G单模光纤的单信道传输系统设计
7 色散补偿(Disp
Maxwell仿真实例 - 图文
MAXWELL 3D 12.0
BASIC EXERCISES
1. 静电场问题实例:平板电容器电容计算仿真
平板电容器模型描述:
上下两极板尺寸:25mm×25mm×2mm,材料:pec(理想导体) 介质尺寸:25mm×25mm×1mm,材料:mica(云母介质) 激励:电压源,上极板电压:5V,下极板电压:0V。 要求计算该电容器的电容值
1.建模(Model)
Project > Insert Maxwell 3D Design
File>Save as>Planar Cap(工程命名为“Planar Cap”)
选择求解器类型:Maxwell > Solution Type> Electric> Electrostatic 创建下极板六面体
Draw > Box(创建下极板六面体) 下极板起点:(X,Y,Z)>(0, 0, 0) 坐标偏置:(dX,dY,dZ)>(25, 25,0) 坐标偏置:(dX,dY,dZ)>(0, 0, 2) 将六面体重命名为DownPlate
Assign Material > pec(设置材料为理想导体perfect conductor) 创建上极板六面体
Draw > Box(创建下极板六面体) 上
OptiSystem仿真实例 - 图文
OptiSystem 仿真软件实例
OptiSystem 仿真实例
目 录
1 光发送机(Optical Transmitters)设计 1.1 光发送机简介
1.2 光发送机设计模型案例:铌酸锂(LiNbO3)型Mach-Zehnder调制器的啁啾(Chirp)
分析
2 光接收机(Optical Receivers)设计 2.1 光接收机简介
2.2 光接收机设计模型案例:PIN光电二极管的噪声分析
3 光纤(Optical Fiber)系统设计 3.1 光纤简介
3.2 光纤设计模型案例:自相位调制(SPM)导致脉冲展宽分析
4 光放大器(Optical Amplifiers)设计 4.1 光放大器简介
4.2 光放大器设计模型案例:EDFA的增益优化
5 光波分复用系统(WDM Systems)设计 5.1 光波分复用系统简介
5.2 光波分复用系统使用OptiSystem设计模型案例: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AWG )
的设计分析
6 光波系统(Lightwave Systems)设计 6.1 光波系统简介
6.2 光波系统使用OptiSystem设计模型案例:40G单模光纤的单信道传输系统设计
7 色散补偿(Disp
OptiSystem仿真实例 - 图文
OptiSystem 仿真软件实例
OptiSystem 仿真实例
目 录
1 光发送机(Optical Transmitters)设计 1.1 光发送机简介
1.2 光发送机设计模型案例:铌酸锂(LiNbO3)型Mach-Zehnder调制器的啁啾(Chirp)
分析
2 光接收机(Optical Receivers)设计 2.1 光接收机简介
2.2 光接收机设计模型案例:PIN光电二极管的噪声分析
3 光纤(Optical Fiber)系统设计 3.1 光纤简介
3.2 光纤设计模型案例:自相位调制(SPM)导致脉冲展宽分析
4 光放大器(Optical Amplifiers)设计 4.1 光放大器简介
4.2 光放大器设计模型案例:EDFA的增益优化
5 光波分复用系统(WDM Systems)设计 5.1 光波分复用系统简介
5.2 光波分复用系统使用OptiSystem设计模型案例: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AWG )
的设计分析
6 光波系统(Lightwave Systems)设计 6.1 光波系统简介
6.2 光波系统使用OptiSystem设计模型案例:40G单模光纤的单信道传输系统设计
7 色散补偿(Dispe
实验一、半导体器件仿真实验
实验一、半导体器件仿真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multisim10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学会用multisim10软件进行仿真测试及绘制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3) 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4) 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
二、计算机仿真实验内容
2.1半导体二极管伏安特性仿真实验
(1)二极管正向特性测试仿真电路如图1.1所示。改变RW阻值的大小,可以改变二极管两端正向电压的大小,从而其对应的正向特性参数。
1Rw1.5kΩ50%Key=AV13 V 2R2100ΩU1DC 10MW3+U31.840m-A4DC 1e-009WD11N916++0.810-V0.626-VU2DC 10MW0
