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德性教师
“如何养成德性教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如何养成德性教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如何养成德性教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的德性及其养成
教师德性及其养成
1.教师的德性
1)教师德性的含义。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第一,教师德性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负担起其教师角
色的品质;
第二,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
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
第三,教师的德性还表现为,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2)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 (1)教师善。
教师善,指教师对学生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学生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善的两个要件:第一,教师善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
要; 第二,教师善的动机与结果应该实现统一。
(2)教师爱
教师德性是内在的,需要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形成。教师德性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职业角色品质,如荀子所说:“化性起伪”、“积
善成德”和“继善成性”。
教师爱的三元素:“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台湾学者高振东先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
教师的德性及其养成
教师德性及其养成
1.教师的德性
1)教师德性的含义。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第一,教师德性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负担起其教师角
色的品质;
第二,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
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
第三,教师的德性还表现为,在教师对为师之道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2)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 (1)教师善。
教师善,指教师对学生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师责任与义务之毫不推卸的遵循、对学生人格尊重和对受教育者负有高度责任的认同。教师善的两个要件:第一,教师善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
要; 第二,教师善的动机与结果应该实现统一。
(2)教师爱
教师德性是内在的,需要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形成。教师德性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职业角色品质,如荀子所说:“化性起伪”、“积
善成德”和“继善成性”。
教师爱的三元素:“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台湾学者高振东先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
如何努力修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自我修炼,锻造师魂,为人师表
E网琴声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育需要教师用其诗性智慧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用孩子们喜爱的教育方式,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戴。教育场景的变化,教育者的变化,小朋友的变化等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对会使学生的心绪发生或大或小的心理波动。教师要能够看到学生这种心理的变化,并随之采取相应的措施,充以自己的言行启迪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渐培养他们的良性言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启发、引导或强化孩子的行为意识,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努力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经常犯错误、屡教不改的孩子。努力地找到这个闪光点,然后放大,这就使得他的正确行为会增多,那么错误行为就会相对减少。再适时的抓住学生的表现动机,进行迁移。教师要以身作则,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人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爱心是具备良好人格的基础。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
人降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
浅谈教师阅读习惯的养成
目 录
一、 论文提纲----------------------------------------------------2
二、 内容摘要、关键字----------------------------------------3
三、 正文 ----------------------------------------------------4-14
四、 参考文献--------------------------------------------------15
1
论 文 提 纲
一、一则故事的引思,提出论点。 二、理论依据
(一)、教师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作为一个自然人,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2、作为一名教师,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3、作为将来或现在的人之父母,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二)教师阅读习惯养成的前提条件。 1、会选择阅读的书籍。 2、了解阅读的方法。 3、会做读书笔记。 三、实施策略 1、以生促读 2、以子促读
3、以制定读书计划促读 4、以写促读 5、以结交读伴儿促读 四、阅读重要性的深思
2
内容摘要、关键字
[内容摘要]: 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时代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人不断提
升自身素
如何把自己培养成社会精英骨干
请各组成员针对下列32条内文,如何把自己培养成社会精英骨干,请由全体组员透过”五才管理2011群”共同讨论推选出前15条.
(在线讨论时间15分钟)
1.别为你自己和别人下定论,你所看到听到的可能只是一面,为这个失去可能的朋友,很不值。
2.你可以有喝醉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但是你要明白和真正的朋友一醉才能让伤心事方休,否则,你只会是别人的谈资和笑柄。
3.如果你的个性让很多人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个性是失败的,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能排斥。
4.别怕丢人,如果你实在不行就别怕丢人,行的话,建议你们-去追求丢人,那是一种成功的尝试,至于为此笑话你的人,你可以把他们从你将来人生对手的名单中排除了,所以你也不要笑话那些上台丢人的人。
5.你的确要学得有心计,但是记住,永远记住,在社会上要胜利的唯一的方法永远只是一个,那就是实力,永远不用怀疑。
6.你可以看不惯一些东西,但是你应该学会接受,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永远不会来适应你,但要和同流合污划清界限。
7.好汉不吃眼前亏,但是在很多时候,要冷静下来,多收集一些数据材料,想更明白点再说,别去争论,可以回忆一下,你会发现,人不可能赢得争论,可以说,争论所提级的话题都是不值得去争论的。
8.
