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涂色的正方形 苏教版教案
“表面涂色的正方形 苏教版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表面涂色的正方形 苏教版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表面涂色的正方形 苏教版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正方形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课题 作者及 工作单位
基本信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正方体的表面积 桑植县长潭坪学校 王森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 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 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 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总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 ③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 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过程与方法: ①知识产生的过程: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求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或跟表面积有关的问题,如工业生产中需要的包 装盒,装潢时对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外包装,建筑时要粉刷墙壁等。 ②掌握知识的过程:复习导入,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分组讨论 正方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棱平均分的份数 小正方体的个数3面涂色的个数 2面涂色的个数 1面涂色的个数
28 8 0 0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3面涂色 ?个
2面涂色?个
1面涂色 ?个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合作探究: 1. 如下图,能切成多少个小正方体? 活动一: 2.切成的小正方体中,3面涂色、2面涂色、1面涂 色的各有多少个,分别在原正方体的什么位置?填 仔细观察,找一找,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写“自主学习单”的表格1。 有多少个?它们在原正方体的什么位置 ? 3.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3面涂色
顶点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活动二:2面涂色的是多少个?它们在原正方体的 什么位置?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2面涂色
棱的中间
苏教版六上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公开课
活动三:1面涂色的是多少
正方形专题
正方形专题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为对角线BD上一点,PM⊥BC于点M,PN⊥CD于点N, 求证:AP=MN
DA
PN
BMC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为对角线AC上(异于A、C)一动点,PE⊥PD交直线BC于点E。 试求:①线段PE与P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②作EF⊥AC于F,试求PF的值
ACAB
PE
FCD
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点,过O点作OE⊥OF分别交DC于E,交BC于F,∠FEC的平分线EP交AC于P,请写出线段EF与OP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DC OE
P AFB
4、如图1,P为正方形ABCD边CD上一点,E在CB的延长线上,BE = DP,∠CEP的平分线交正方形的对角线AC于点F.(1)求证:AE = AF;(2)如图2,AM⊥PE于点M,FN⊥PE于点N,求证:AM + FN = AD; (3)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P为CD的中点,在(2)的条件下请直接写出线段FN的长为 .
1
5、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1)求证:CE=C
复习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89页,P92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算法。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促进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的形成。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正确解答相应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整理复习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看看同学们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掌握的情况如何?下面分小组交流。
1.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昨天晚上已经让大家整理好了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现在四人小组交流,这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你学得比较好的,你对哪些知识感兴趣?哪些知识容易出错呢?(媒体出示交流提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找方法,整理知识点让学生由被动复习变为主动复习,提高学生主动性及积极性。】
2.反馈汇报
(1)指名学生汇报。
预设:①多数学生能够构建出知识结果图。
②个别学生有知识点遗漏。
(2)同学们整理的都很好。同学们
矩形,正方形,梯形
戴氏精品堂学校?新会展总校 2012秋季数学2~5人小班专用讲义 主讲:黄丹老师
DSM 金牌专题三 矩形+正方形+梯形!
知识点梳理.
一.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2)四个角都是直角;ABCD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4)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ADCOB3. 矩形的判定:
(1)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2)三个角都是直角??四边形ABCD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二.正方形
1.定义:有一个组邻边相等的 是正方形。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通性;?2.正方形的性质:ABCD是正方形?( ?2)四个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对角线相等垂直且平分对角.正方形的判定:
(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等?一个直角??(2)菱形?一个直角??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3)矩形?一组邻边等?三.梯形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的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 ,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做梯形的 。 2.等腰梯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优秀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韩 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形成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能够运用所学过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灵活的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猜想、分析、验证概括得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谈话、复习引入: 1.复习、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齐回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满意)同学们,反应真快,掌声送给自己。瞧,我们手掌面积大约是?(生:1平方分米)一个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生:1平方厘米)那1平方米多大呢,咱们一起比划一下。(双手比划1平方米)
2.新知初体验:
师:同学们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的大小,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比较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面积大小,并说明理由。
2、使学生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等活动,感受面的大小的意义,形成面积的概念,积累学习几何与图形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由具体实际的事物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概念,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感悟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例2的两人张长方形纸和透明方格纸(或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认识新知 1、师生比赛。
2、出示:把大、小相差悬殊的两张白纸贴在黑板上,小的标上1号,大的标上2号;另给出小正方形纸观察。 师说明规则。 3、比较物体表面,感悟面积含义。
(1)出示例1 主题图,说说能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2)比较:观察我们摸过的黑板面和数学书封面,你能说说哪一个面大,那一个面小吗? 4、观察图形大小,领悟面积含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优秀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韩 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体验面积公式形成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能够运用所学过的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灵活的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猜想、分析、验证概括得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谈话、复习引入: 1.复习、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齐回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满意)同学们,反应真快,掌声送给自己。瞧,我们手掌面积大约是?(生:1平方分米)一个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生:1平方厘米)那1平方米多大呢,咱们一起比划一下。(双手比划1平方米)
2.新知初体验:
师:同学们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60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理解面的大小,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比较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面积大小,并说明理由。
2、使学生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等活动,感受面的大小的意义,形成面积的概念,积累学习几何与图形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由具体实际的事物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与生活联系概念,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感悟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例2的两人张长方形纸和透明方格纸(或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认识新知 1、师生比赛。
2、出示:把大、小相差悬殊的两张白纸贴在黑板上,小的标上1号,大的标上2号;另给出小正方形纸观察。 师说明规则。 3、比较物体表面,感悟面积含义。
(1)出示例1 主题图,说说能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2)比较:观察我们摸过的黑板面和数学书封面,你能说说哪一个面大,那一个面小吗? 4、观察图形大小,领悟面积含
4.4.2 正方形1
正方形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 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
4.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5.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正方形的性质。 2.难点:正方形性质的应用。
3.疑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共性,特性及从属关系(可以通过画图,简单的集合关系图,举反例等来说明)。 教学方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让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定义和它们的特殊性质。 2.说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 (二)引入新课
矩形和菱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更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它又有什么特殊性质呢?这一堂课就来学习这种特殊的图形——正方形(写出课题)。
(三)讲解新课 1.正方形的定义
因为学生对正方形很熟悉,所以可以直接介绍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如图4-48。
教师问:正方形是在什么前提下定义的?学生答:平行四边形。 教师再问:包括哪两层意思? 学生答:(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