图1.1 测试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实验电路
在仿真电路图1.1中,依次设置滑动变阻器RW触点至下端间的电阻值,调整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启动仿真开关,将测得的VD、ID及换算的rD的数值填入表1.1中,研究分析仿真数据。
表1.1 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测量数据
10% 20% 30% 50% 70% 90% VD/mV ID/mA rD? VD/? ID (1) 二极管反向特性测
准滑动模态控制matlab仿真实例
准滑动模态控制
2.8.1准滑动模态控制
在滑动模态控制系统中,如果控制结构的切换具有理想的开关特性,则能在切换面上形成理想的滑动模态,这是一种光滑的运动,渐进趋近于原点。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存在时间上的延迟和空间上的滞后等原因,使得滑动模态呈抖振形式,在光滑的滑动上叠加了抖振。理想的滑动模态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滑动模态控制均伴随有抖振,抖振问题是影响滑动模态看控制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
所谓准滑动模态,是指系统的运动轨迹被限制在理想滑动模态的某一?领域内的模态。从相轨迹方面来说,具有理想滑动模态的控制是使一定范围内的状态点均被吸引至切换面。而准滑动模态控制则是使一定范围内的状态点均被吸引至切换面的某一?领域内,通常称此?领域为滑动模态切换面的边界层。
在边界层内,准滑动模态不要求满足滑动模态的存在条件,因此准滑动模态不要求在切换面上进行控制结构的切换。它可以在边界层上进行结构变换的控制系统,也可以根本不进行结构变换的连续状态反馈控制系统。准滑动模态控制在实现上的这种差别,使它从根本上避免或削弱了抖振,从而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连续系统中,常用的准滑动模态控制有以下两种方法: (1) 用饱和函数sat(s)代替理想滑动模态中的符号
Maxwell基础教程仿真实例 - 图文
说明:部分操作因版本不同存在差异
1. 静电场问题实例:平板电容器电容计算仿真
平板电容器模型描述:
上下两极板尺寸:25mm×25mm×2mm,材料:pec(理想导体) 介质尺寸:25mm×25mm×1mm,材料:mica(云母介质) 激励:电压源,上极板电压:5V,下极板电压:0V。 要求计算该电容器的电容值
1.建模(Model)
Project > Insert Maxwell 3D Design
File>Save as>Planar Cap(工程命名为“Planar Cap”)
选择求解器类型:Maxwell > Solution Type> Electric> Electrostatic(静电的) 创建下极板六面体
Draw > Box(创建下极板六面体) 下极板起点:(X,Y,Z)>(0, 0, 0) 坐标偏置:(dX,dY,dZ)>(25, 25,0) 坐标偏置:(dX,dY,dZ)>(0, 0, 2) 将六面体重命名为DownPlate
Assign Material > pec(设置材料为理想导体perfect conductor) 创建上极板六面体
Draw > Box(创建下极板六面体) 上极板起点:(X,Y,Z)
i2c学习仿真实例
I2C串行总线概述
1.I2C总线的接口
I2C总线是PHLIPS公司推出的一种双向串行总线,用于与主机相连接。总线的长度可高达8m,最多可支持40个器件。
I2C总线只有两根双向信号线。一根是数据/地址线SDA,另一根是时钟线SCL。所有连接到I2C总线上的设备的串行数据线都连接到总线的SDA上,而设备的串行时钟线都连接到总线的SCL上。
一个单片机外围系统可以扩展多个I2C总线器件,每个器件需要设定不同的地址。每个接到I2C总线上的器件都有唯一的地址。主机与其它器件间的数据传送可以是由主机发送数据到其它器件,这时主机即为发送器。由总线上接收数据的器件则为接收器。
I2C总线通过上拉电阻接正电源。当总线空闲时,两根线均为高电平。连到总线上的任一器件输出的低电平,都将使总线的信号变低,即各器件的SDA及SCL都是线“与”关系。
2. I2C总线器件的地址
I2C总线是由数据线SDA 和时钟线SCL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受数据。在单片机与被控器件之间、器件与器件之间均可进行双向信息传送。器件地址共7位,它与方向位构成了I2C总线器件的寻址字节SLA。 I2C总线器件的寻址字节SLA 位 D7 D6 D5 D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