法官德性是法治之力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法官德性是法治之力量
作者:王申
来源:《东方法学》2016年第02期
内容摘要:我们对法官职业伦理的关注的不是规范,而是规范的理由。法官德性是保持法官诚信与司法清廉的品性。司法倘若没有伦理标准,司法的任何活动都不会存立。法官道德律具有独一无二的内在性和无条件的价值,且仅以法官为体现。法官令人敬畏的身份和地位就是保持清廉与诚信的品性。因为正义的理念促使法官自己觉得有义务根据清廉与诚信的要求行事。司法廉洁是决定法官道德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是从司法整体秩序出发对法官素质与内在修养的考量。我们的司法需要一个崭新的法官道德秩序。遵循法官道德法则的意向是出自于法官的司法义务而不是出自法官的自愿与好感,而法官能够处于其中的那种道德状况,其实就是法官德性,也就是法官司法中的道德意向。法官德性的真正力量就是法官道德法则的强制。既然法官道德制度建设的目的是孕育正义美德,并由此遏制与正义美德不相容的愿望与抱负,那么我国法官德性建设的理想正义观就能进一步地完善起来。 关键词:司法伦理 法官道德 伦理建构 法治力量
法官职业伦理问题在当代中国的提出,是缘于整个
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优秀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的
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优秀党员 把优秀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
天台小学“双 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搭建骨干教师至优秀党员、优秀党员至骨干教师的发展平台,形成有利于教师发展成才的“双培”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实现人才强校战略,创建品牌学校。
二、组织领导
“双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郑权 朱育红
成 员:洪献珍 刘利平 王军 何利 李红伟 三、培养计划与目标
在3—5年时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将5名骨干教师培养成优秀党员,将5名优秀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通过双向培养活动,使一批优秀党员成长为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新时代骨干教师,使一批骨干教师成长为思想进步、作风扎实、业务精良的优秀党员,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促进人才的双向发展,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四、培养措施
(一)将骨干教师培养成优秀党员
1、确定对象:①指标:5人。②年龄:35岁以下。③条件:A、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修养好。B、区、市、省、国家认定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C、主管学校教研工作或担任学科教研组长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养成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养成
作者:吴娓
来源:《当代教育探索》2013年第13期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历来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祖国花园辛勤的园丁。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上,教师都被认为是道德模范,也因此而普遍享有大家的敬仰和尊敬。 有些教师甚至是校长真的对得起这份重视和尊敬吗?仅仅因为是教师,我们就能相信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准吗?仅仅因为是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可以减少对其的监管和控制码?仅仅靠自我约束来履行其的职业道德,我们的家长放心吗?我们的社会放心吗?
目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案例屡见不鲜,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受贿现象普遍存在。
笔者曾听一个朋友讲述,他的儿子因为没有送购物卡,只能坐到班级的最后面,直到其父亲给教师送了2000元的购物卡后,孩子才能坐到看的见黑板的位置。这类教师群体中的受贿案件广泛存在。因其影响面不大,故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
二、私办补习班,轻视课堂。
某师范大学附属二小的数学教师,自己私自办补习班,并召集本班学生报名上他的补习班。在补习班上,这名教师讲授考试的题目,最后致使,所有上他的补习班的学生成绩优异,没有上他的补习班的学生成绩较差,以此迫使本班学生都去上他的补习班,而补习班的收费更是不菲。
三、体罚严重,
论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
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20卷第2期2005年6月 柳 州 师 专 学 报JournalofLiuzhouTeachersCollegeVol.20No.2June2005
论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
伍新德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广西柳州545004)
摘 要:在科学与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人们对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和艺术以及骄人的业绩,,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关键词:优秀教师;人文素养;养成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04
一、基础上,而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气质、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它对优秀教师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素养是优秀教师完美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三)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上成熟的标志,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的学识、修养、兴趣、特长等个性化特点,促成了教师教学风格的个别差异性[2]。
如前文所言,人文素养是一种建立在对一定的人文知识拥有和内化基础上,而形成一定的学识和修养的心理特征,它反映
传统德性资源与现代公民德性的培养-2019年精选文档
传统德性资源与现代公民德性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性资源,这些德性资源对于现代中国公民的德性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一、人的德性和公民德性的基本意蕴 (一)人的德性概念
人的德性是古今中外学者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德性伦理学正是这种思考的结晶。在西方,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德性伦理学研究的先河,后世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自己独创性的观点,如,斯宾诺莎认为德性就是力量,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予以了神学解读,麦金太尔继承和发扬了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传统。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那些值得称赞的品质。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称那些值得称赞的品质为德性”[1]。人显然是德性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的德性就是既使得一个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动的品质。”[1](45)
斯宾诺莎认为德性即人的力量自身,他指出:“德性与力量我理解为同一的东西。换言之(据第三部分命题七),就人的德性而言,就是指人的本质或本性,或人所具有的可以产生一些只有根据他的本性的法则才可理解的行为的力量。”[2]这种力量为人的本性所决定,人的本性首先是保存自我,因此,一个人
愈能保持他的存在,他便愈具有德性,斯宾诺莎指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