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课标变化
“2021版课标变化”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021版课标变化”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21版课标变化”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七下课标变化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下册 教材介绍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六章实数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4课时
第六章实数 8课时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7课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2课时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1课时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课时 第五章的主要变化
1.在5.3.2节出现“证明”,并用例、习题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会填关键步骤和理由。 2.正文及小结中渗透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六章的主要变化
1.只要求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
2.只要求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 小结中阐述数的扩充与运算的发展。 第七章的主要变化
1. 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相对位置 2.将一个多边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 第八章的主
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
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一、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 “6条”改“5条”: 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 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教学活动(合并)——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二、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三、关于
2011版课标
2011版化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方面,同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化学学科的上述特征,对新时期化学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课程性质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
2011版语文课标解读
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建国以来,我们历经了八次课改,但是,唯有这第八次课改力度之大,理念之新。这次课改也已历经了12年了,12年来涌现了好的经验,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现象。与改革初期减 轻师生的课业负担的愿望没有实现。那么,如何切实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享受语文教育的快乐?2011版新课标做了调整。
新课标体现了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四个加强。下面有崔峦老师的讲话精神加之自己的理解向大家来介绍。
一、四个坚持。
1、坚持了原课标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对语文素养概念更清楚了。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0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利用好这个特点进行母语教学,发挥好对学生情感所起的作用。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利用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特点
高考模拟复习讲义课标版英语
编号: 呈送:
《高考复习讲义课标版·英语》
策划方案
目录
一、 策 划 宗 旨 二、 总 体 要 求 三、 全 书 目 录 四、 写 作 纲 目 五、 编 写 体 例
郑州天星教育图书策划有限公司
2009-11-15
1
策划宗旨 本书针对2011年新课标高考第一轮复习,以新课标教材(人教、牛津、外研和北师版)内容为基础,以高考考查点为切入点进行编写,强调高三一轮复习的有效(抓基础中的重点考点,弥补薄弱环节)、全面(词汇、句型、语法)、实用(瞄准高考设臵练习)。对高中英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构建丰富扎实的知识网络。整体上以讲练结合为原则,突出重点,点面兼顾,强调实用高效。
钩。具体条目见协议。
总体要求 ?在本书中要充分体现编委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教研成果,稿件质量与稿酬挂
?要坚持正确文化导向,避免出现政治性错误或涉及敏感话题。内容严禁抄袭他人作品,如果出现侵权事宜,文责自负。
?要严格按照写作大纲要求,保持图书体例的一致性。如对写作大纲有异议,须与我方协商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编委在认真研究新课标的前提下,在内容写作上全面反映并体现新课标指导下的命题特色。
?编写注意抓关键与重点,注意知识的
2011版品德与生活课标总试题
1
一、简答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分别有哪些?(6分) 答: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
A: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B: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 2)试就其中一种活动形式举例说明。(4分)
答:(略)
2、请简要介绍品德课程开放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开放?(10分)
答:开放性具体包括了以下几方面:教材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核心是什么?(10分)
答:性质:(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核心:(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教学活动设计
试着运用《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理
2017版高中物理课标试题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测试题
物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新课标提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 )自信 A.信仰 B.理想C.文化D.信念
2.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模型建构”是属于哪一类核心素养( ) A.物理观念 B.科学思维 C.科学探究 D.科学态度与责任 3.新课标课程方案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所有学生( ) A.必修B.必考C.选修选考D必修选考
4.新课标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更新了教学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 ),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A.科学化B.社会化C.情景化D.生活化
5.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 )
A.发展规律B.运动规律C.变化规律D.作用规律
6.高中物理课程在结构上注重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 )和科学实践作为必修模块内容。 A.基础知识B.科学知识C.
《位置》课标要求
《位置》重难点突破
湖北省武汉市育才小学 李 青 等(初稿)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 王 钊(修改)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青山(统稿)
一、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突破建议:
1.充分利用情境,不要急于抽象。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呈现的各种具体情境图,引导学生探究(在平面中)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方法。第一课时在熟悉的教室座位情境中,引导学生明确“行、列的含义”“确定行、列的一般规则”“用数对表示某个同学的位置”,体会到唯一性,一步一步,层层推进,为第二课时的抽象打下基础。本课时还要完成练习五中的第1题至第5题,每道题都是在生活情境中巩固应用数对。教师要变化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巩固数对。
2.结合具体情境,亲历建模过程。在本节课中,要从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真实地展开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教学时可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结合具体的情境,说一说张亮同学的位置。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表示方法会各不相同。
第二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抽象,揭示行、列的含义以及确定行、列的一般规则,引出数学表示方法──“数对”,感受到“数对”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第三步,能用“数对”表示示意图上或班级同学的位置,以及根据所
小学课标及推荐古诗80首(拼音版)
小学必背80首古诗(拼音版) 01 咏鹅 骆宾王
é 鹅 qū 曲 bái 白 hōng 红 é , 鹅 xiàng xiàng 项 向 máo fú 毛 浮 zhǎng bō 掌 拨 , tiān 天 lǜ 绿 qīng 清 é 鹅 gē 歌 shuǐ 水 bō 波 , 。 , 。 0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敕 勒 川 tiān sì qióng 天 似 穹 tiān cāng cāng 天 苍 苍 fēng chuī cǎo 风 吹 草 , lú 庐 , dī 低 yīn shān 阴 山 lǒng , 笼 yě máng 野 茫 xiàn niú 见 牛 03 春晓 孟浩然
chūn 春 chù 处 yè 夜 huā 花 mián 眠 chù 处 lái 来 luò 落 bù 不 wén 闻 fēng 风 zhī 知 jué 觉 tí 啼 yǔ 雨 duō 多 xiǎo 晓 niǎo 鸟 shēng 声 shǎo 少 , 。 , 。 xià 下 gài 盖 máng 茫 yáng 羊 。 sì 四 , 。 yě 野 。 04 回乡偶书 贺知章
shào 少 x
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11版) - 图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